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分析学生】

本班学生共有64人,其中有男生33人,女生有31人。从总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热情高涨,接受能力也比较好,但有20%左右的学生是下岗职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子女,这类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而且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主题,有讲述人们对总理的爱戴,怀念之情,有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那高尚、圣洁、无私的母爱的怀念之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给孩子的真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教学课时】2个课时

【学程预设】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多媒体播放5.12地震的部分感人画面,学生感受地震的残酷无情,引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一)激趣质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

(二)回顾全文,交流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坚定的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对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痛苦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一种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四)读中融情,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教师引读)

1.这位可怜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肩扛着精神的压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这样做。读:“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2.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倒塌了,悲痛欲绝地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读:“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3.当他一次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读:“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4.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给他力量的依旧是这句话。读:“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5.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这句话也是大山的写照,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五)巧改课题,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让他们为课文换个题目并说明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中情感的感悟。学生可能会改成《了不起的父与子》、《勇敢的父与子》、《伟大的父与子》等等,只要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教师都给予肯定,这一训练升华了情感,突破了难点。

附: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作业安排】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小练笔: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资源】本课教学资源有:1教师准备的一则生活事例;2.教师媒体演示5.12地震画面;3.课件出示重点的句子,进行辅助教学,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教学反思】纵观以上教学,还有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好。例如:儿子的表现部分,我让学生探讨对阿曼达这个孩子的看法时,学生只着眼于他对同学的关爱、谦让,但其实这些放在平日里非常正常,然而现在是在极其危险的境地,这个地方随时可能有危险,儿子很有可能因此而受伤,如果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的话,我想可以更升华儿子的了不起以及他心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加强写的训练。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设计写的训练,是学生对人物形象感悟的升华过程,是内化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是学生把情感积累外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此教学设计获2003年甘肃省教育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