首页 理论教育 墨翟的教育思想

墨翟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墨翟将对人的教育看成是爱人、利人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墨子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人事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逻辑教育。[13]墨翟所创造的墨家学派包含了很多合力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专门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与实行的。

第二节 墨翟的教育思想

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年),世称墨子,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他生活、活动在春秋与战国交替之际。墨翟出生于小手工生产者家庭,从思想倾向上看,他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墨翟先是“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因特别反对儒家重礼厚葬的繁文缛节,一直未“糜材而贫民”,“伤生而害事”,所以“背周道而用夏政”,转而批判儒家,自创墨家学派,并将其发展成为当时可以与儒家对立的一门显学。

一、墨翟论教育的作用

墨翟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在此,墨翟将对人的教育看成是爱人、利人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墨翟也十分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品形成的影响,其贡献在于提出了素丝说。他把人的本性比作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10]由此来看,墨翟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不是先天形成的,人之所以有所不同是由于“染”的不同而造成的,人先天如同待染的素丝,纯净而洁白,下什么色的染缸,就形成什么样颜色的丝,也就是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对于环境与教育的选择必须加以谨慎的重视。墨子的这一观点是对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二、墨翟论教育的目的

为了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墨翟提出了教育应该培养“兼士”或“贤士”,并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或仁政德治,批判用人“亲亲”而不问贤能与否。关于“兼士”或“贤士”,墨翟提出的标准有三个: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这三个标准分别是对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道德的要求。“博乎道术”就是指兼士要有多方面的才能,能够投身实践,有兴利除害的能力;“辩乎言谈”就是指兼士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上说下教”,向社会推行“兼爱”的主张;“厚乎德行”就是指兼士要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贫富,都做到“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待养之,死丧葬埋之”,[11]甚至当需要的时候,还能毫不犹豫地损己利人,“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12]

三、墨翟论教育的内容

出于培养兼士的需要,墨翟及其弟子确定了一套有特色的教育内容。

1.重视科学和技术教育

墨子重视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兼士获得“各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如《墨子》一书中记载有几何学、光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样,墨翟的实用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也有很高的价值,比如云梯、车、木鸢等器械的制造技术。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墨子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人事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逻辑教育。其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以雄辩的逻辑力量去说服他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墨翟认为“言必立仪”,即人的认识和言论正确与否需要有衡量的标准,于是他提出了三条标准———“三表”:第一表是“有本之者”,立论要“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历史的经验和知识;第二表是“有原之者”,立论还要“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依据民众的经历,以广见闻;第三表是“有用之者”,立论要“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人们百姓之利”,即在实践中检验思想言论的正确与否,是否符合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同时,墨翟还强调思维和言论要遵循形式逻辑,故提出了用“察类明故”的方法,由已知推及未知,从现象推及本质。

3.重视政治和道德教育

墨翟主张通过“兼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和睦;通过“非攻”去除“强凌弱,众暴寡”的非正义征战;通过“尚同”统一人们的视听言行;通过“非乐”制止费民、耗财和意志的消磨;通过“非命”鼓励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强不息;等等,以此来培养兼士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四、墨翟论教育的方法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墨家主张的教学方法具有显著的学派特征。

第一,积极主动。墨家不同意儒家“叩则鸣,不扣不鸣”的消极教学态度,提出“虽不扣必鸣”,即认为即使人们不来请教,你也应该主动地去“上说下教”,向人们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他认为“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

第二,重视创造。墨家反对儒家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认为应该“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且“作”是“述”的前提。这反映了墨翟对于学习与教育的态度———重创造。

第三,言行一致。墨翟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必须做到“得一善言,附于其身”,随时随地加以实行。对人则应“合其志功而观焉”,以动机和实践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

第四,量力而行。墨翟是中国教育史上首位提出“量力”这一教学法的,他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要从学生的精力和知识水平两方面考虑,“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对学生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13]

墨翟所创造的墨家学派包含了很多合力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专门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与实行的。同时,其务实和积极的精神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现今社会来说,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