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改革

关于素质教育改革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两个税种是直接针对教育发展开征的。在制定武汉市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纲要时,就明确了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健康、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教育是在为学生的成长打基础,这个打基础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关于素质教育改革

谢世腰

一、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和任务的认识

作为老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对教育发展形势和任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只有对教育发展形势和任务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从定位的基点来明确责任,履行职责,做好工作。定位不准,无疑会影响、妨碍工作。

第二,如果对教育发展形势和任务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可能在工作的方向上、目标上不是很清楚,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这样自己感觉很吃力,工作的成果也不会被认可。

第三,如果对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不能做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老百姓在现阶段对教育的需求哪一些是合理的?哪一些是必要的?哪一些是应该满足的?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条件的局限性,有一些老百姓的一些需求在现阶段还无法满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有责任做好宣传和解释,把社会上更多的人集聚在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旗帜下,共同促进工作。

第四,如果对教育发展形势和任务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专业的发展,可能也是有影响的。老师工作的一辈子是有目标的。这种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需求。这种要求和需求与在这个阶段里的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发展任务和教育发展形势是有直接关系的。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有一个认识,那么,在这方面一定要摒弃一种错误的观念,好像老师只要把一门课教好,把一本教材用好就行了,其他的与我无关,可以不关心。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前,老师有这么一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当今社会信息化这么发达的年代,如果还不主动地思考一些问题,以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对做好教师职业无疑是有影响的。

那么,当前的教育形势是什么?可以用五个“前所未有”来概括。

1.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根本的事业及民生的首要体现,教育的优先发展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大家从全国教育会议上可以看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自发表长篇讲话,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方针、任务等一些事关重大的问题。这应该说,在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毛泽东同志对教育发展做过很多批示,有很多讲话,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过教育问题。在全省的教育工作会议和武汉市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武汉市领导提了要求。如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武汉三中还派了一名老师参加座谈会。

另一方面,教育的投入是优先发展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表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优先发展教育,不增加教育投入,这绝对是空话。而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正好反映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国家制定的有关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看到这一情况。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这是各级政府应该做到、必须做到的,而且已经做到了。教师的工资和学校的公用经费得到了保证。第二,为教育发展开征了两税:教育费附加税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税。这两个税种是直接针对教育发展开征的。前一种是中央开征的,按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的3%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税按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的2%征收。征收的范围,由原来的内企开征,现在扩大到外资企业的开征,所有企业都要开征。那么从武汉市来看这两个税种,如果经济形式发展的比较好的话,每年在15亿以上。第三,最近国务院召开了一个会议,下发国发[2011]22号文,明确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具体讲就是从2011年1月1日起,各地区要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从地方层面上来说,武汉开发区应该说教育投入更大,教师的待遇保障得更好。武汉开发区经济基础比较好,能不能普及高中,也就是说高中是不是和九年义务教育一样,也搞免费教育。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的财力确实比其他城区好得多,教师的待遇保障好得多,但是还达不到在高中阶段实施免费教育,原因有两点。第一,从武汉开发区的财力来看,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提供保障的地方还很多,还存在保障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刚才易局长在动员的时候说“今天这个培训班是跟大家还债的”。前些年,经济发展没跟上,培训没到位,诸如此类的事情恐怕还得要投入。第二,如果说武汉开发区实行了高中免费教育,那么可能就成为全市高中教育的一个盆地,那么是否大家都会涌入进来?在高中阶段,大家还没有做到对口入学,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吗?显然,会有一些矛盾。那么与其那样,倒不如把现有的财力用在如何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像今天举办这样的一些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切身利益的一些实事,为今后的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力度

这个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于结构的调整、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方法的优化、教育方式的优化和教育方式的更新。现在不是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有学上就行了,教育就做到位了。在制定武汉市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纲要时,就明确了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健康、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教育是在为学生的成长打基础,这个打基础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不光是完成教育的任务,还要看学生是不是健康的发展。

二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在一个奠基的阶段。那么在奠基的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培养科学家的要求、不是培养文学家的要求、不是培养数学家的要求,等等,奠基的就是教会学生一个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和健康的体魄。从现在来看,从目前这个社会层面上来看,与初衷与目标不相符。现在分数成为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这个方面来衡量,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公平的。不少学校以高考进入清华的数量来作为一个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质量。清华大学每年招多少学生?全国有多少学生考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每年招多少学生?有多少人报考?诚然,能够上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上不了清华大学、上不了武汉大学,也绝不能说这个孩子没有前途。所以,从基础教育来看,要看一个学生有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有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有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科学发展的核心就在这里。为了这个科学发展,教育在规模、结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方面,都得要转变。

3.作为解决“两个不适应”、“三个矛盾”的迫切要求,教育改革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度。

(1)“两个不适应”

教育工作的“两个不适应”是温家宝总理提出来的,即教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解决这“两个不适应”,虽然这“两个不适应”可能会伴随着整个教育的发展过程,但是,不能因为它伴随着教育的整个发展过程,就不去研究它,不去正视它,不去重视它,不去解决它。

(2)“三个矛盾”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质量多元化教育人才需求与教育能力不足的矛盾。

二是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在现阶段,这样的矛盾很尖锐,大家都想上好学校。目标是办好每一所学校,这是目标。能不能办好每一所学校,要靠努力。那么好学校、比较好的学校和不好的学校总是客观存在的。

三是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之间的矛盾。这个可能大家体会得更深,尤其是当校长的,当中层干部的。要做的事很多,但权限就那么大。而权限很有风险,权力也很有风险。比如,就校长来看,现在提的是校长负责制。但是冷静地思考一下,校长有多大的权力呀?能决定收这个老师、不收那个老师吗?能决定收这个学生、不收那个学生吗?有些可以,但有些是不行的。财务这一块也是这样的。现在是按项目进行拨款,按项目使用经费,这无疑是好的。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想做的事做不了,想做的事做不好,现在的体制机制还不活。当教育局局长最大的纠结点就在于每年初中升高中填报志愿,说到底是无序的竞争,而这个矛盾的纠结点就在体制上。现在重点高中都在各个区,每个区都想把重点高中办好,这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怎么办。为了办好这个重点高中,学校就得有生源,还要有好生源。没有好的生源,要办得有质量,确实要费很大的精力,有时未必见效。但是有一个好的生源,有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校风,可能就有很好的效果。正因为这样,各个区的高中都要以这样一种形式或那样一种形式有序地或无序地留住好学生。好学生肯定要选好一点的学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现在有学生不愿意留下来的,既伤了学校之间的和气,也伤了老师之间的和气,更伤了家长的和气。那么在体制上,大家想想,市内高中市内管,那么各个区就没有截留好生源的必要了,区与区在重点高中的班上就没有什么既得利益可言。可能在这种体制下,无序竞争可能很快就回到了有序竞争的轨道上来,但是目前在体制上还没做到这一点。这也是目前在办学过程中,要解决的矛盾。因此,要通过教育改革的办法,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变无序为有序。

4.作为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教育成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现阶段,大家在晨练的时候,谈的是教育,谈的是学生;上班时,大家在公共汽车上讲的是哪个学校竞争怎么激烈,今年有多少人报考,考上了多少人;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大家三五成群,议论的也有这些话题。这在有的家庭里面恐怕也成为一种风气。似乎人人都是教育专家,人人都可以对教育发表评论。这一方面说明,教育的关注度在提升,人人都在关心它。但是也要看到,这样的关注里面,有些可能是消极的,有些可能是对教育发展不利的,有些可能会促进教育的无序竞争,在浇油,在点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到教育关注度的提升,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来增强责任。

5.作为民生的首要任务,教育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功能,以及反映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量度

教育发展的好坏也将衡量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的高低。现在生活好,绝对不是以吃得饱、穿得好、穿得暖为标准。现在是把孩子的教育、能接受的优质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砝码。

以上这五个前所未有说明现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那么在这样一个结论下,教育工作者,应该是遇到了机遇,强化了责任,增大了压力,出现了紧迫感。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只有按照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要求,兢兢业业地把教育事业做好。

(一)关于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于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全国、全省和武汉市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全国、全省提的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武汉市提的是“两个率先”、“两个进入”。全国提的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武汉市的“两个率先”和“两个进入”是率先进入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前列。与全国不同的是,全国提的是两个基本,我们是两个率先;全国提的是行列,我们提的是前列。全国提的战略目标是在全世界的范围,我们提的战略目标是在全国的范围,背景不一样。而且从武汉市即将颁布的《武汉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里面,在提出“两个率先”、“两个进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今后全市发展的总体水平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名城。教育名城的提法,有两个城市,一个是南京,一个就是武汉。为什么要提教育名城?因为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教育发展的起点在武汉,当时第一个幼儿园就是张之洞在武汉办的,所以我们提了教育名城。在《武汉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序言部分,对武汉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可以说是振奋人心的。当然也是对当今办教育的一种鞭策,要复兴大武汉的教育,那么要达到这个水平,具体地来说就是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普及的程度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普及,也就是各级各类的教育在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区域方面,都得在公平上进行。也就是在接受教育的权益、教育权利、受教育的过程、教育的结果要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公平是最容易做到的。现在义务教育就按这个要求,就地划界、对口入学。但是教育的过程公平和教育的结果公平比受教育的权利公平难得多,比如学生的自主健康发展,这就是教育的过程。学生有这个兴趣,有那个要求,你能不能满足。你能用一个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吗?显然当前中考、高考是不行的。大家说它是好学校,那么从这一个层面来说就是好学校。从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好学校好在哪里?好在它的特质。要做到“两个率先”、“两个进入”路程很长,要求很高。

(二)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于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首先要明确现在教育发展的起点在哪里?只有明确了这个起点,我想在这个起点上明确任务,才有可能推进我们教育的发展。那么当前的发展起点在哪里呢?起点在于四个转变。

1.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大家知道,前些年是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适应每个孩子有书读。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的前几年,大家深有体会的是大力发展高中,高校在合并的过程中扩大规模,这主要是解决规模的问题。解决规模来适应上学的问题。而现在,随着人口的稳定,学校的建设规模已经满足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及各级各类人群接受学历教育的要求。而现在是要向内涵发展,就是要提高质量。

2.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公平发展转变

前十年的重要工作是发展重点学校。如果说现在有些好学校,有些有特色的学校,之所以今天老百姓很认可它,主要是因为借助了党的政策,占有了其他学校的一些资源,才发展成今天比较好的学校。那么正因为这样,应该说是牺牲了其他学校的发展换来了这些学校的快速发展。所以重点中学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办学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取得的成果有自身的努力,有自身的拼搏,但更有政策的支持,有其他学校的资助。你办好是应该的,办不好是有责任的。那么,今后将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公平发展转变。在资源的配置上、教育管理上要体现均衡公平。所以围绕这个,武汉开发区在大力提升教师素质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方面做得很好。教师也看到了新时期教师专业的发展要求,很自觉地要求提供这样一些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3.由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

前一阶段,乃至以前所做的工作,我们可以说是千人一面,千人一书。用一个模式、一种方式培养学生,讲得更多的是同样化。那么,今天在重视同质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向特色发展。也就是说,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长、学生的特点将构成教育发展的特色。

4.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现在是大家都能够上学。即使家里有困难,政府也要扶持上学,也要资助上学。这是国家政策层面上已经做到的,问题在于能不能上好学。

那么,站在这个四个转变的起点上,任务可以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当前学前教育需求增加和供给多元化的背景下,必须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有效缓解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大家不是提上公办园难嘛?入民办园贵吗?要通过努力,改变学前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不协调的情况。学前教育在当前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做过多次批示,温家宝总理做过多次批示,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国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十条教育规定,这些都是在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那么学前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各类教育不协调的主要方面。所以要着力在幼儿园教育的体制、模式、投入、教师和管理这五个方面,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推动作用和推动力量。市里也在积极筹备召开一个紧急会议,对学前教育的一些体制、一些模式、一些投入、一些教师和一些管理上做出明确的政策上的导向。

第二,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背景下,统筹城乡教育的协调,着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力解决好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留守儿童教育、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切实保障受教育权利的落实。对于这个问题,武汉开发区教育的任务很重,武汉开发区可能是两端表现得非常突出。一方面,高科技创新的企业很多,高素养、高质量的人才都集聚在这里。另一方面,为了武汉开发区的经济技术发展,这些年托管了一些农村地区。农村地区也是武汉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样一些地区的教育发展、人才的素质与这样一个高端人才集聚地,显然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在一段时间里是相当突出的。要解决好这个矛盾,教育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做的工作非常重要。所以,教师,特别是托管地区学校的教师,恐怕当前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如何适应整个武汉开发区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不然的话,这个距离就会越来越大。

第三,转变培训人才模式的背景下,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和学校多样化的发展,解决好提高质量与特色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实际上,好的质量一定体现在特色上。如果说这个学校有特色,一定是质量非常好的学校,这个是相辅相成的。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在人才的培养方式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既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教育最根本的阵地,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使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都生动活泼。要做到这一点,无疑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多科教师和全科教师。对教师要有这样的要求,要精通两科,熟悉多科,这样才能参与到课程改革的行列中,不然的话,就引领不了学生的发展,也适应不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四,在老百姓追求上好的学校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的学校办成优质资源的学校,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在上好学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怎样来适应、怎样来缓解这个压力。实际上,现在老百姓对上好学也是有很多要求的,并不是一个模式、一个想法。有的是希望这个学校学科成绩很好,孩子将来中考、高考能考高分,这恐怕是大部分家长的期盼和要求。这是因为当前的中考、高考导向是这样的,社会的用工、报酬、分工也是这样的。有些家长也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一个好的特长,比如,他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天赋,有的在美术方面有特长,他们希望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还有一类家长希望学校校风紧、管得严、要求也严,把孩子能够教育好、培养好,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这也是一种要求。还有的因为父母工作很紧张,对孩子顾及不到,希望有个寄宿制的学校来管理。那么这样一些需求应该说都是在上好学的范畴内。

第五,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的情况下,强化规范办学,着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按教育规律办学,按法律法规管理,来切实增强规范办学的自主性,从而使教师这一职业真正成为人们尊敬和羡慕的崇高职业。

如何规范办学,这也是伴随教育发展的永恒课题。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对规范办学的要求不同。那么在当前,就是要规范招生、规范收费、规范师德和规范教学行为这四个方面。招生要按秩序招生、按程序招生、按计划招生。但是有些学校做得怎么样呢?收费要规范,滥收费的情况总在不时地发生。有些校长明知不该收的费,连自己都感觉收这个费是错误的,还是收了。有的学校所谓的教学水平高一点,收了费,家长没举报;有的学校上午收费,下午就有举报,一查就是违纪。所以社会上对这些问题不理解,感觉到校长、教师个个都是大学生,个个都是高素质,但做的事却显得素质太低,感觉到连自己都不如。这也是影响教育形象、影响教师形象非常突出的问题。前不久,几个区的一些学校,为一个个体商卖药,治眼睛的药。并从中拿回扣,结果给湖北经视曝光了。最后一查是这个事,一批老师受到处分,几个校长受到处分。你们说像这样的事情做了划算吗?做了值得吗?这一点蝇头小利,就把专业发展葬送了。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来说,规范收费的任务确实是任重而道远。还有师德的问题。教师的师德也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教师也是人,教师本身也有发泄自己不满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始终铭记我们是一名教师,我的学生是以我为楷模的,是以我为榜样的,千万在楷模和形象上,不要自欺欺人,不然的话,那个学生将会记住你一辈子,所以师德确实有待规范。另外,还要规范办学行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乱编班,编重点班;没有重点班的,有火箭班。哎呀!名字特别多,我有时问家长:“你怎么知道那是火箭班?这个火箭班是谁说出来的?”家长说:“还不是这些学校说出来的,还不是这些教师说出来的。要不怎么知道什么是火箭班呢?”所以关于规范办学这个问题,确实任重而道远。

面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与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态度和行动,应该是以带头学习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引领全社会的思考和支持教育的发展,要把握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以科学规划的实际行动强力、强化目标任务,以务实实干的实际行动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的发展,以多方支持的实际行动来营造全社会支持和促进教育发展的氛围。

二、对当前两个重大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

这个大家考虑很多,做得也很多。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思考得也是最多的。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大家都感觉到提了素质教育多年。1999年,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就下发了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那么10多年来,素质教育究竟怎么样?我感觉很不理想,有很多工作还得要做。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即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是什么?这个看起来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是不是人人都很明确?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答得出来?在社会上,大家都喊这个口号,无一能说得清楚,那么在教师队伍里呢?在学校内部,是不是都说得清楚呢?我看不见得。

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呢?我想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创新精神和实现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公民。那么素质教育是对整个教育格局来提的,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实行素质教育。其目标是德育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评价制度基本形成;学校教育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特色鲜明;社会文化的环境、用人制度、社会体系、结构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成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做事、协作、创新、生成的能力得以极大的提升,以适应小康社会的要求,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才竞争与合作对人才的要求,适应人们全面发展的需要。

2.素质教育实施了十多年,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政策

素质教育不是现在干不干、愿不愿意干的问题,是执法的问题。作为教师来说,恐怕要明确。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法律的层面体现在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随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还有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就是法律层面要求我们实行素质教育,如果不实行素质教育就是违法。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实施政策,如国家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纲要、行动计划、工程,等等,还有面向21世纪教育振新行动计划等这样一些方面,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大体上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第一,素质教育从国家政策上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完成了教育合法化的进程;

第二,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机制和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以及对个体的服务保证了素质教育利益的最大化,基本形成了体现公平的教育基本体制;

第三,大面积改善了农村的办学状况,这个表现主要是农村的教师们,体会比较深一点;

第四,一些具体的教育改革政策,比如,课程改革,阳光体育活动等这样一些问题。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素质教育推进政策基本上还局限在教育内部,与教育的外部、社会的认知、国民的社会素质提高不够紧密。只是在教育内部,大家都在喊素质教育,都在做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靠学校仅仅靠教育本身是不够的,是达不到要求的,也是做不好的。

第二,地方各级政府层面对政策的理解及执行上的偏差。地方各级政府已有思想上的认识,但仍有认识上的偏差。素质教育与中考、高考不矛盾。矛盾在于人为地把它们对立起来,好像搞了素质教育学科成绩就肯定搞不好,高考也考不好。特别是有些政府层面上、党委层面上的认识阻力很大。比如,每年中考、高考以后,有些领导问今年高考考上清华大学有多少,考上北京大学有多少,就拿这个来衡量学校的办学。甚至还振振有词,我投了这么多的钱,只有几个考上了清华大学。如果说有这样的一种指导思想,有这样一种人士的话,素质教育还起得来吗?

第三,由于对涉及素质教育的一些理论问题研究得不够透彻,造成一些教育政策不够尊重客观规律。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政策,绝大部分是靠政府来强行规定,缺少对学生身心规律、身心成熟度,以及各种学科不同学习方式的把握,科学的教与学都没有进入政策规定之中。对于这个,老师体会更深一些,如一说搞素质就是不做作业,一说减轻负担就是不要负担。这个是认识上的偏差和执行上的偏差。

第四,在实行素质教育政策中,缺少分层分类和分层分步的实施操作要求。体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与校之间、班级之间、老师的个性之间,都有不同的差距和要求。

第五,素质教育的政策不够系统,有形式主义之嫌。课外活动丰富了就是素质教育吗?学校里面课外活动小组多了就是素质教育吗?如果说素质教育这么好搞,还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和法律层面吗?我想素质教育的关键还是在观念,观念的改变才有行动的更新。现在突出的正好是我们的观念问题。素质教育出现的一些偏差,都是在观念上。

面对推进素质教育困难,是不是就放弃,就畏缩不前了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恐怕还不能畏缩不前,还得积极应对,积极实践。所以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应该在素质教育的观念下,发展教学的新内涵。教学是由教师的行为引起并维持,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双边互动的活动。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教学的内涵要变,要充实新内容。教学内涵充实的新内容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与学生学习的行为进行双边互动。要改变那种“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布置作业你做,你的作业我来批改”的单边指令教学行为。一定要是一种双边互动的行为。那么在素质教育的观念下,教与学的关系一定要定向为以学定教的教学价值取向,以主动服务于学,学应与教相呼应。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一定是以学情来定“教情”。

课堂教学的三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是摸清学情,要摸清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力、基础、方法;二是教情,要弄清楚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三是教学资源使用的最大化,也就是这节课的内容使用了哪些教学资源,资源的最大化用足了,双边的积极性、双边的活动可能会达到高潮。

那么在素质教育的观念下,教不能固守传统,要教如何做人。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观念下,教与学构建的是一种会教和会学的新关系、新目标及新要求。教学相长要突破传统的含义,不仅针对教,也要针对学。教师的教要以爱生之心、精湛的教学艺术、广博的素养去熏陶、感染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要做到大胆质疑,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有所作为就是从观念上、从方法上、从效果上、从要求学生的指向上、从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上来改变常规的、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关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

关于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现在在很多层面上也是在做这件事。现在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均衡发展提得很多,但是,基础教育阶段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和重要目标。那么,当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性和社会选择教育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之间有矛盾,还有一个就是教育的理想和教育的现实也是一对矛盾。那么这两者矛盾无疑也体现在基础教育上。

二是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和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普遍性和迫切性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年龄大一点的家长,感觉自己受教育的程度不是很高,失去了很多受教育的机会,现在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提供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但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没有考虑孩子愿不愿意这样去做。

三是基础教育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现在要在公平的基础上求效益。但是现在往往把效益放在前面。

四是市场化的机制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教育均衡发展的矛盾。今年武汉市22所公参民改制校中有11所学校回归公办,将不再收取择校生,也不收取择校费。实行划片对口、免试就近入学的方式招生。所以这就引起了教师的一些思考、一些选择,而且这个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化的一些观念、一些政策、一些实施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是现在的教育管理制度与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

那么,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平和效率;二是示范性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就是说,你要均衡不能不讲公平,不能不讲效益,而效益与公平和均衡本身又是矛盾的。另外,示范性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要讲公平讲均衡,均衡本身不是说绝对意义的公平和均衡,是如何把握在相对意义上的均衡,相对意义上的均衡怎么认识,相对意义上的均衡又怎么能够被老百姓认可,这也是非常难的。那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教育均衡的关系,这是基础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

以上我讲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引起大家的共鸣,产生一些共振。大家都来思考,都来研究这些问题。我想教育是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推进的。所以今天占用这个时间,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引起大家能够思考这些问题,能够共同推进教育的发展。

(此稿依据演讲录音整理)

(作者系武汉市教育局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