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是怎样的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是怎样的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观教育环境是指为培育人而有意识地创设的环境。而自然教育环境则是自发的环境影响,如名山大川、旅游胜地、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社会生活、交往,风土人情、时局变化以及父母、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等。而社会环境特别是其中的微观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则具有显性的特征。教育环境中的某些方面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控制的。

第一节 教育环境概述

一、教育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或者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能够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教育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的外在环境的总和。其核心要素是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教育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它们各自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般将教育环境分为宏观教育环境和微观教育环境。

(一)宏观教育环境

宏观教育环境是指与教育这个中心有关的周围世界。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中心是“人”。所以,宏观教育环境即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兼容的小环境——社区环境。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是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客观物质世界或自然界。主要有大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太阳辐射等。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微观教育环境和人口环境等。

社区环境,相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来说是个低层次的小环境。社区一般是指占有一定地域的人口集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活动而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因此,社区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是个小社会。

(二)微观教育环境

微观教育环境是指为培育人而有意识地创设的环境。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社区教育环境。因为微观教育环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它不同于宏观教育环境中的自然教育环境,也不同于社会教育环境中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人口环境等。微观教育环境是为培养人而有目的地创设的环境,如父母为培养和陶冶子女,购置有关图书和工具,保持家庭整洁和清静,控制家庭活动和交往;学校有目的地开设课程,建立严格的教学秩序、合理的作息制度,设立开展各种科学、技术、文娱、体育活动的场所,美化校园,保持学校的整洁;社会开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举办夏令营等。而自然教育环境则是自发的环境影响,如名山大川、旅游胜地、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社会生活、交往,风土人情、时局变化以及父母、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等。这些都是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的自然形态的教育或影响。

二、教育环境的特点

教育环境是教育与环境的结合体,具有目的性与非目的性的统一、隐性与显性的统一、可控性与不可控性的统一等特点。

(一)目的性与非目的性的统一

教育环境具有目的性与非目的性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教育是有目的的,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目的的。然而,如果是专为教育人而设立的教育环境则具有目的性,如人工自然环境中的人文景观、革命圣地等。社会环境一般来说是有目的的,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等,其主要目的是为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服务;而对人的教育来说则是间接的或无目的的。但是,如果是为培养人而创造的政治、经济、科技环境则又是有目的的,如作为教育实习基地的股票市场,以科技教育为目的的科技展示会等。

(二)隐性与显性的统一

教育环境具有隐性与显性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隐性的,如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就是间接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而社会环境特别是其中的微观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则具有显性的特征。

(三)可控性与不可控性的统一

教育环境是可控性与不可控性的统一。教育环境中的某些方面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控制的。如自然教育环境中的天然环境,它的发生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它对人的影响具有不可控性。而教育环境的有些部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比如社会教育环境和自然教育环境中的人造环境,因而它对人的影响也具有可控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