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中市佛坪中学黄文庆先进事迹

汉中市佛坪中学黄文庆先进事迹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获陕西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称号,2003,2009年分别获首届、第四届“汉中名师”称号,2003年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汉中市德育先进个人”称号。黄文庆,1957年8月生于陕西洋县,先后毕业于汉中师范、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黄文庆是1981年7月从汉中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佛坪县中学的。1993年,黄文庆又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函授班。

汉中市佛坪中学黄文庆先进事迹

img22

黄文庆,男,1957年8月生,陕西洋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历任佛坪县中学团委书记、工会主席等职。2010年获陕西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称号,2003,2009年分别获首届、第四届“汉中名师”称号,2003年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汉中市德育先进个人”称号。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教育学会会员、汉中市作协理事,汉中市中语会理事,汉中市书法学会会员。

一、苦旅留痕

他似乎是为从事教育事业而生,自从30年前走上讲坛,就义无反顾地在教育的高天厚土间安身立命,质朴以入,执著而行,于风雨里做事,在阳光下做人,走过了一条洒满血汗的精神苦旅之路,天道酬答智者勤者,事业最终给了他——一个精神布道者以丰硕的回报和激励,为他彰显了人生的精彩与辉煌。

黄文庆,1957年8月生于陕西洋县,先后毕业于汉中师范、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7月参加工作,一直执教于佛坪中学,现任佛坪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担任学校工会主席职务,是佛坪政协六届、七届委员。2003年获首届“汉中名师”称号,同年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汉中市德育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获第四届“汉中名师”称号,2010年获“陕西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称号,2011年9月被佛坪县委组织部推荐到汉中市委参评“汉中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教育学会会员,汉中市书法学会会员,汉中市民间文化研究会会员,汉中市诗词学会理事,佛坪县《绿野》报编辑。有千余篇文学作品见于《中国青年报》《诗刊》《星星》《美文》《诗歌报》《绿风》《散文诗》《文艺生活》《西安晚报》《汉中年鉴》等20余家市级以上报刊书籍;并在《第三极》《诗参考》等多种大型民间刊物上发表作品。2003年10月获中国作协《诗刊》社全国诗赛二等奖,1996年获汉中“天汉文学奖”。2010年,出版了由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书名、著名作家叶广芩和佛坪县县长刘德力作序的散文集《佛坪等你来》,外界好评如潮,并接受了汉中人民广播电台的专访。他有30余篇教研论文发表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学子读写》《教师报》《汉中教育》等报刊,产生过较大反响。

二、教坛春秋

黄文庆是1981年7月从汉中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佛坪县中学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他从小就十分向往的职业。他知道不同的人来到世界上生活,老天给了他不同的梦想和禀赋,因此每个人都有一条最适合自己跋涉的人生长路,谁找准了这条路,谁就是幸运者,就会比跋涉别的长路更能有所作为,更容易源源不断地收获人生的慰藉和幸福,他知道自己算是找准职业了。他深深地明白自己的职业是神圣的,自己已经幸运地、实实在在地成为一位文化知识的探索者和传播者了。这种对职业的看重,使他一开始就站在了与众不同的人生起点上,因此,他一起步就开始加速,一加速就有了成绩。1983年的秋天,便有了第一茬丰收,他辛辛苦苦任班主任的班上考取了六名中专生,学生的毕业成绩普遍较高。这为他赢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信任,也给他的耕耘注入了更大的活力和更充沛的信心。

他开始在带课、带班之外,担任了学校工会委员、学校团委书记职务,高负荷的工作让他知道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压力,同时也让他知道了要想把人生的路走得更高、更远、更快,就得不断丰富、充实、扩展自己。那些年的工作学习生活,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让他尝到了劳作的快乐,也让他存贮下了苦苦求索的美好记忆,更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此时的他进一步意识到,工作要想更有作为,单靠热情、吃苦、惜时是不够的,只有读破万卷书,积累大量的学问,不断向知识的深处和远处掘进,提高综合素质,储存潜能,才能在教坛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厚积薄发,做出更大贡献。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他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提高了,就又找到了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和能量资源。1984年,他报考了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函授教学班,开始了漫长的函授学习。由于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脱产的,教书、带班、完成学校杂务之外才有时间、才有精力自学课程,可以想象,他得比别人少休多少个礼拜天、节假日,得伴着灯光苦熬过多少个夜晚,得利用多少容易虚掷的时光孜孜不倦地啃书本、做作业、思考、会意啊!1988年,他获得了大专文凭,那时靠自学获得大专文凭的人并不多,对于没有上过高中只上过三年中专的他来说,鲜红的大专毕业证书无疑给了他莫大的激励。在这个时代,也许文凭并不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可对黄文庆而言,他的文凭里没有一滴水分、没有掺一丝假。他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是师生有目共睹的。1989年,学校领导找他谈话,安排他带高中语文。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总是善于向自己加压,向自己挑战。他在新的岗位上、在较高的层次上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角色的转变。他在带第一茬高一时,就利用时间预先钻研了整个高中的语文课本,尽力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由于他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认同和较高评价,1993年,他晋升为一级教师职称,同年被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称号。

大凡优秀的人,都是在不断的自我激励中持续进步的。

1993年,黄文庆又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函授班。由于汉中学员太少,没法办班,他每个假期得一程一程转车到安康参加面授。在那些最热最冷的日子里,就咬着牙关无怨无悔地前去学习,因为他知道这种苦苦求学对未来的价值和意义。他说,每次寒假都是大年初四去的,别人正在热热闹闹地过年,而他就得冒着雨雪赶车前往。暑假期间,他去时水稻还是幼苗,回家时稻穗已经出齐了。其中的辛酸甘苦是可以想象得到的。1996年,他又毕业了,拿到本科毕业文凭的那天,热泪盈眶。他不知该庆幸命运还是该抱怨命运——他初中毕业时正值文革,没有被推荐去上高中,他在家里有两个多月里没有说一句话,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生的绝望和悲凉。后来在农村劳动了整整五年,农村的什么苦他都吃尽了,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当时当一个农民的屈辱和辛苦。1977年,他在洋县老家参加了高考,分数考得不低,他却又一次被剥夺了上学的资格。1978年,他再度参加考试,才考学走了。所以,上学对他来说,比别人有着更多的心酸和苦楚。他拿着本科文凭激动地想,这文凭虽然迟到了十几年,可毕竟拿到了,毕竟算是把学上到头了。

从此以后,他步入了自己事业的黄金岁月。

1998年,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1998年,他代课的理科班在高考中语文单科成绩列市评比第七名,平均成绩超全市0.36分;2001届,2004届单科成绩都比较理想;2007年,佛中高考创县上历史之最,其中包含有他不菲的心血。

199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00年,论文《语文课堂,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获汉中市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1年,论文《语文课堂,与美神约会》获汉中市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1年,他担任组长的语文教研组被市教研室评为全市先进教研单位。

2002年11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3年9月被评为汉中市“首届名师”。

2003年《汉中教育》杂志复刊后的多年里,几乎每期都载有他的文章,使得他在汉中教育界小有名气。

黄文庆两度被评为市级名师和陕西省特级教师后,用传帮带的方式扶掖青年教师,促使他们快速入行、成长。县教育局帮他选择了八名“徒弟”,分布在佛坪最边远的陈家坝、大河坝和栗子坝三所学校。他以亲自送教下乡、电话联系、互联网联系以及书信等方式,定期对他们辅导,现身说法,躬自查考,听课、看教案,鼓励他们创新,并让他们介绍学生作文由他作示范批阅,对他们的作文教学产生了促进作用。现在,他所带的“徒弟”陈小华已因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提升为陈家坝的校长,邸婉婷、王浩、康金玉等已成为学校毕业班的骨干教师。其中,邸婉婷的创新教案多次得到黄文庆的指点,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他经常就乡下教师所困、所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和他们展开讨论,共同提高和更新了教学观念,解决了困惑,廓清了认识上的迷茫,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以德养心

毋庸置疑,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多么敬业,多么能吃苦,如果没有足够的道德品质作支撑,是干不出成绩的。黄文庆说,一个人首先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有丰满的精神世界,要有自己的血性和骨气,有了这些,心灵才会得到世上最优秀的思想的滋养,才会永葆活力,才会不断增添知识,才能找准才华释放的方向,才不会无谓地消耗、磨损,精神世界才不会轻易地枯萎。

有老教师曾这样评价:他有年轻人的活力,有中年人的睿智,有老年人的平和。

正因为这样,2003年他被县教育局任命为学校的政教主任。

政教主任的工作是繁杂,艰难而琐碎的,思想教育得管,纪律得管,卫生得管,宿舍得管,食堂得管,学生的言行举止、大事小事都得管。他是学校最辛苦、最忙的人之一,管了校内管校外,学生的什么突发事件都能扯上他,联系家长,联络社会,查网吧,跑乡镇,还得任劳任怨,挨骂受气,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到头来落得许多抱怨和误会。但他不在乎这些,坦坦然然,宽容、大度、有序地完成着他的工作。

有班主任管不了的学生了,就让他去教育。他耐心细致地掏心窝和学生说话,往往感动得学生泪流满面,诚恳地认错改错;宿舍管理员有棘手的事了,就找他去解决,他剥茧抽丝,井然有序,往往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处理好;学校领导有紧急任务了,就找他去办,他一点也不讨价还价,雷厉风行,尽力而为,他曾在一早晨写了四个较大的材料,引得校长和办公室主任惊叹不迭。他在满工作量地带两班语文课外,早晨得统计早操人数,中午得到各班检查纪律,下午得检查卫生,晚自习下了还得到宿舍去检查。不少教师都说,政教处是学校最苦最累、最受气、最消耗心力体力、最没“油水”的岗位,但他兢兢业业、毫无怨言,一干就是整整八年。

他还是学校的工会主席。工会主席一般给人的印象是厚道、忠诚、宽容、随和、理智、廉洁、有人缘,这些词用到黄文庆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担任学校工会副主席六年、工会主席八年,既是教职工的贴心人,校领导的智囊,群众的“娘家人”,又是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教职工的代言人,深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就这样,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得到了师生的好评,他成了学生敢于坦陈内心情感的兄长,也成了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润滑剂。

2004年,他被市教育局、人事局授予“汉中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佛坪县“第二十个教师节纪念活动”中,为他做了专访,宣传了他的事迹。

四、艺海泛舟

黄文庆酷爱文学和书法,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缘分。他刚参加工作时,既教语文又教美术。他对文学和书法的兴趣不仅仅源于天赋,更重要的是他对艺术有一种认识——以艺养才养心。

他教美术期间,数十次在校内或县城办过师生书画、篆刻、工艺、根艺展览;对广大学生开展美育,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对陈永华、赵波、何红、李燕、王昭等人走上美术道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黄文庆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市级展出,并获得过市级奖励。

在学校、在诸多单位大型的活动中,他多次设计、制作海报、展版、宣传册页,受到广泛好评。

他自1984年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以来,先后在《诗刊》《星星》《诗歌报》《绿风》《美文》《文艺生活》《中国青年报》《现代人》《散文诗》《西安晚报》《陕西日报》《汉中年鉴》《第三极》《诗参考》等书籍报刊上发表诗文千余篇。

诗歌《秋月亮》获2003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二等奖。1996年7月获首届“天汉文学奖”。1998年11月散文《黑鹫之死》获汉中市“牡丹杯精短作品大奖赛”优秀奖。2002,2005年分别获得“汉中市优秀民间文艺家”“汉中市优秀民间文艺活动家”称号。1998年散文《女儿长大了》获汉中广播电视报“南方美容杯”征文大赛奖。2006年获团中央、教育部童谣大赛三等奖。有26首童谣编入《汉中新童谣》一书。

1988年1月加入汉中书法学会。1991年12月加入汉中楹联学会。1998年12月加入汉中市作家协会。2001年8月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02年8月加入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2005年任汉中诗词学会理事。

2005年参与创办并编辑佛坪小报《绿野》,2007年创办并编辑佛坪中学校报《迎春花》,已出17期,社会反响很好。

在黄文庆的指导下,有20多名学生分别在《美文》《作文导报》《少年美文》《汉江作文》等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

黄文庆还喜爱根艺,其作品参加过县级展览,曾被《西安晚报》《衮雪》杂志专页刊载。

五、关注社会

一个远离社会、只流连书斋的知识分子,注定只是个“书呆子”。黄文庆是个离书本很近的人,也是一个离社会生活很近的人。他教书不钻故纸堆,不当活字典,注重教给学生有用的、融入现实的知识;他写文章评论时事、切近生活、干预现实;他与生活零距离接触,以自己的思想去触及、影响社会生活。

佛坪“6·9”水灾后,他在第一时间里写下较多的写实文章,在邮路不通的情况下由过路人捎出佛坪发表,让外界知道佛坪人面对灾难的精神状态,他在汉报发表的《六月沧桑》《大水灾》和在《各界导报》发表的《大水无情人有情》等文章引发了外界较大反响,为佛坪抗击水灾和文化积累、文化重建做出了贡献。

他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和《美文》杂志社、哈尔滨制药厂等单位联系为佛坪中学和数十名贫困生引入资金、书籍等合计近十万元。

他在水灾发生后不到一月的时间内,和学校几位教师联名向县领导提出三项建议:修建抗灾纪念碑、编辑抗灾纪念册、筹建抗灾纪念馆。其中前两项已被采纳,发挥了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关心社会生活、生成优秀文化成果的作用。

他关心贫困学生,动员多位作家朋友慷慨解囊,帮助近十名学生完成学业,其事迹在《汉中日报》《各界导报》《美文》刊载,引起较大关注。

他参与佛坪抗击水灾纪念册《不屈的脊梁》的编辑,担任撰文,传播了优秀人物的事迹、弘扬了共产主义思想。

在佛坪数十次大型演出中,由他撰写主持人台词,为佛坪文化的辐射添砖加瓦。

黄文庆很注重挖掘整理佛坪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遗产。他趁叶广芩来佛坪采风的机会,让叶和县领导商谈申请保护岳坝花房子的事宜;他对上沙窝苗民到底有没有孑遗的后裔、对三教殿供奉儒道佛三宗、对岳坝蒸笼场和骡马店的历史等都饶有兴趣,已经出版散文集《佛坪等你来》,即将写出一系列探访历史风物、钩沉地名考订的文章,借以追溯佛坪的历史渊源,激活潜在的文化资源,造福当代,以传久远。

他担任佛坪政协六届、七届委员期间,不辱使命,积极认真地履行委员职责,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善于了解和收集民情民意,替百姓代言,为教育鼓与呼,为党和政府分忧。在生活中,他注重言行的引导和示范,注重渗透自己的正面观点。

这就是一个天地之心的传布者,一个文化守望者、一个师德播撒者所做的工作,他这样做,既提纯、丰富和美化了自己的生命,又美化、净化、温暖了社会生活,使他成为佛坪教育和文化的一张名片,扩大了佛坪教育的感召力和公信力。他的所作所为,虽不惊天动地,却润物无声,这一切,必将和他的名字一起,镌刻在佛坪的史册上,成为动人的景观和不朽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