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现代初中教育集团的成效

建设现代初中教育集团的成效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教育集团的优势显而易见,特色品牌打造是现代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教育集团,我们必须强化自身品牌的战略意识,设计多样化、各具特色的集团品牌。我们也意识到,现代教育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得依靠较高品位的教育品牌维系,打造较高的教育品牌我们必须要有较高的服务意识、较高的文化建设意识和较高的自我营销意识。集团办学成果显著,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第二节 建设现代初中教育集团的成效

一、彰显了名校风范打造了现代教育教育集团和谐教育品牌

现代教育集团的优势显而易见,特色品牌打造是现代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教育集团,我们必须强化自身品牌的战略意识,设计多样化、各具特色的集团品牌。我们也意识到,现代教育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得依靠较高品位的教育品牌维系,打造较高的教育品牌我们必须要有较高的服务意识、较高的文化建设意识和较高的自我营销意识。而这些意识在十三教育集团的2005—2008的三年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中,都得以实现,并在社会中形成了较高的反响和一定知名度。

集团办学成果显著,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是杭州市的对外开放学校,每个学期都有大量的来自于省内外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学校挂职、考察和学习,同时,我集团的外事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卓有成效。集团每年都有赴澳大利亚的语言学习交流团、赴日本的友好文化交流团及学生野外生存、拓展训练夏令营活动等。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四届的中、日、俄、韩四国青少年棒球赛以及正在掀起的与美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架起了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的桥梁。

我集团努力构建“团结、和谐、宽容、大气”的校园文化,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集团全体师生都获得了充分发展,学生们在各级各类竞赛和活动中载誉而归。集团与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了杭城初中首个研究生进修班,建立了集团名师蓄水池。学生们在各项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如在浙江省自然科学竞赛中,我集团连续三年获省团体优胜奖并有多名学生分获一等奖;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我集团多名学生分获浙江赛区一、二、三等奖;在第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我集团获省团体优胜奖;在杭州市中学生自然科学实验设计和技能比武中,我集团学生代表西湖区获得了团体一等奖,总分位居来自杭州地区学校第一名。在第九届NOIP(全国信息学(计算机)联赛)中我集团学生李宇骞同学荣获一等奖。

三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校内管理体制,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依托教育科研,开创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在构建现代教育集团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已经跨出了坚实的脚步,学校呈现出朝气蓬勃、开拓进取、勤勉踏实、奋发向上的喜人景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在历年中考中,成绩优异且稳定,集团每年都有400余名学生考上省一级重点高中。特别是连续三年杭州市中考状元都出自我集团,成为杭城教育的奇迹,中考成绩和办学水平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集团近几年先后获得浙江省首批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首批绿色学校、浙江省心理辅导一级站、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杭州市名校集团化先进单位、杭州市对外开放学校、西湖区文明单位等称号,并在杭州市“百万家长评学校”活动中荣获“最满意学校”。

【链接材料】

延续“三蝉联”辉煌——五年中考出四个“状元”

杭州市中考数据:

2005年杭州市中考最高分:541分 考生姓名:蔡梦茹

毕业学校: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杭十三中初三(8)班

2006年杭州市中考最高分:547分 考生姓名:李婧宇

毕业学校: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杭十三中初三(8)班

2007年杭州市中考最高分:545分 考生姓名:钟云岚

毕业学校: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公益中学初三(8)班

2009年杭州市中考最高分:543分 考生姓名:黄梦瑜

毕业学校: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杭十三中初三(10)班

从这份记录中,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在杭州市2005年至2009年这五年的中考中,有四个中考“状元”出自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另一年包揽了杭州市中考成绩的二、三名,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吗?还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呢?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众多民办学校大受追捧、炙手可热的今天,十三中教育集团作为公办学校是如何神奇地做到脱颖而出的呢?

我们先从这些状元们的体会中去了解一些情况吧。2007年的杭州中考状元钟云岚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

“在学习方面,初中的学习自主性更强。很多地方还是要靠自己,老师只是一个帮手。除了上课听讲之外,平时一些不懂的地方也要靠自己去发现,然后去问老师,而不是等老师发现问题后帮你指正。平时的基础扎实就显得很重要。而扎实的基础就靠平时的自主学习。所以说初中的学习和小学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有你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初中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偏科。初中的四门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就像是一张凳子的四只脚。随便哪一只脚短了,凳子就不稳。坐在上面也容易摔倒。所以说偏科是绝对不可取的。为了避免偏科,就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勤做笔记,下课多问问题,把每一次的作业都尽量当成考试来对待。或许这样的好处你一天两天还感觉不到,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持之以恒地去做,才能够在初中阶段处于领先的位置。

“当然,初中的学习也不是像一些人想象得那么苦那么累。其实,就和小学阶段一样,初中也是人一生当中必须要经历过的三年。随着时间的流淌,每个人都会适应初中的新生活。或许有人会觉得初中并没有像我说得那么竞争激烈学习艰苦,因为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目标也不一样。不过,如果想要取得成功,肯定是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的。”

2009年的杭州中考状元黄梦瑜给大家的印象是:小姑娘14周岁,比大多数考生年龄小。但她特别会总结、会归纳。说起中考的心得,她略一思索,现场总结起来——

“语文: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和别人拉开差距的抓分点在阅读理解题。题目多看几遍,答题由浅到深。实在读不懂还有笨办法:抓一些重点词,连起来想一想、顺一顺,差不多就理解了。

“数学:算是我最不喜欢的课了。初一时数学不是很好,我常常对自己说,喜欢也要考,不喜欢也要考,要想办法喜欢起来!我的办法是多做难题。题解出来了就感觉非常开心,成绩也上升了,自然也就喜欢数学了。

“英语:很多同学考英语时都能提前完成,但我对时间有个控制,刚刚够用。因为我一边做一边检验,效果比做完了再检验更好。很多同学害怕完形填空题,其实这种题型重在理解。最好能完全把自己融入题中,就像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一样,深入语境,这样才能体会到为什么‘最佳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另外建议平时多看看程度较浅的英语文章,可以培养语感。我常看的是中英互译的书虫系列。

“科学:基础一定要打好。当一张卷子难到一定程度,对难题的解答其实大家相差不多,这个时候比的就是基础,要沉下心踏踏实实拿下每一个小分。课堂上要记住很多概念,而考场上考的是灵活运用。平时就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平时,我家氛围蛮宽松的,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该学就学,该玩就玩。我喜欢画画,听音乐,平时经常看电视、玩电脑、逛街。早上6点起,晚上10点睡,没请过家教,但参加过科学和数学的课外班。虽然还算用功,但谈不上刻苦……我觉得读书也不需要太刻苦吧,你说呢?”

从这两位“状元”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在学习上都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令人惊喜的成绩中,除了状元们自身因素以外,在他们的成功里,学校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连续五年的辉煌让社会对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以这4个状元为代表的十三中教育集团每年的毕业生的升学率、重高率等各项数据,都在杭州市遥遥领先。成绩背后,学校科学、和谐发展的管理模式、深厚大气的文化底蕴,还需要我们从细节中深度挖掘、慢慢品味。

二、促进了现代教育集团管理制度的更加完善

在总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体制下,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责权明确,不断完善集团管理的规章制度,使集团管理规范科学、运行机制顺畅高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全面调动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为了适应集团化办学发展的需要,学校经教代会不断制定和修改学校的规章制度,2004年学校对集团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和修改,并不断补充新的制度,每学期就有一项新的、涉及学校发展的制度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使各项制度更符合集团化办学的需要。

集团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集团各级各类的规章制度,如集团制定了《集团德育管理制度》、《集团教学管理制度》、《集团行政管理制度》、《集团总务后勤管理制度》、《集团校研修、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制定了《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2003—2008年教师培养规划》,又刚刚制定教代会通过了《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2009—2013年发展规划》、《教研组长职责与考核细则》、《备课组长职责与考核细则》、《教师教学研究业务登记手册》、《教师校本培训方案》、《教师校本培训手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办法》等制度。所以这些制度的完善,为现代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强有力的保障。又如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晋升职称的相关制度,随着教师聘任和职称晋升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集团在2006年的“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通过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在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2007年就“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职称晋升制度”从“数字化”角度进一步作了修改和完善,并在教代会上一致通过。这样从教育集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使这两项重要的、又比较敏感的工作能够更加全面、科学的开展,使得全体教职员工能够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中,找到自己发展的立足点,同时建立一种良好的、相互促进发展的工作和竞争环境,营造更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每一年的职称评审来看,虽然竞争依然是十分激烈的,但是整体的工作十分顺畅,评选氛围十分和谐。

三、推进了良好和谐的集团文化在三校区辐射

按照集团发展规划,有条不紊地完成丰潭校区整体改造工程。发动全校师生,集思广益,美化各校区校园景观绿化和显形校园文化布置。集团十分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确立了“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师生共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积极的情感、塑造良好的心理、开发潜能和完善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到处展现积极、主动、关爱和互相理解、力争上游的良好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集团完善了家长学校的建设,注重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聘请专家等,进一步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家庭教育沙龙、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为家长提供更广泛的交流,以更好地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和谐成长空间和环境。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深化教育集团的集团文化特色,在集团德育工作总思路的前提下,结合三校区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定位,进一步挖掘学校德育工作的潜能,三校区能够逐渐形成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

在打造“高品质的西湖教育,高品质的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十三中教育集团为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资源,把实现集团内部的发展均衡化这一重要问题提上了日程,以积极的态度把握教育集团正确、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教育集团的发展能够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干部能够“想学校所想、想教工所想、想家长学生所想;急学校所急,急教工所急,急家长学生所急”,进一步提高为学校、为教职员工、为学生家长的服务意识,务实而高效地处理和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在“高品质杭州城市、高品质西湖教育”的目标引领下,巩固和提升了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在社会中的品牌效应,努力实现了十三中、公益中学和丰潭中学三个校区齐头并进的教育集团2005年至2008年三年发展目标,打造了杭州市十三中现代教育集团的高品质教育。

实施艺体“2+1”工程,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了使学校“体育、艺术2+1”工程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争创“国家中小学生课外文体工程示范学校”,学校制定了十三中教育集团“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集团“体育艺术2+1”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集团的体育、艺术和科技工作。集团坚持“三课、两操、一活动、一保证”制度,即学生每周上三节体育课,每天做1次广播体操或眼保健操,一节课外活动课,保证学生每天课外活动一小时,一周300分钟以上。学校还增加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规定每周星期一下午3点10分以后为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要求体育、艺术、科技和信息技术老师每人带一个兴趣小组,并且人数在20人以上,全集团共有体育、艺术和科技30个兴趣小组,并且活动做到“四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对学生实行签到制,加强活动的过程管理,每次活动学校组织中层干部进行检查记录,结果要定期反馈。

由于辅导老师的认真准备、精心组织,使整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井然有序,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在第37届区田径运动会上,十三中的广播操比赛获得一等奖,十三中获得男子团体第二名、公益中学获得女子团体第二名,特别是全集团共有三项成绩打破区运动会记录,是我集团近几年打破纪录最多的一年;在2006年杭州市艺术节上十三中的广场舞《我们的2008》获一等奖,大合唱《春天来到田野上》、《库斯克邮车》获二等奖,节歌歌词征集《青春如歌》获二等奖;2006年西湖区航空、航海模型比赛中,丰潭中学航空模型获综合团体一等奖,航海模型“先锋号”外观制作获区单项团体一等奖;在2007年西湖区的科技节海模比赛中有三个单项的第一名已经被三个校区分别获得;在西湖区乒乓球比赛中十三中代表队分别获得男女团体第一名和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将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将集团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植于深厚的集团文化中,使“团结、和谐、宽容、大气”的集团文化进一步发展和积淀;回归教育的本源,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面向未来,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改变、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培养新一代社会公民;完善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建设,以提升和谐为核心的集团价值文化建设,以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为核心的教师后勤服务建设。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学生和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把集团建设成一所现代教育集团。

努力办好集团下属的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均衡配置资源、均衡配置教师方面,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高效共享,使集团资源“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在共同的集团文化背景下,把三个校区建设成有特色、有个性的学校,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继续保持教育集团在杭州市集团化办学上的领先地位,经营品牌,扩大影响,成为浙江省知名教育集团。

四、加强了科研充实现代教育集团品牌内涵

集团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将教育科研作为集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集团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有定期编印的科研信息资料《教科园地》、《课改新苑》、《心育采风》等,有畅通的学校网络信息管理渠道,校园网络中有科研网,网上有课题研究、科研资料、科研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研究、教学探索、课改论坛等,及时反映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状态。我教育集团下属三所学校,利用高效的互联网络系统,解决了传统管理办法无法克服的时空距离,使科研资料、论文成果、研究动态、教案、课件、学情分析、活动通知等都通过上网传递,教师有什么问题、建议都可以通过上网与其他教师及领导交流,一校开设公开课及教科研、培训等活动,在其他校区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视频转播,这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资源共享,确保统一。集团内教育教学资料、信息等互通交流。教师利用网络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

同时,以教学实践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开展课题研究,每一个教研组每学年至少承担一个课题的研究任务,每一位教师至少要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每一位教师每学年要参加一定课时的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撰写一篇有关教育教学科研的论文或经验体会,三年内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近三年来,教职员工论文发表、获奖情况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04学年达120篇,2005学年达138篇,2006学年达145篇。我集团每年至少有一项市级以上立项规划课题,以校长或副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申报或参与的立项课题省级及以上10个、市级5个、区级8个,如2004年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践研究基地《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课题研究,2005年参加浙江省教育科学2004年度规划课题《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2005年市、区立项课题《营造初中教育集团和谐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2007年市、区立项课题《关于打造初中现代教育集团策略的实践研究》。三校均有区(县)级及以上立项课题,广大教职员工参加教育科研,获得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20余项。《动态分层推进教学的实践研究》获杭州市首届自然科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开设研究性专题课,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获杭州市第19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再思考》获杭州市第16届中小学教学专题研究论文评选二等奖;《走进档案袋评价:追求完美、力求发展》获杭州市走进新课程——档案袋评价成果展示暨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发表于《浙江教育研究》,在全省初中社会学科新课程评价研讨会上交流;《加强初中环境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获西湖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五、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群体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内涵的丰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要有素质优良的教师。为此学校把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在扎实推行“人事聘用制”的同时,强化师德教育,构建名师工程,调整师资结构,培养杰出人才,以达到师资队伍素质的现代化。

(1)重引进。学校抓住扩班的契机,采用“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大量引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大大提高,整体结构更趋优化。

(2)抓培训。学校得到杭师院在教育科研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面的支持,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纳入到校本培训系列中,专门制订了《杭州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开展多层次的教师培训。学校开设了创新型班主任培训班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编制了《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师德案例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本培训机制。讲课既外聘专家,又内请里手;内容上既有现代教育理论辅导,又有学科教学的专题讲座;形式上提倡“外出看一看,请来听一听”。我们抓周培训(周三计算机,周四普通话);月检查(各教研组教科研工作情况检查);学期考察(每学期组织教师到教科研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学年研讨(每年暑假请专家到学校指导学校教科研工作,并为教师作专题辅导报告)。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多种途径的在职进修(包括研究生课程进修),极大地调动了合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教师继续教育的参与率、合格率均达到100%。

(3)促冒尖。学校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教师。要求青年教师一年熟悉业务,二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骨干。学校采用“新老新能挂钩”、“青年教师五项评优”、“教坛新秀”评比,青年教师开汇报课、教育实验课,参加全国竞赛、升学考测试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搭梯铺路,激励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由于学校采用“稳定骨干力量,培养新生力量,锻炼后备力量”的用人原则,切实做到给骨干力量以讲台,给新生力量以展台,给后备力量以舞台,通过几年努力,十三中已实现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业务骨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