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样化和综合化

多样化和综合化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用型本科课程应具有可选择性,要适应每一位学习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应该留出较大的课程时空让学生自主选择。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应该集中精力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体现综合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第四节 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体现个性化、多样化和综合化

一、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体现个性化

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不仅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更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满结合成为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的主要价值取向。课程的变化发展是为了应对变化中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大多数国家的课程发展强调了社会协同(social cohesion)、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目标突破了以往“知识本位”或“智力本位”的传统目标,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推行了历史上的第三次重大教育改革,提出了“尊重个性的原则”,把个性与他人的个性、自由与自律、权力与责任看成是密切联系的统一体。1992年7月,俄国通过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中,对普通教育提出了总的要求:教育内容是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因素之一,它应保证个性的自我确立,为个性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发展文明社会并完善法制国家,使学生了解符合现代知识水平和教育大纲水平的世界概况,使学生具备与世界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普通文化水平和社会职业水平,使学生的个性与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以完善现代社会为目标的人才。美国是一个一贯倡导自由、发展学生个性的国家,自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以来,一直注重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中心来设置课程。

应用型本科课程应具有可选择性,要适应每一位学习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主体的多样性要求课程设置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成功的教育就是人尽其才,就是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其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建立课程的选修制度和开发校本课程,是适应学生主体多样性,使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当课程与教学对学生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的个人差异性时,效果才是最好的。为了建立有意义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个人化的课程体系。“个性化的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一是课程是可以选择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应该留出较大的课程时空让学生自主选择。二是课程是具有差异性的。学生的学习是不同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开设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的需要。三是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四是课程既可以由应用型本科院校主动提供,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由应用型本科院校创造条件单独开发。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体现多元化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市场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社会生产的多样性、社会产业的多样性、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以及对人才的需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再加上学生自身需要的多样性,因而,课程的多样性也成为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说,世界各国纷纷开设选修课或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谋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均衡协调发展,实行灵活的课程设置。课程发展变化是为了有效地适应国际、国内的变化,以及日益增长的地方需要。课程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课程结构的调整,调整课程结构是为了吸纳新出现的学科领域,这些学科领域或者被整合进既存学科之中(如环境教育),或者作为独立的学科(如增加外语学科)。课程发展变化是为了开发这样的一个课程框架,既确保核心内容的学习,又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的机会。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总的发展趋势是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content based)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competency based)的多样化的结合,以保证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有效获得。

经济社会建设呼唤综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掌握科学知识、具有创造性的综合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创新性人才,除了要具备较为广博、深厚的知识与较强的能力,更需要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和丰富的情感。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应该集中精力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元化、综合性课程体系,多元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应该在传统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注重突破与创新,以“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为特色,文理兼重、理实交融、古今贯通、中外兼容,构建规定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自主性课程三维课程体系,各课程又以基础性、发展性和超越性为具体课程目标。总之,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应该是规定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自主性课程三维推进,师生互动,相互促进;基础性、发展性和超越性三层并行,层次分明,目标明确,体现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多样化的课程特色。

三、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体现综合化

应用型本科课程的综合化(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课程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课程的综合通常是围绕主题展开的,将相似学科的知识结合成一个学科领域。就具体课程领域的综合而言,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大多数国家把价值观教育和环境教育是通过综合进行的。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学科呈现综合化的态势,狭窄的专业划分已不适应信息时代大规模横断科学发展的需要,不利于解决需要各门学科协同合作才能解决的某些实际问题。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课程综合的思想与学科割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知识创新与增长的无限与学生学习的有限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探究、把握外部世界的要求更加迫切。为了突破传统专业的狭窄领域,以广阔的学术视野适应社会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牛津大学尝试将两种以上的科目结合在一个课程中形成复合课程,这种复合课程占目前所设课程的1/3以上。

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体现综合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由技术和理性结合而成,是理性观念演变而成的最新成果,故又称为“技术理性”。科学主义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当今教育所追求的“能力本位”、“行为目标”等,实际上就是科学的“工具理性”的反映。人本主义是人文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反对社会的划一性和人的机械化,否认人的理性作用,否认科学技术的价值,倡导人的“价值理性”。人本主义在课程设计问题上始终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生活经验保持密切联系,以满足学生的情感、意志发展的需要,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然而,人类社会正向知识社会过渡,科学发展、技术革新、知识应用变得日益重要的同时,强调在这个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也同样不应忽视。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人们认识到伦理与文化、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体现出综合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课程文化取向。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教育领域里寻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与尊重”等一些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中把握世界课程发展体现出综合化趋势的脉搏

随着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逐步走向融合的趋势,课程文化也开始摆脱原有视野的局限,进入到了新的视野中,于是,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便确立了。科学人文性,就是以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人文精神来规范、统领科学,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彼此联系、相互包容,最终达到两者协调统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科学人文课程是科学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整合建构的课程,它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将事实与价值、量与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致力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倡导科学的人道主义(3)。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明确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科学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从实际出发,根据“宽基础,大口径,淡化专业,突出素质和能力”等改革思路,修订课程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这主要体现在:调整、合并、重组一些课程,增设一些拓宽基础和专业口径,反映学科前沿、体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注释】

(1)[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74-476.

(3)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