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缺口教学的理论依据

缺口教学的理论依据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缺口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自我发展组织活动,是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体现,闪烁着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格式塔心理学指出,其实,这种填补“缺口”“缺陷”的活动就是学习。这一关于学习性质的理论,深刻阐明了人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启发我们:如能成功地制造较多的“缺口”、“缺陷”,就能大大激发人脑的能动性,强化教学的主体性。而教学走认知边缘,便是“缺口”、“缺陷”的有意制造。

(一)缺口教学的理论依据

1.“木桶”理论依据

这是缺口教学的目的依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可以形象地比拟为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教学中欲使“存水量”趋于最大值,必须想办法使木桶上的短板变长。由几何形体上的相似性,反映出了结构功能上的相似原理。据此,我们的着眼点应放在“短板”上。那么,学生的短项在哪里呢?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对中美两国的学生作过一番比较。他认为,学生学习知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学习法;另一种是渗透式学习法,即在学习的时候,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由于中国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前一种学习方法,讲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美国的教学则注重后一种学习方法,讲究跳跃式发展,所以,两国学生的区别非常明显。中国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刻苦,严守规矩,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因此,基础知识系统、丰富、扎实,擅长考试,学习态度也非常谦虚,但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胆小,怕出错,不善于选择研究课题,不善于提出问题,崇拜权威等缺陷,习惯于对知识全盘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考证,分不清学科理论体系中哪些部分在未来大有发展,哪些部分是必须淘汰的,对学校学习以外的知识不注意吸收,自我封闭、窒息。与此相反,美国学生学习起来却没有什么耐心,兴趣容易分散,他们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即使是许多优秀的学生,其知识体系中的漏洞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正确和谬误常常纠缠在一起,但他们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在学习中注重发展学科中的合理内核,通过判断把学科中的价值观念发掘出来,把过时的或走到顶峰的部分抛弃掉,他们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热衷于辩论,使自己混乱的知识体系在辩论中剔除糟粕和谬误,从而获得迅速的进步。《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对此也作了大量的比较,得出了一致的看法。应该说,他们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比较起来,国内学生在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短了一大截。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关键是要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上下工夫。

2.人文性理论依据

这是缺口教学的主体依据。缺口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自我发展组织活动,是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体现,闪烁着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

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弘扬人文精神的提法,日益见诸报刊。作为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人们的立论从对各自教学模式的描述,对教学论的一般性阐发,进而上升到对教育哲学的探讨。这标志语文教学研究已经有了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高度。人们认识到,研究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程序化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哲学内涵的教学研究必然只能是工艺性的研究。真正的语文教学不应以本(课本)为本,而应把书放在以人为本的位置上去教,强化“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即从人文性入手,促进学生进取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应“煞费苦心地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应“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学生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高钢:《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3.学习性质理论依据

这是缺口教学的切入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疑是提高其智能,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因素。德国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活的有机体能够与动的环境保持平衡,即“同形”,当有机体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这个“形”就出现某些“缺口”或“缺陷”,脑的活动便有一种渡过“缺口”、弥补“缺陷”、“完结”图形的倾向,即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看见“好形”或“完形”的倾向。比如,刚穿的衣服上沾了个污点,明明知道在大众场合去注意它显得不够雅观,可你还是不自觉地用手去轻拭,尽管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这就是人脑表现出来的“好形”或“完形”的倾向。格式塔心理学指出,其实,这种填补“缺口”“缺陷”的活动就是学习。这一关于学习性质的理论,深刻阐明了人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启发我们:如能成功地制造较多的“缺口”、“缺陷”,就能大大激发人脑的能动性,强化教学的主体性。而教学走认知边缘,便是“缺口”、“缺陷”的有意制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