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不要分!”

“我不要分!”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这样,朴朴与全班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回,朴朴不假思索的话语真的激怒了我,我可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被顶撞得如此干脆。可是,朴朴就是一脸的不屑,任凭老师们说什么,还是咬紧牙关说:“我不要100分。”我把朴朴叫到办公室,我相信自己能打开他的心门。我找到了朴朴关闭心灵的症结,当然要对症下药。明显的,朴朴的眼神不再充满敌意。而朴朴的“实话实说”还在于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我不要100分!”

陈娟娟

开学初,我就认识了另类独特的朴朴。

他那种对任何事都不屑一顾的眼神、那种对任何人都充满敌意的语气,换了谁都不能接受他,更不用说喜欢了。没几天,我就收获了关于他的无数个负面消息:排队时心不在焉,上课时常常插嘴,平时爱与老师唱反调,小组合作时拒绝与老师、同学一组……就这样,朴朴与全班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那段时间,我想尽了办法:谈话、鼓励,有时轻松,有时严肃,可他仍然一派“无所谓”的态度。真是想不通,是什么在决定着他的态度呢?一个刚入学的小孩子,怎么可能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呢?

奇怪的是,朴朴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异常的积极,他博学的知识、缜密的思维、丰富的语言和灵动的表现力,让人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和喜爱。但是,一旦老师表扬其他同学,或者把发言的机会给了别的小朋友,立刻就会从他的嘴里迸出几句不着调的话语,惹得小朋友哄堂大笑。直觉告诉我,他是个特别需要别人关注的孩子,也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他需要爱!

那次语文课上,我正在分析周末练习卷。

因为一连几个问题没有请到朴朴,他又坐立不安了。

我发现了他的异常表现,决定先稳定他的情绪。于是,我特意表扬了他:“昨天的练习卷朴朴做得挺认真。可惜,在田字格中书写位置没摆正,扣了写字分。继续努力,争取得100分。”

“我不要100分!”我的话音刚落,朴朴就接口道。

全班小朋友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他。

我也愣住了,稍稍缓了缓神,镇定地说:“你会得到的。”

“我不要得100分!”

这回,朴朴不假思索的话语真的激怒了我,我可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被顶撞得如此干脆。我一扭头,索性不理他,自顾自上起课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

我一个箭步冲到朴朴面前,厉声说:“走,跟我去办公室。”

“去就去。”朴朴小声嘀咕着。

在教室门口,我俩遇见了每节课都要来巡视的班主任。聪明的她一眼瞧出了我的不悦:“是不是惹陈老师生气了?”

“是,他不要100分。”我没好气地说。

“不会吧,没有一个孩子不要100分的。”看得出,班主任老师在极力地打圆场。

“我就是不要!”倔强的朴朴仍然不肯松口。

不一会儿,教室门口就围了四五个老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哄,有的骗,有的说好话,有的厉声批评。可是,朴朴就是一脸的不屑,任凭老师们说什么,还是咬紧牙关说:“我不要100分。”

此时的我,已没有了开始时的冲动,我冷静地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充满好奇的心理被大大地调动了起来。我把朴朴叫到办公室,我相信自己能打开他的心门。

“这是你的心里话吗?”

不等他回答,我又说,“先不要回答我。因为我知道你的许多话都不是心里的真正想法。先想一想,再回答。”说完,我打开电脑,自顾自地做起事情来。

看着朴朴又一次坐立不安了,我接着说:“告诉老师你心里的话,就像平时你告诉妈妈心里话一样。好吗?”

“我不会告诉妈妈心里话,她不爱我。”孩子像触电似的,大声迸出的这句话令我大吃一惊……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终于得知了这个家庭中,父母对两个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分歧,也明白了朴朴浑身长“刺”的原因:弟弟的乖巧、懂事很讨大人的喜欢。于是,妈妈在和朴朴的交流中总是以“弟弟比你好”之类的话训斥他。小小的心呐,哪辨得清爱的类型?虽然爸爸的鼓励令朴朴开心,但事业有成的他常常几天不回家。无助的朴朴学会了用“冷言冷语”保护自己、安慰自己,他要通过主动攻击以防被他人攻击。

我找到了朴朴关闭心灵的症结,当然要对症下药。在与朴朴的促膝谈心中,我告诉他爱的不同表现方式,介绍了一个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左右为难,也讲述了我小时候和弟弟之间的矛盾化解,还不失时机地“教授”了他一些博得妈妈好感的小技巧。

第二天,朴朴妈妈就在家校互动平台上发话了,她惊诧于孩子的说话语气变温柔了。哈哈,转机来了!于是,我又及时给了他妈妈建议———以百倍的温柔对待孩子。明显的,朴朴的眼神不再充满敌意。课堂上,虽然有时还会插嘴,还偶尔会说一些不着调的话,但是常常是说了之后立刻捂住嘴。因为他也知道说错了!这种态度上的转变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彻底的目标的。从朴朴的言语中,我还是常常能听见刺耳的声音:

把考卷送到老师手中时,会自言自语———“这次肯定又是错得最多。”

交写字本时,会一本正经地说———“优肯定是没有的。”

老师表扬华华提问有质量,他一定会从嘴里“哼”一声。

老师因为临时有事调换了一节课,他不管授课教师是否在教室里,总会大声问———“换课吗?我最不喜欢这个老师上课了。”……

乍一听,真的不讨人喜欢。但是,细想想,许多又是“实话实说”。孩子的天性就是爱讲真话,可惜现在的孩子过早地学会了掩饰、学会了奉承、学会了迎合,所以我们听不惯这些“实话实说”。而朴朴的“实话实说”还在于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要教会他明白这一切,一次、两次,又怎能奢望速成?

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我们还要时刻记得“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