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的伴侣

人生的伴侣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籍是人生的伴侣。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最重要的是读书的习惯。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第一秘诀。据研究,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智力成就最高的民族。俄罗斯更是世界上公认的“读书民族”。在俄罗斯的地铁车厢里,大部分乘客都捧着书。北欧小国丹麦人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尽管生活贫困,男孩的童年仍然有一段幸福的时光。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头苦读,最后成为著名的学者。

人生的伴侣——读书

一杯清茶,手秉书卷,遨游书海,荡涤了浮躁的尘埃,过滤出清新的心灵,一切杂念如青烟散尽。与书结缘,尊其为师,爱其如侣,怜其如子。书籍是人生的伴侣。

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最重要的是读书的习惯。爱书读书,让学校多一份书香气,让教师多一份书卷气,让学生多一份书生气。

【素材连接】

名人名言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

——雨果

每一本书,都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高尔基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高考状元的读书情结

大量的实践表明,广泛阅读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成绩。“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

1998年毕业于四川资阳中学的任羽中同学,当年获全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他曾著文介绍说:“要广泛涉猎,努力拓宽知识面,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绝对不够的……特别应该多读那些看似对考试‘无用’但都已有定评的经典著作,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而成的。我在高二时定了课外读书计划,每天临睡前用30~60分钟读课外书,即使除夕夜也没有中断。结果两年下来,我把《史记》中的‘列传’、‘本纪’、‘世家’读完了,把朱东润编写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读完了。”可见,任羽中同学优异的高考成绩,不是靠废寝忘食的做题和学习得来的,从某种程度说是靠每天雷打不动的半小时的阅读得来的。

优秀的读书民族

读书是犹太人成功的第一秘诀。据研究,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智力成就最高的民族。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至2001年已达129人,犹太人获奖数占总量的15.47%。领导近代科学三次伟大革命的科学家都是犹太人——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引起了唯物史观的革命;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引起了时空观、运动观的革命;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发现了人的心灵深处的无意识奥秘,引起了人的自我认识的革命。除智力成就外,犹太人的自立自强也与犹太民族重视教育和读书有关。

相传,典型的犹太人家庭有个风俗,就是在孩子识字时,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他们尝到知识的“甜蜜”。后来,这成为犹太小学生的入学第一课。孩子上学的第一天,穿戴整齐,被父母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每位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块干净的石块,石块上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字,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舔掉石块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会分给孩子们蜜糕、苹果和核桃──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学习的神圣和知识的“甜蜜”。

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

俄罗斯更是世界上公认的“读书民族”。在俄罗斯的地铁车厢里,大部分乘客都捧着书。车厢简直就是一个阅览室。而且,俄罗斯大多数人都喜欢和重视阅读文学名著。据介绍,《普希金文集》的发行量在俄罗斯已超过1000万套,这意味着每5个家庭就有一套《普希金文集》。巴尔扎克的作品发行量也在1000万册以上。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可能有人没有读过普希金的全部作品,但没有人没读过《叶甫盖尼·奥涅金》;可能有人没有读过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但没有人没读过《战争与和平》。

北欧小国丹麦人爱读书是出了名的。丹麦的公共图书馆多得不计其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社区都有,年平均借出图书1亿册,这意味着连新生婴儿算上,平均每人每年借阅近20册。

编者感言: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喜爱书籍,爱好阅读,应该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读书,是心灵的需求

200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在丹麦小城奥登赛一间简陋的小屋里,诞生了一个男婴。

这是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是一个洗衣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曾替富人家的儿子当兵,去和拿破仑的军队打仗。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身患重病的父亲归来时,儿子几乎认不出他了。瘦骨嶙峋的父亲连锤子也拿不稳,做一会儿活就疲乏得厉害。母亲也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一天到晚,她都弓着身子趴在小河边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洗衣服,等着她去洗的衣服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尽管生活贫困,男孩的童年仍然有一段幸福的时光。父亲虽然是个鞋匠,却喜欢文学。在他简陋的工作台上,挂着一个书架,上面摆着《一千零一夜》和丹麦作家霍尔伯格的喜剧剧本等文学作品。当儿子出生后没几天,他就开始为儿子大声朗读文学作品,并给他讲一个又一个故事,使他从小养成了爱听故事和读书的习惯。为了儿子的快乐,许多星期天,父亲都放下工作,为儿子制作望远镜、玩具舞台和可以变换的图画。他常常说:“一个人有吃有穿还不够啊,人的心灵也有自己的要求呢!”

由于家庭贫困,男孩很早就失学了,但因为从小接触文学作品,他对读书充满了兴趣。大约从16岁开始,他结识了一位大学图书馆的官员,并获准自由进入书库。就像一头饥饿的牛闯进了菜园,大量的阅读开阔了失学少年的视野,尤其是莎士比亚和司各特的作品,让他深深地为之折服。从此,他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他的作品《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为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

他就是安徒生!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8部作品,这无疑得益于童年时期父亲对他的读书启蒙。

编者感言:读书是人成长的发动机。让读书成为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凿壁偷光

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一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于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头苦读,最后成为著名的学者。

萤囊映雪

讲的是东晋时期车胤的故事。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孙康映雪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晋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侯。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书籍是最好的礼物

1000年前,横扫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攻守对峙之下,拜占庭皇帝提出进贡求安。阿拉伯的哈里索取了一份奇特的贡品:要求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将所有的希腊著作抽出一本送到巴格达。这样的贡品对于日薄西山的拜占庭来说,简直太便宜了,而对当时求知若渴的阿拉伯人来说,却是无价之宝。

【行动指南】

1.培养读书的兴趣。“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如果自己能够发现并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读书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就拿语文来说,语文的美即文字的美。我们学语文,先追求文字的美,所以我们阅读。课文大都是佳作名篇,初读之时美即在远方徘徊,再读之时美已在身边缭绕,40分钟后美即在心中。

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伏契克的《二六七号牢房》,文章第一句是“从门口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口是七步”。这句话来回反复说,不是告诉我们这个牢房很小。而是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徘徊的过程,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一个下决心把牢底坐穿的过程。

再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第一句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文章第一句怎么就出现个“也”字?这太突兀了,一般情况下文章这样开头是不正常的。但鲁迅这篇文章就这样写了,一般情况下的不合常理在这儿却很合理,而且在这篇文章里,这个“也”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字,它说明东京的前一站还是这样,对那个地方,“我”已经没有好感了,需要新的探索了,于是到东京来。哪晓得到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就意味着“我”将要到第三个地方去,如同“我”对第一个地方不满意,要到第二个地方来一样。

如果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背景,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了。鲁迅原先在国内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感到不太满意,就到日本东京去留学。但是到东京后,发现很多人都心不在焉,有些男同学还忙着打扮,油光可鉴。唉,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嘛。所以“我”要到仙台去。文章的题目是《藤野先生》,怎么不写藤野呢?藤野先生是谁?是“我”南京失望后到东京,东京失望后到仙台所碰到的唯一希望,这个句子难道不是在写藤野先生吗?原来这个“也”字包含的东西这么多。

无独有偶,莫泊桑的《项链》的第一句“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有这个“也”字。马蒂尔德家庭出身不好,吃穿住行都远远不如那些贵族小姐,但是她在美丽程度上和她们比是不差的。所以莫泊桑在这个“也”字上告诉读者,请读者手下留情,她的虚荣心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这样一分析,语文学习就不是负担了,而是成为一种需要。愉快是痛苦思考后的结果。努力了,思考了,艰苦了,那么就愉快了。愉快了就有兴趣了。

阅览名篇,就如欣赏一幅名画;品读佳作,胜于聆听一曲佳音,何乐而不为呢?

2.筹建班级“图书柜”,每人捐一本书,集体订阅杂志。

3.坚持“小喇叭”广播。

4.主动与爱读书的人交朋友。

5.打造一个书香之家。一个有孩子,有学生的家庭,可以没有豪华的衣柜、没有奢侈的酒柜,但一定要有一个最简单的书柜和最普通的书房。

【写作实践】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书是朋友。法国作家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相逢。”

书是生命。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书是钥匙。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是力量。革命导师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书是良药。我国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如今,在美国等国用诗歌疗病已成为时尚。在那里,无论去医院还是药店,都可以看到与普通药品一样的药盒,上面清楚标有作用及服用方法、禁忌等说明,只不过里边装的不再是膏丹丸散,而是一部部装帧考究、印刷精美的“诗药”书籍。

请你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教有所悟】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学习许多我们毫无兴趣的东西?为什么一些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最后带着对书本和学校的反感、厌倦,甚至深恶痛绝而离开学校——还有的在中考或高考结束后将课本撕掉、扔掉,甚至一把火烧掉?学校这个应该读书的地方,读书的人真正有几个?这实在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和悲哀!

打造书香社会,营造书香校园,教育责无旁贷。抛弃匠气,俗气,燥气,苦修静气;少一些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学生应有一股书生气,教师应有一股书卷气,校园应有一股书香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