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头川乡银龙小学

平头川乡银龙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头川乡银龙小学位于会宁县平头川乡张嘴村雪川社。为纪念建设银行甘肃分行帮扶建校,学校由“东风小学”更名“银龙小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平头川乡教学规模较大的一所村级六年制小学,这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培养了1000余名各类人才。银龙小学历届校长名单:李兰亭、魏宪美、武文范、魏继周、张书元、吴华山、周宗孟、李辉章、武文江、董俊卿、刘汉俊、吴军华

平头川乡银龙小学

平头川乡银龙小学位于会宁县平头川乡张嘴村雪川社。学校创建于1923年,其前身是当地人士吴健雄创办的私塾。当时,只有一孔窑作为教室,名为“上苑学坊”,吴健雄本人执教,有学生十余人。1925年,吴健雄聘姚祖余任教至新中国成立。

建国后,由社干部魏宪文、贾裕奎主持办起了村学,校址设在龙头嘴,学校取名“龙头嘴小学”,用大殿做教室,僧房做老师的办公室,李兰亭执教。

1958年大跃进期间,为了学生上大灶方便,学校又搬到原“上苑学坊”旧址,由魏宪文、董耀祖任教。

1962年,学校又搬到龙头嘴,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初级小学。1964年,魏宪文参军,由武文范、董耀祖任教。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更名为“东风小学”。校园扩展为1232平方米,添置20多套双人课桌凳,中学毕业的成耀功、张书元来校任教,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100余人。

1969年,成耀功调任大队文书,魏继周来校任教。

1970年,学校变制为完全小学。

1971年,大队革委会组织群众新建教室2座,教师宿舍1间,窑洞4孔,增置课桌凳20余套。

1972年,魏继周去靖远师范上学,张书元、吴华山任教。

1978年,大队又组织群众新建教室2座,教师宿舍3间,平整了操场,购置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从此,学校具备了一定的办学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陇原大地,根据办学的需要,在1985年通过学校申请和上级组织批示,村领导牵头迁校址于雪川。当时,学校占地面积2860平方米,新建教室5间,办公室5间,其他辅助2间,教学设施有所改变。在建校中时任校长李辉章老师多方奔走,为建校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孩子的上学越来越重视,时在校学生人数由100多人增加到300人,校舍紧缺成了当务之急。1997年,经校长吴华山多方奔走告急,在乡政府与村委会的关怀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群众集资、献料、投工,建起土木结构教室2栋(4间,每间54平方米),校门一座,购置新课桌凳50套,缓解了燃眉之急,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3月,在当地政府的争取下,省建行扶贫办一行人来学校实地考查,随后达成协议,投资8万余元,到同年8月底建成砖混结构教室2栋(4间),教师宿舍2栋(10间),校园面积扩到4499平方米,从此彻底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整个工程由时任校长董俊卿负责施工,暑假期间全体教师吃住在学校,人均义务投工40余个。为纪念建设银行甘肃分行帮扶建校,学校由“东风小学”更名“银龙小学”。

2003年,学校实现了“两基”达标。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

2004年10月,学校被定为甘肃省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同月引进设备并安装,从此学校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设备,使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5年秋,在全乡三年级统一检测中学校获全乡第二名,受到乡教管中心的表扬。2007年,六年级毕业会考有4名学生进入全乡前十名。

学校从创建至今已有80余个春秋,先后搬迁校址两次,启用校名三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平头川乡教学规模较大的一所村级六年制小学,这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培养了1000余名各类人才。学校的发展壮大是党的正确领导、群众支持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先后在学校工作的30多位教育工作者。

目前,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有双人课桌凳194套,藏书1800多册。经过多年的努力,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凸现人文管理,教师发展学校,学校发展学生,走教科研一体化办学之路”的办学理念;“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和谐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办让人民满意,领导放心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银龙小学历届校长名单:李兰亭、魏宪美、武文范、魏继周、张书元、吴华山、周宗孟、李辉章、武文江、董俊卿、刘汉俊、吴军华

(供稿人:吴华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