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沟驿田岔学校

甘沟驿田岔学校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田岔学校始建于1953年,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学校建筑总面积达1214平方米,生均4.2平方米,学校生源覆盖五个村社的4000多人口。田岔学校隶属甘沟驿镇教管中心,从创建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1953年成立了办学董事会,郭继贤担任董事长,创建了初小,校址在田岔阳山,教室是两孔土窑洞,土台当桌凳,有20多个学生,由张国珍担任校长。1958年政府规定集中办学,一个大队办一所小学,因此学校合并,校址迁往钟岔成为独立完小。

甘沟驿田岔学校

田岔学校始建于1953年,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学校建筑总面积达1214平方米,生均4.2平方米,学校生源覆盖五个村社的4000多人口。学生体育活动场地有7000平方米,图书2810册,小学生均图书达到5册,中学生均达到10册。另有部分音、体器材。至2007年秋季有学生290名,设9个教学班,教职工19人,其中女4人,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8人,中师(中专)学历2人,高中4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80%。

田岔学校隶属甘沟驿镇教管中心,从创建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学校经历了初小、完小、戴帽初中八年制的发展历程。其前身是一所私塾。当时,村里开明人士马占祥、王克俭、郭继贤等协商从外地请来一位名叫张兴斋的先生来教书,当时教室只有一眼破窑洞,有八九个学生念书。开设的课程有语文和算术两门,据说当时没有课本,先生教学生死记硬背“三字经”、“百家姓”等,算术主要教学生学会加、减、乘、除的基本计算。

1953年成立了办学董事会,郭继贤担任董事长,创建了初小,校址在田岔阳山,教室是两孔土窑洞,土台当桌凳,有20多个学生,由张国珍担任校长。

1956年学校迁往瓦吴驿生产队北山脚下,当时由田兆丰担任校长,教师1名(马成章),两间土窑洞,10套木制简易课桌凳,有40多名学生。

1958年政府规定集中办学,一个大队办一所小学,因此学校合并,校址迁往钟岔成为独立完小。学校有教学班5个,预备班1个,学生100多人,教师有5人,即田兆丰、张守禄、孙效、马成章、王国伟,当时学校工作由田兆丰负责。

1960年与钟岔生产队分开以后,各自创办了初小,教师有景舜如、李振纲、王学尧、马成章,其中王学尧、马成章为学校负责人。

1965年学校发展成为完小,校长是景舜如,教师有田兆丰、王守忠、张学孔,有学生70多人。

1969年村社集资创办了七年制带帽初中,盖起了一栋两间土木结构的教室,初中部有了简易课桌凳,办学条件有了改善。当时负责学校工作的是罗善仰和郭世福,教师有张智、张东铭、张柏林、张鹏林、吴敬尊、张笑春(女)。

文革”期间,学校紧跟形势,狠抓“斗私批修”,政治空气浓厚,对教学抓得不紧,师生既要在校上课,又要参加生产劳动,接受锻炼,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这期间历任的学校负责人有罗善仰、李敬忠、徐世俊等。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之后,当地政府和村、社对教育十分重视,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办学,并动员群众投工、投料建修校舍,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由七年制办成了八年制。历任校长有:杨满春、马俊章、徐明轩。

1992年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在地方政府的关怀下,学校办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2002年,学校得到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工程资金15.84万元,新建了砖木结构教室2座(9间),建筑面积494.2平方米,同时利用其他项目资金5万元,新建教师办公室6间(95.197平方米)、大门、厕所等配套设施。工程于2002年8月1日动工,2003年9月10日竣工并投入使用。2008年暑期学校又多方筹措资金,新建教师宿舍13间,并新修了旗台。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方便了辖区学生的入学,为“两基”达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优化了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期间历任校长的有:朱联、曹明智、郭维笃、曹维国。

2008年根据县政府调整教育结构的精神,重新招初中一年级学生,初中学生毕业后,集中办好小学教育。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有300多人考上了大中专院校,其中现已走向社会并取得一定成就的知名人士有:马定科现为西藏自治区处级干部;台宗仁现任会宁县副县长;侯青川现任西北电力公司副经理;刘胜旺现为哈尔滨生物工程研究院博士;李国智现为正大公司会宁分公司经理;马焕章现为华亭煤业公司团委书记;王仕科现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营级干部;武勇现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学校将坚持不懈地走出一条更坚实、更广阔的育人之路,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供稿人:曹雄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