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

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炳伦、郝伟和杨德森将项目反应理论首次引入精神医学领域编制成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包括网络成瘾症状和网络成瘾诱因2个维度,共17个条目。符合网络成瘾诊断者78例,不符合者73例,进行ROC分析。17个条目总分大于45分即表明上网已经成瘾,分数的高低反映了成瘾的严重程度。各项指标检验表明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是可供使用的诊断工具,但有待深入研究和改善。
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_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概述】

刘炳伦、郝伟和杨德森将项目反应理论首次引入精神医学领域编制成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项目反应理论模型具有样本自由性与结果准确性优点,避免了经典测验理论存在的样本依赖性与信度不精确等缺陷。

【内容及实施方法】

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包括网络成瘾症状和网络成瘾诱因2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法,1分=没有,2分=不一定,3分=有一点,4分=大部分,5分=总是。

测量学指标】

正式样本为山东部分大中专学校学生1267例,其中男性938例,女性329例。年龄19.4±2.3岁。大学生757例,中学生498例,小学生2例,其他10例。开始上网时间中位数24.0个月。

设划界分数点为0.6,采用双参数多级计分模型进行IRT分析,确定17个条目组成量表,信息量25.52545,测量误差0.1979,小于0.2;条目区分度在1.0027~1.6771,条目程度皆从1~5级单向递增;均符合项目反应理论要求。

结构效度:样本为山东部分大中专学校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13份。采用主成分分析并做正交旋转分析,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2个,共解释70.116%的总方差,其贡献率各为62.944%和7.172%,第1特征值与第2特征值的比值10.701/1.219=8.78。因子1与各条目相关系数为0.655~0.879,因子2与各条目相关系数为0.541~0.769,各条目在相应因子具有中度以上负荷。

效标关联效度:根据DSM-Ⅳ物质依赖分类与诊断标准,并参考Goldberg标准作为效标,对151例上网学生进行临床诊断,同时进行量表自评。符合网络成瘾诊断者78例,不符合者73例,进行ROC分析。当划界值位于44.5时,敏感度为91%,假阳性率(1-特异度)为4.1%;当划界值大于44.5时,敏感度下降到90%以下;当划界值下降到44.5~42.5时,敏感度不提高,但假阳性率上升至5.5%~11%。当划界值44.5时,效度系数к=0.8544(Z=57.138,P<0.001)。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网络成瘾症状(因子1):由条目1、2、4、5、6、7、8、9、10、11、12、13、15组成,反映了网络成瘾耐受性、渴求上网冲动、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及时间控制等临床特征,符合物质依赖概念。

网络成瘾诱因(因子2):由条目3、14、16、17组成,反映了自卑、孤独、抑郁、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成为上网成瘾的高危因素。

17个条目总分大于45分即表明上网已经成瘾,分数的高低反映了成瘾的严重程度。

各项指标检验表明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是可供使用的诊断工具,但有待深入研究和改善。

(刘炳伦)

参考文献

[1]刘炳伦,郝伟,杨德森.网络依赖障碍诊断量表初步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 (3):227-229

[2]漆书青,戴海崎,丁树良.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