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委书记罗清泉

市委书记罗清泉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江汉大学的筹建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领导、湖北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领导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新江汉大学的实质性合并和集中办学,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奋力拼搏 学校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向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罗清泉、 市长王守海同志的汇报

这次市领导在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考察前夕再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必将对学校的建设、发展和“迎检去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我就新江汉大学的筹建工作情况分三个问题汇报如下。

一、四校办学的历史沿革

这部分主要说明合并并筹建新江汉大学的原四校都是武汉市属高校。四校办学历史较长,比较早的招收过本科学生,为武汉市的建设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这部分在这里就不详细汇报了。

二、筹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两年多来,武汉市委、市政府把新江汉大学的筹建列为重要工作日程,清泉书记、守海市长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就现阶段的建设目标、新校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韩忠学、副市长辜胜阻等为正、副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新江汉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韩忠学同志调任副省长后,由市委副书记赵零同志具体负责。还决定由常务副市长张代重对新校建设总承其事,由副市长辜胜阻负责学科、教师队伍及实验室建设,并要求全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对新江大建设特事特办,给予全力支持。在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们以教育部批文中指出的关于“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校舍建设,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四校实质性合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各项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一)举全市之力,易地建设新校

(二)调整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建设

(三)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同心同德,推进实质性合并

(五)深化教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七)改革创新,推进后勤社会化

(八)开拓思路,实施科教联手与名校支援战略

新江汉大学的筹建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领导、湖北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领导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2000年12月20日,李岚清同志视察了新江汉大学,并对新江汉大学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彭佩云副委员长来汉视察工作时,听取了新江汉大学筹建工作的汇报。朱开轩、陈至立、吕福源、张保庆等来汉时听取了筹建新江大的汇报或视察了新校建设工地。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蒋祝平、贾志杰、王生铁、邓道坤、王少阶及省教育厅厅长路钢等多次到新校工地视察并作重要指示。这一切都给全校师生员工以极大鼓舞,增强了我们建设好新江大的决心和信心。

总之,在两年多来的筹建工作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批文的指示精神,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已基本完成了筹建工作的各项任务。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原四校基础比较薄弱,我们的工作能力、水平有限,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新校目前尚无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还没有硕士学位点,不能自主培养研究生;教师中知名专家、学者较少,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偏低;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及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比较少等,对此,我们将按国家的标准和要求,采取措施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新江汉大学“十五”发展思路

新江汉大学的实质性合并和集中办学,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十五”期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思路,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在办学规模上,依据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积极发展,稳步扩大,使学校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005年达到15000人,其中本科生12000人,专科生2800人,研究生200人,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为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贡献,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二)在办学层次上,以办好本科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并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学校硕士点的突破,在若干学科建立硕士生培养群,并为在某些条件较好的学科建立博士点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在学科建设上,由学校一般学科建设发展到重点学科建设。在现有的5个市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扶植,再形成6个市级重点学科,初步建立一个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跟踪科技发展前沿的学科结构。与之相适应建设1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全国先进、省内一流的实验室,为学科建设提供硬件保证。

(四)在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上,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教育形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本科学生的毕业合格率、就业率,四、六级英语考试通过率、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到同类高校的中上水平。力争获得较多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奖励,加强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推进科研成果的转换。力争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达到5项,省、市创新基金、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25项,省、市级一般性项目及横向课题达到30—40项,使科研及获奖项目的层次和数量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通过实施新江大人才工程计划,力争引进1—2名院士,3—4名博士生导师,特聘博士生导师由现有的13名达到20名左右。在校内培养10名左右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100名左右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200名左右35岁以下的学术后备力量,形成10个左右能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优秀学术梯队。

(六)在校园建设上,在由分散陈旧的校区到新校址集中办学的基础上,实施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投资1.8亿元的校园建设第二期工程,逐步完善现代化校园建设。以建设学校宽带信息网络,创建电子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一批开放式实验室为标志,建设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校园,做到学校每间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办公室、学生寝室都通网络。

新江汉大学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师生的思想意识,用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和新校建设发展的宏伟规划鼓舞师生的士气,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形成上下团结一心,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拼搏的良好局面,为把新江汉大学建设成为让武汉人民引以为骄傲的现代化的地方一流综合性大学而努力。

另外,今年的评审鉴于出台了升大学、改大学名称的补充意见和因申报大学多,本着规范、从严、选优的原则和新情况,有以下几点请求:

一、请求清泉书记、守海市长等领导能会见专家组,并请王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讲话,特别是讲讲武汉市办好这所大学的决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取得专家组、评委的支持和认同。

二、专家组走后,十一月评委会前,请市领导能专程向教育部领导汇报,要求把江汉大学作为特例和遗留问题处理(有这种可能性)。

三、我们应尽可能邀请一些评委来校视察,使之多了解情况,凡来过的评委都给予了好评和认同。

(向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罗清泉、市长王守海、市委副书记赵零、副市长辜胜阻同志等的汇报,2001年8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