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工程大学姚穆先进事迹

西安工程大学姚穆先进事迹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姚穆,男,1930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纺织教育家和纺织材料学专家,中国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兼多个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的会长、高级顾问、理事和荣誉委员。姚穆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必须在学识修养上站在学科领域的前沿。

西安工程大学姚穆先进事迹

img50

姚穆,男,1930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其中1948—1950年,在江苏南通工学院进行大学阶段一、二年级的学习,1950—1952年在国立西北工学院完成了大学阶段三、四年级的学习)。我国著名的纺织教育家和纺织材料学专家,现任中国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纺织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参加多项国家攻关项目课题、重大项目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部级奖多项。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学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等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纺织教育家和纺织材料学专家,中国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兼多个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的会长、高级顾问、理事和荣誉委员。

作为一名院士,他获得了我国最高的学术荣誉;作为一名年逾八旬的老教授,他桃李满天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忠诚并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六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深孚众望,成绩卓著,党和政府给予他诸多殊荣: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科技精英、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等等。这一枚枚奖章,一个个荣誉,蕴含着他对党的科教事业的无限忠诚,盛载着他顽强拼搏的精神气度,体现着他为人师表的高尚风范。

一、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培养人才硕果累累

姚穆从事纺织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他对教学的专注令学生和同事们大为感动,他对待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学时,都一丝不苟,孜孜以求,合理安排;他知识渊博,信息广泛,教学内容丰富,同事和学生们尊称他为“百科全书”;他的学科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授课时,旁征博引,记忆力惊人,在课堂上经常能指出某某人的某个观点在某本书的第几页,令学生惊叹不已;他语言生动风趣,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听他讲课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一位听了姚穆教授做的《纳米技术与纺织》学术报告的学生这样描述他:“身着灰色夹克,脚穿布鞋,讲到兴头上,手脚比划,表情丰富,让人深受感染,真是知识也醉人啊!”

几十年来,姚穆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过25门课程,经常同时开出三四门课程,即使在担任学校领导期间、科研重任在身之时也是如此。他先后编写了20多种讲义教材,其中《纺织材料学》属教育部统编教材,是纺织学科的经典之作,该书融材料科学理论、纺织工程技术、纺织材料新发展为一体,建立起现代纺织材料理论新体系,先后出版三次,前后印刷23次,发行20余万册,先后获部级优秀教材奖和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姚穆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求实的精神,教育、激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先后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人才,弟子遍布国内外,大多数已成为教授专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科技骨干,许多人在国内外已有相当影响。

二、教学相长,教研互动,全面提升培养质量

在姚穆的纺织人生中,他为纺织教育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他把纺织科学与高等教育完美地结合,把科学和人生完美地结合,成为在学识修养上站在专业领域前沿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他以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传道、授业、解惑,并且注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格外关注纺织事业的继承发展和薪火传承,他提出,科学研究的目的不仅要产生新的成果、产生新的经济效益,还要产生新知识、培养新人才,特别是培养研究型人才。

姚穆始终站在专业领域的前沿,以创新求进的精神,刻苦钻研,亲自实践,探索科学技术新领域,关注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研究课题。他从早期的棉纺学、棉纺厂设计等,到纺织纤维、纱线、织物和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测试技术,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人体着装舒适性理论、测试与评价研究及多异多重复合变形化纤长丝系列织物的设计与生产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他首次提出着装舒适性模型和透过织物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接触界面阻抗理论,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主持研发了高新技术产品“军港纶”,仅1999—2000年就累计生产面料8 600万米,创产值29亿元,利税6亿元,使一大批大中型国有企业走出困境,该产品先后装备了我军驻港、驻澳部队和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部队,后装备全军,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国防效益,“多异多重复合变形化纤长丝织物理论研究及其应用”项目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他配合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精心设计出抗“非典”急需的特种医用防护服,并正式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和西安唐都医院等投入临床使用。此外,他还主持“七五”“八五”等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持并全面指导了中长绒棉花品种的相关研究。

长期以来,为了国家和行业的科技进步,姚穆呕心沥血,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行业的发展规划,主持了行业内许多重大科技成果鉴定,主持了国家纺织行业标准的审定工作,起草了多项院士建议,为中国纺织工业的长远发展献言献策,多项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姚穆知行合一,把学科前沿知识和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渊博的知识、新广的信息、充实的内容、生动的语言,激活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学习、钻研探索。他告诉学生:我当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到工厂去,光在学校学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因为教科书也必须向实际学习。所谓搞科研,就是想办法把传授给学生的东西与实际接轨。教科书上是成熟的东西,教师给学生的不能只是这些死东西,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学会否定自己。用哲学的观点说,就是要有否定自我的勇气,让自己不断前进。姚穆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必须在学识修养上站在学科领域的前沿。在部队研究所、在企业车间,他顶酷暑、冒严寒,进行无数次的实验。一次次的重来,一次次地修改,一步步地接近成功。他把自己获取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当中,既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他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众多企业由衷的感激。《中国个体防护装备》期刊责编感叹道:“我见过的教授专家很多,能将理论联系实践做得如此好的,只有姚穆教授。”

姚穆虽已年过八旬,但他仍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至今还指导博士研究生,主持学科建设工作,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防科研项目,为我国纺织教育事业的发展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着。

三、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三观”教育益于社会

古人云: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姚穆既是学生的百科全书,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以赤诚之心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亲人和引路人。他不仅有满腹经纶,同时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准,善于把育人融入“教书”之中,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的人。

姚穆作为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他那坚定的政治立场、极强的组织观念、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都使他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得心应手。他在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将自然科学升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他认真研究、深入挖掘每门学科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结合所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姚穆曾说:“育人是一门艺术,我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揣摩它、研究它。”他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经常教诲学生“要努力学习,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姚穆从心底热爱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形成了师徒间的融洽关系。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他常常慷慨解囊;书架上的书刊被学生借用从不计较;为给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书;他不分门第、倾其所有、诲人不倦的品德,使他的教研室门庭若市。他言传身教,提携后人,他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摆渡者,把一批又一批学子们接上船又安全顺利地送达彼岸,在教育这项事业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

四、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纺织报国实现理想

姚穆无论作为院士,还是作为普通教师,都有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理想,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安贫乐教、廉洁从教的道德风范。

姚穆教授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惜时如金。出差旅途的铺位上、机舱、船舱里,常常是他备课、编写教材、构思论文的临时场所。有时为了完成授课和报告任务,即使是在出差和返校的当天,他也会不顾辛苦如期而至。他没有年节和寒暑假,经常工作至深夜,许多讲稿、教材、论文都是加班加点完成的。为了获取完整的实验数据,他多次因过度疲劳昏倒在实验室,常常是注射了两支葡萄糖液体后,晚上又继续给学生做辅导。在他的妻子病重期间,正值学校举办第二届国际毛纺织会议,大量的论文需要他审阅,他就把论文带到妻子的病床前修改。他坚守着学者的信仰和良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姚穆坚持原则,学风正派,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几十年来,安于三尺讲台,守住一方净土。他曾担任院长,是学校的学术权威,但在家属调动、职称晋升、住房分配、办公条件等方面从不搞特殊化,也要求学生自己克服困难,听从组织安排;他面对莘莘学子,甘为人梯,对学生的论文,从思想到方案,从理论到实验,他都要亲自过问,反复校核,但在论文发表署名时,他又往往把同事和学生放在前边;对待身边同志,他平易近人,谦让有加,面对荣誉,他从不计较。姚穆是纺织界有名望的专家学者,但他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教师对待。他抱朴守拙、淡泊名利,学校的集体活动、组织生活向来以普通教师、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每遇出差、开会总是提前请假。

姚穆生活俭朴,不讲究吃穿,其衣食住行与普通百姓毫无两样,食堂打饭、办公室泡方便面已属家常便饭,出差住最普通的旅馆,出行中不讲“身份”,素衣布鞋,谦谦长者。直到现在,家里最值钱、最占地方的还是他那些日积月累的书刊资料,而他则乐在其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些人极力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今天,姚穆教授安贫乐教、廉洁从教,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高尚情操,赢得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广泛赞誉。

在纪念姚穆从教50周年庆典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兄弟院校代表都对他的德才赞不绝口。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姚穆同志学习的决定》:“他知识渊博,洞悉国内外纺织材料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准确引证文献资料,回答专业技术咨询;他技术精湛,在纺织品设计、生产操作和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常常亲自上机操作,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他敬业爱岗,顽强拼搏,不顾年近七旬,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工作到凌晨,稍事休息后又继续入车间指导工作;他淡泊名利,衣食朴素,力主节约,每次出差都住最普通的旅馆;他有很高的声望和社会地位,却从不炫耀自己,态度谦和,平易近人,经常像普通工作人员那样干工作,做试验;他言传身教,提携后人,工作中能毫无保留地把知识、经验传授给青年,使他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姚穆教授的言行,集中体现了我国老一代科学技术专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他所孜孜以求的是尽快提高我国化纤材料科研生产技术水平和实现产业化,为实现我军军需装备现代化和振兴我国纺织工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国纺织协会会长杜钰洲为这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题词:“才深德厚,为人师表”。这是众多纺织界人士共同的心声,也表达了西安工程大学两万多名师生员工对姚穆的无比敬重和尊崇。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位奋斗在西部的中国工程院唯一的纺织学科院士仍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超越,依然站在纺织科技领域的最前沿,依然致力于教书育人的百年大计,依然活跃在纺织科研第一线,实现着他厚德载物、科技为民、纺织报国的人生理想,继续书写着璀璨的纺织华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