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评教”需找准三个“关键点”

“学生评教”需找准三个“关键点”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上半年,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相关讨论文章后,我就写下了《“学生评教”需找准三个“关键点”》一文,发表在2008年7月2日的《中国教师报》上。学生评教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教师评价措施,在很多学校都实施过,我校也不例外。学生评教制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样才能让这项制度更好地发挥“引领教师反思,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

“学生评教”需找准三个“关键点”

自2003年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把“学生评价教师”制度作为一项改进教学管理的制度。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价教师,使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也引领教师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以生为本”。因此,作为教科室负责人的我,一直在关注着学生评教的情况。2008年上半年,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相关讨论文章后,我就写下了《“学生评教”需找准三个“关键点”》一文,发表在2008年7月2日的《中国教师报》上。

学生评教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教师评价措施,在很多学校都实施过,我校也不例外。我每年都参与学校的学生评教工作,对此项工作比较了解。情况正如《中国教师报》上曾刊登过《学生评教只能作为参考》一文中提到的那样,班主任的得分要比任课教师低一些。如一位教师,在其他班级里的得分很高,而在自己班级里得分很低,相差十多分。这样的例子并非孤例,只是程度上有差异而已。虽然我们对学生评教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从学生角度来看问题,但有些学生给所有任课教师的平均分都接近满分,这样的评价自然就失去了意义。

学生评教制度重在如何实施,运用得当的确能起到积极作用。结合我校的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要用好这项制度,应抓住三个“关键点”:

明确“学生评教”的目的

在学生评价教师的实施过程中,有些学校过分夸大学生评教的功能,甚至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挂钩,更有甚者,还出现了“学生评教”一票否决的现象,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与教师的聘任挂钩。事实上,中学生看问题并不完全客观全面,过分拔高“学生评教”的作用,学生评教就变味了。

规范“学生评教”的实施

一项好的管理制度,在实施中必然会关注细节,鼓励参与者用心去做,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更好地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我们在规范学生评教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要想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首先得设计好相关的问卷。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讲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法指导,能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课堂效率高”、“乐于同学生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上课无迟到、无拖课,不无故缺课”、“作业布置适量,批改及时认真”、“很少占用自习课等课外时间进行集体讲课”、“欢迎该教师继续给我们上课”等十四个方面让学生对教师作出评价,每一项实行等级评分制,分为三级评价,分别是3、5、7分。这项评价涉及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作业量等方面。在量表的最后,学生还可以写上想对老师说的话。由于是匿名的,评价量表跟教师“不见面”,学生可以放心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我们开展的“学生评教”工作,由教务处牵头,教科室配合,专人负责实施,过程中实行教师与自己任教班级回避制度。每位教师的得分情况不张榜公布,不排名,最后的数据只有分管校长和校长知道,学校把每位教师的得分情况,包括人平均分、班级平均分和学科平均分,用信封密封,交给教师本人。在反馈意见中,还把教师得分低的几项指标,在反馈表中单独列出来。有些教师的整体情况较好,但可能在“师生关系”、“作业布置”等单项指标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每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平均分、学科的年级平均分和部分低分指标,对自己的“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分析。

正确看待“学生评教”的作用

对于教师得分的情况,学校领导只作为了解教师情况的一个渠道,不与教师的考核直接挂钩。

当然,学生评教结束后,校领导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与教师谈话,对于评价好的教师,学校领导要加以鼓励。对于评价不好的教师,校领导将与其共同探讨原因,商量对策,更好地引导教师去分析原因。

对于学生评教不理想的教师,我们还组织相关教师一起对他们的课堂进行会诊。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师上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进行会诊,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对他们课堂教学的改进方向进行必要的引领。

我校的实践表明,绝大多数优秀教师都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是有些教学成绩很好的教师也出现了得分低的情况,这跟教师平时的管理能力不强有一定的关系。而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自己班的得分要比其他班低得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打分的非理性。

学生评教制度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样才能让这项制度更好地发挥“引领教师反思,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