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庭是跨世纪人才工程的前哨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与崇尚精神文明的时代,人才的培养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幼童时期的教育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早在上世纪20年代,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就认为:“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与其说天才是天赋的结果,莫如说是发展的结果”。孩子的潜在智能是无法估量的,今日的社会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家庭培育出天才的新秀,这将是一项有远见卓识的跨世纪的人才工程,家庭无疑是这个伟大工程的一个前哨。世界乒坛超级明星邓亚萍、刘国梁、王涛、孔令辉、乔红都是年龄很小就进入乒乓生涯的。他们的第一个启蒙老师都是他们的父母。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超级明星,决不是天生的,而首先要归功于父母给予他们不失时机的良好的启蒙教育。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可以说,今日的家庭孕育着未来人才的激烈竞争,父母是掌握孩子命运的人。也就是说,人才的竞争始于幼年时期。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引用了英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的一句名言:“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把艰苦奋斗育人才列为自己的一项终身大业,用自己无私的爱和深邃的思想去迎来孩子的智力曙光。陶行知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Ⅳ,537)这里陶行知简明地阐述了遗传、教育、环境三者之关系。对于一个正常的儿童来说,决定他前途的是教育与环境。然而,这个教育与环境并不是儿童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而是由长辈(主要是父母)来选择。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坏生活便是坏教育”(Ⅱ,7)可见,父母必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环境,做到顺乎孩子的天性,让他的创造力得到启发和解放,而不致使其创造力过早的枯萎和夭折。这是父母顶大的责任,要知道我们做父母艰辛一辈子,成功与否,要让孩子来给我们的一生画上一个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