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师镇张沟小学

会师镇张沟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沟小学创建于1955年,它的前身昌号小学,有梁启秀、范济川、王宝珍等人执教,设有3个复式教学班,学生36人,当时学校校舍十分简陋,没有校墙,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学校的办学成绩显著,曾4次被评为全乡镇教育系统先进集体;3次获得全乡镇质量检测双科第一名。

会师镇张沟小学

张沟小学创建于1955年,它的前身昌号小学,有梁启秀、范济川、王宝珍等人执教,设有3个复式教学班,学生36人,当时学校校舍十分简陋,没有校墙,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昌号小学白天担任孩子们的教学工作,晚上又承担着扫盲任务,为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梁启秀调走,范济川下队劳动,学校一度陷入瘫痪状态,40多个学生由王宝珍执教,教学内容简单,一半时间参加生产队劳动,教学效果不断下降,1972年,学校校址迁到了张沟社,取名张沟小学,学制五年,当时杨国章任校长,有教室4间,办公室1间,有学生60人,设4个教学班,其中一、二年级复式。1982年,杨国章离校回社,李国柱任校长。1986年,李国柱离校回社,张思维任校长。

学校在经历了16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由于期间从未进行过修建与维修,教室和办公室的屋顶漏水,后墙倾斜,几乎成了一片废墟。1990年春,乡政府拨款9313元,修建教室1座;办公室5间,校门1座,配备床板、办公桌各3套,课桌5双人套,窗户安上了玻璃。群众投工打围墙80米,并平整了校园。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1990年,学生增至77人,设5个教学班。孙元利任校长。1991年,陈新文任校长,马玉龙任教导主任,后因教学质量下滑,学制改为四年制初小。1994年林勇任校长,设4个教学班,4个教师,学校狠抓教学质量,二年级全乡统考语数双科名列第一;一年级数学全乡统考名列第一;其它各年级在校成绩也明显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加之学生数不断增加,村民强烈要求学制改为六年制完小。经过学校和村社一起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争取到了“国家贫困地区义教项目”学校,建成总占地面积5400.6平方米,建筑面积218平方米的新校舍;教学辅助用房5间,面积88平方米,学校有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少先队大队部、体育器材室、会议室等7间。有“两箱三仪”一套;图书室藏书968册,有微机1台,电视机2台,录放机1台。操场1835.6平方米。课桌82双人套,厕所120平方米,绿化基地1200平方米。

2001年学校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王建业出任教导主任,教师增加到8人,全是公派老师,教师中既有高级教师,也有一、二级教师,设7个教学班,学生增加到140多人。

在“新课改”春风的吹拂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遵循“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校风,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作风,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奉献精神,创建各尽其才、各尽所能的工作育人环境,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手,全校上下广泛开展各种教研教改活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学校的办学成绩显著,曾4次被评为全乡镇教育系统先进集体;3次获得全乡镇质量检测双科第一名。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在党政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下,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所标准化、园林化的小学已呈雏形。现在,课堂教学与时俱进,趋向网络化;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展现时代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日新月异,不断走上新台阶。今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课改理念,加大课改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成绩,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规模再上新台阶。

回顾过去,历程闪光;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全校师生正在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校园环境,力创特色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