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逝水浮萍》序

《逝水浮萍》序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戚兆磊是江汉大学人文学院一名普通的大三学生。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当今各级各类诗社、诗词学会以及诗词刊物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兴起,中华传统诗词的创作数量、质量,都出现了一个新的良好势头。戚兆磊的诗作以及活跃在大学校园、热爱传统诗词的许许多多青年学生的诗作,便是中华诗词进校园所缔结的果,便是校园诗教活动绽开的花。

《逝水浮萍》序

清代诗人赵翼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

从戚兆磊同学笔下充满青春气息的诗稿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华诗词进校园的希望,欣慰地感受到校园诗歌文化日渐繁荣的气象。

诗歌从来都是与青年联系在一起的,古往今来的大诗人莫不是从青年时期就创作出其精彩华章。大学是诗人和诗歌的摇篮,是诗歌文化孕育、生长的一片沃土。活跃的诗歌创作是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校园诗歌文化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文修养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青年大学生的校园诗歌创作,绝非一处可有可无的风景,应当得到鼓励、扶植,应当受到关注、呵护。戚兆磊是江汉大学人文学院一名普通的大三学生。作为青年诗者,他以其旺盛的创作热情和作品表现出年轻人独有的丰沛、敏捷的才情。

从戚兆磊的诗中,我们不难窥见他心灵里满怀着的“大我”,如《七律·中华颂》中的“一展宏图抒巨擘,凝眸华胄意鹏程”;不难清晰可闻他思绪里弥散着复兴中华的铮铮强音,如《水调歌头·中华》中的“几度星移物换,四海重归一统,世事现辉煌。异彩纷呈尽,锦绣铸荣昌”;我们可以读取他诗作里张扬着的风发义气,如《书意》中的“欲上琼宵凌九云,长风之望何时及”;我们更多的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青年学生身上特有的单纯、浪漫、可爱。我们看到,青年大学生诗歌艺术中较为活跃的因子,是校园诗歌创作当之无愧的一支生力军,是弘扬和发展中华古典诗词文化传统的希望。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华诗词以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心怀天下的忧患意识、为国为民的爱国热情、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悲天悯人的救国情怀、万古常青的艺术魅力,皆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提出了“开创社会主义时代诗词的新纪元”和“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方针,这对传统诗词的创作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当今各级各类诗社、诗词学会以及诗词刊物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兴起,中华传统诗词的创作数量、质量,都出现了一个新的良好势头。武汉诗词学会每年通过举办榴花诗会、重阳诗会、诗书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中华诗词得到传承和弘扬,使中华诗词进校园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中华诗词文化传统逐渐在高等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戚兆磊的诗作以及活跃在大学校园、热爱传统诗词的许许多多青年学生的诗作,便是中华诗词进校园所缔结的果,便是校园诗教活动绽开的花。

作为一名青年诗者,不仅应善于把自己的内心外化为“诗”,而且应当会把自己的“诗”内化为“思”。诗永远是一种追求,一种探索,一种创造,一种艰辛里伴着甘甜的事业。所以诗歌创作离不开创作思考和创作思维。所谓“古韵出新声,新声融古韵”,就是要求我们以旧体诗的基本体式,和谐而富有诗味地摹写新人物,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时代。戚兆磊诗作有的虽显稚嫩,但他的整个创作正是这样一种有益的尝试。

我在处理繁忙的公务之余,饶有兴致地梳读了戚兆磊同学的诗稿,读其诗,品其味,识其人,这是否可视作一个老教育工作者与一个弱冠不久的青年的忘年交吧。

基于我对戚兆磊同学诗作的理解和与之交流后的感慨,我为他的诗歌创作成果感到喜悦,并由衷地期望他能作为一名与蓬勃时代并辔同行的青年诗者。

是为序。

(为学生戚兆磊《逝水浮萍》诗词集所作序,丙戌暮春于汉阳三角湖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