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简论

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简论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要建构一种求真、向善、至爱的文化,用这种文化来培育与浇灌教师的灵魂,从而影响学生的生长方向。在学校教育中要彰显善与爱的文化,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感。学校要培育教师酝酿“爱”的力量。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中,每学年举办“爱心教师评选活动”,通过“爱心”教师评选来传播爱心;每个月由每个班级的学生出一份“每月爱心播报”,以简报和校园广播的方式来颂扬校园中师生“爱”的行为细节……

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简论

林高明[1]

卓越的管理在于营造适宜的环境,引导人成全自己、成就自己。教师队伍的管理,其要诀在于费孝通所倡导的“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给教师自由创造的时空,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

(一)建构向善至爱的文化,提升道德感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化与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真善美的统一。学校要建构一种求真、向善、至爱的文化,用这种文化来培育与浇灌教师的灵魂,从而影响学生的生长方向。学校文化给每个教师带来各具特色的“生命气象”与“精神气质”。在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看来,人生的道德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自然境界,二是功利境界,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天地境界。学校要通过文化育人,引导教师超越自然、功利境界,达至道德境界。在学校教育中要彰显善与爱的文化,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感。

爱与善是道德感的主色调。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对生命的幸福体验。学校要培育教师酝酿“爱”的力量。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中,每学年举办“爱心教师评选活动”,通过“爱心”教师评选来传播爱心;每个月由每个班级的学生出一份“每月爱心播报”,以简报和校园广播的方式来颂扬校园中师生“爱”的行为细节……这些活动让教师们探触到教育教学中最为动人的体温和心律。教师们深刻地理解: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小心翼翼、关怀备至、无微不至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其次,真正落实德育为先、德育为本、德育为根的理念。通过师德标兵的师德宣讲、经典道德文化典籍的研读及研讨,探索师德修炼的途径,让教师们加深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从而使修炼道德从外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教育教学中的爱与德,从来就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平和和,并在这种平和中蕴藉着悠远与绵长,所谓的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只有营造一种单纯的爱,一种美好的道德,教育才会深入人心,具有净化、美化、纯化人生的力量。

(二)建构科学灵活的激励机制,提升效能感

文化与内涵往往沉淀在学校的运行机制与制度管理上。建构科学、合理、民主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是学校师资队伍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闸门”。有章可循,有度可依,科学灵活,不僵化生硬,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师工作的效能感。基于此,学校要做些调研性的活动,研究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常规,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促使学校把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与表彰先进、年度考核挂钩,作为工作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学校要引导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育科研工作,真正通过灵活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先进,鞭策后进,引领互进,催促共进。

(三)建构学习型团队,提升归属感

教师首先是“学师”,也就是学高而为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在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马卡连科指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教师是一种学习的专业,学习的专业需要专业的学习。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的机构,如果自身不学习不提升,那拿什么来学习提升他人呢?

学校要立足于把自身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团队生活以共同的火焰来锻铸生命体,在团队中学习,在团队中成长。个人的水滴只有在团队的大海中,才能绽放出绚丽的浪花。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的张兴华老师在海门市实验小学,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这一专题进行研究。其研究团队中有那么一批青年教师,华应龙、徐斌、朱玉如、蔡宏圣、王庆念、施银燕、张齐华、贲友林、许卫兵、朱洁芬……如今都已经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当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生代人物。

(四)建构专业发展的路径,提升成就感

理想的学校应该“成全学生,成就教师,成功教育”,从而实现教育的博大高远愿景。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唯有立足于教师的发展才可有学校的发展。余文森教授提出,校本教研的三大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学校要秉持这三大法宝,通过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引领教师,唤醒他们的成长自觉,让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不断磨砺、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叶澜教授认为,只有具备自我发展意识的教师,才能“理智地复现自己,策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而只有具备发展意识,并不断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生长与发展,教师的内心深处才会有着源源不断、蓬勃发展的“成就感”。

(五)建构关心教师生活的环境,提升幸福感

当职业的倦怠如隙风侵肌般密密麻麻地占领了许多教师的内心深处时,我们需要躬身自省:教育教学的尊严与幸福何在?如何创造一种让我们为之欢欣鼓舞,为之怦然心动的情感磁场呢?幸福的奥秘在于将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情愫与感怀珍藏于心,慢慢地回味,慢慢地传递。幸福是快乐与感动持续化合而成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教育应当给学生以欢乐和幸福。他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成为幸福的人。”那么,作为教师要学会为自己提醒幸福、制造幸福、发现幸福、享受幸福。

增强教师幸福感,从当好教师工作、生活的知心人开始。不可否认,纪律和规章制度是约束和管理教师的有效法宝,但是,教条主义形式的规章制度往往无法适用于某些具体情况,而且,它的任意实施往往愈加伤害教师的自尊心。教师也是人,有时候,他们会比普通人更加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对待教师,“扬誉于公堂而规弊于静室”可能尤为重要。教师犯了错误,只要不是有意,那么,给他们几句安慰。教师有了成绩,就大加褒扬。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赞扬往往会更加深入人心。肯定教师的工作成绩,使他们得到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这是教师的教育力量得以源源不绝的法宝之一。另一方面要尽最大的可能关心每一位教师及其家庭的“衣食住行”的状况,让教师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人心的温暖。增强教师幸福感,从关注教师的办公生活开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办公室是他们工作和休息的重要场所。办公室的布置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幸福感。所以,要增强教师幸福感,首先也应该考虑健全教师办公室。温馨、人文、方便、实用,让教师入其境而似临家园,居其间则如沐春风。聊天和教学共在,休息与提升并存,如此有效,何乐而不为之。

关注教师的研究生活。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研究的收获,首先是来自于对生命的惊奇感。看到生命一天天地发生变化,一天天地壮大,一天天地成长,这种体验犹如父母照看子女的成长。其二就是思想的快乐。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经过苦苦研究,调查、分析、假设、验证,最后终于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过程是一种智慧的历程,不经过这番回旋与曲折,不去分析这些千丝万缕、扑朔迷离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不从混混沌沌中获得清晰与明朗,就不可能体会到深刻的快乐,不可能体验到职业的魅力所在。研究就是探谜与揭谜的活动。当谜底揭晓之际,就是人的思想尊严得到确认,自我信心得到肯定与鼓励的时候。而此时此刻,内心的喜悦就会如约而至。其三就是教学研究改善课堂、改进教学、改变教师的生命状态。教育史及教育教学现实中不少名家、大师都提出“研究意识”的生长意义,他们的成长过程也可以说是由问题连缀而成的。沿着问题的提示,他们不断地进入教育世界的奥秘之中。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在其教育教学及研究中,总是不断地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新的问题。他认为“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没有“研究意识”,我们的智力生活绝对是一潭死水,我们的生命成长绝对是停滞不前,我们的职业生涯绝对是黯淡无光。“研究意识”是灵光闪动的启明,是深刻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先驱与动力,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及专业成长的密码。研究停止之日就意味着思想消亡之时、问题消亡之时,就意味着生命枯竭之日。

教育及学校管理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创造的历史。“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通向未来之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我们要用创造的心态来鼓励与培植教师,教师队伍就能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具有更丰富的创造力。

【注释】

[1]林高明,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