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围棋课程标准(小学~年级)

围棋课程标准(小学~年级)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棋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课堂,已是大势所趋。这种状况影响着围棋教育事业的发展。制订《围棋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围棋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要环节。围棋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围棋强调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的是整体利益。事实上,围棋是两国之间和平、文明与友好的象征。

围棋课程标准(小学1~4年级)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一 知识技能

学习领域二 文化历史

学习领域三 身心健康

学习领域四 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四、评价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围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瑰宝,是一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艺术。

革命导师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是智慧的体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20世纪80年代中期,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普及围棋。2000年4月,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倡导发起了“千宫百万”青少年棋艺培训和等级测试活动。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

围棋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我国围棋人口正以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迅猛发展。围棋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目前在上海、北京、四川、浙江等省市的许多小学、中学、大学里,都开设了围棋活动课。围棋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大提高;围棋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围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众多的围棋培训机构(学校)过分注重围棋的竞技性,片面强调围棋技术的传授,而忽视围棋文化、历史、思想的熏陶,《围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研究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均存在着严重不足,构不成系统,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围棋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围棋教育的研究和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围棋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围棋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围棋审美、围棋文化和竞技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围棋活动,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把握全局的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良好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围棋、学习围棋、享受围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围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是源远流长的,古人把琴棋书画作为评价一个人才华的标尺,围棋对于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动态思维和宏观意识,提高综合判断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可加强锻炼其开拓意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围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围棋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围棋活动具有教育、竞技、文化交流和娱乐功能,在学校开展围棋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围棋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属于艺术的范畴;围棋课程具有对抗性,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属于体育的范畴。围棋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围棋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围棋对于培养孩子发现美、感觉美、认识美、创造美等诸多能力是极有裨益的。围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自古以来和琴、书、画并称为四大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数千年来,围棋以其高雅、复杂、深邃、微妙的内涵深受知识阶层的钟爱。

围棋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的东西都是美的。纯朴的下法,舒畅的下法给人以美感,自然的下法就会形成美的意识,美的棋形,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四千年来,前辈棋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一张张的棋谱,都是一张张精美的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充分反映了我们先辈追求“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的审美理想。学习这些棋谱,使同学们感受美,认识美,而对弈的过程则更是创造美的过程,是对美的构思、设计和实现,使围棋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热爱围棋、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围棋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多想出智慧”,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经常下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动脑、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当学生的围棋文化积淀到一定量时,比赛中,思维深处灵光一闪,妙着迭出,仿佛神来之笔,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钱学森所说的“灵感思维”。这种逻辑性、发散性思维,对学生认识人生、社会、人的复杂性十分有效,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围棋强调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的是整体利益。围棋的个体是平等的,没有特殊职位,在实践中,集体的价值大于个体,这一点非常重要,棋手们往往为了扰乱或牵制对方而牺牲几个子,更有智者,会制造局面引诱对手去救一些不重要的子。

围棋在许多情况下不是个体活动,始终在与教师交流,与对手对抗,与队友协作,如课堂教学、训练对局、网络围棋、团体赛、个人赛、擂台赛、联棋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围棋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围棋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围棋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围棋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围棋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中日合拍的获奖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讲述了一个中国围棋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送儿子去日本学围棋的悲剧故事。电影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引人深思,“围棋代表了什么?”事实上,围棋是两国之间和平、文明与友好的象征。

学生通过学习围棋,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艺术文化,华夏民族围棋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国运盛,棋运盛。”围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围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尧帝以来,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明,直至清初,古代围棋发展到高峰,称霸世界,显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强盛。随着清朝统治的衰弱及近代遭受外患内难,围棋之花凋零落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围棋艺术也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得到发展。了解了历史,才可以展望未来。“安而泰者危,存而骄者亡”,要达到理想的乐园,必须不松懈、不停滞、继续前进。

5.陶冶性情价值

纹秤对弈,情绪高雅,静中有动,有着无穷的生活乐趣和艺术魅力,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围棋技术深奥,在世界的室内比赛中,被称为最高战略思想的体育。

围棋比赛是一项竞技体育,不仅比较棋手水平的高低,还要受身体素质的影响,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围棋赛中。

在紧张的比赛中,围棋培养了人的平静、耐心、自律,还要掌握进攻与防守的分寸,日本棋手就喜欢一句佛学术语:“无心。”它描述了一种视世界清澈无比的超自我的平静的精神状态,棋手在某一处争强贪胜会失去大局。

下围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培育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意志及毅力的培育,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的培育,以及沉着、冷静的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判断能力、临场应急指挥能力的培育。

围棋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下棋过程中充分表达内心情感,展现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我。

二、基本理念

1.以围棋审美为核心

以围棋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围棋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围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围棋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围棋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围棋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棋形美和死活、胜负的关系,引导学生对围棋棋形的整体把握,领会棋形要素在围棋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围棋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围棋保持密切联系、享受围棋的前提。围棋课应充分发挥围棋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围棋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业围棋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围棋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围棋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围棋的感受和围棋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围棋,享受围棋的乐趣,参与各种围棋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围棋实践

围棋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围棋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围棋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围棋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围棋、获得围棋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围棋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围棋创造

围棋课程中的创造,目的在于通过围棋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围棋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围棋是一门综合性的竞技艺术,博大而精深。它联系着哲学、天文、数学、军事、教育、艺术等多种学科,是一门具有科学和艺术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启迪智慧和灵性的传统文化遗产。在实施中,综合应以围棋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围棋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文化

围棋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旺盛、最具有魅力的智力竞技非围棋莫属。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围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博大精深之围棋如今已逐渐走向全世界,围棋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通过学习围棋历史,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围棋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9.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围棋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围棋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围棋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围棋天地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释围棋课程设置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2.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中“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围棋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学科知识体系入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围棋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本《标准》划分了“知识技能目标”、“文化历史目标”、“身心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三个学习领域。

围棋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围棋对弈和围棋文化两类。尽管对弈和文化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对弈更倾向于外化,文化更偏重于内化。由于围棋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对弈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对弈活动再具体分为“教学对弈”、“训练对弈”、“网络对弈”、“比赛对弈”四个学习领域。“教学对弈”、“训练对弈”是围棋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网络对弈”、“比赛对弈”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在于前两项更注重自由性,后两项更注重功能性和实效性。“围棋文化”这一学习领域则包含了“围棋历史(典故)”、“诗词鉴赏”、“棋谱赏析”、“电视欣赏”四部分,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知识技能和审美心理结构。

“身心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是围棋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是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这两项学习领域强调围棋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和关系,学会通过围棋活动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注重围棋素养的整体提高,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围棋课程结构。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小学的围棋学习划分为十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相当于一、二、三、四年级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围棋十级至八级水平相当于水平一,围棋七级至五级水平相当于水平二,围棋四级至三级水平相当于水平三,围棋二级至一级水平相当于水平四。各年级的学习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围棋实践活动,学生将:

1.掌握和应用基本的围棋知识和技能;

2.培养良好的大局观;

3.培养围棋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4.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培养参与围棋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获得围棋基础知识;

3.学习和应用围棋基本技能。

【文化历史知识目标】

1.了解围棋的起源

2.了解围棋的现状;

3.认识围棋人物;

4.学习围棋诗词。

【身心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下棋姿势;

2.正确理解围棋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了解围棋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4.在围棋活动中学会调控情绪;

5.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形成良好的弈棋习惯,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一知识技能

水平一

1.认识棋盘和棋子,掌握棋子的生存条件;

2.学会吃子,掌握围棋着法的名称、眼的概念、死活的概念;

3.学会简单的对杀和紧气的方法以及布局的原理;

4.培养初步的分析棋盘形势的能力;

5.能判断强弱、大小;

6.具有初步的全局观念、计算能力;

7.培养初步的形象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水平二

1.掌握简单的吃子技巧,并通过吃子来激发学生对围棋的兴趣;

2.掌握三步以内的计算方法;

3.分清真眼和假眼、活棋、死棋等;

4.学会连接和切断的方法;

5.掌握围棋“围”的概念,了解围地盘的原则、方法,分清角边、中央之间的关系;

6.具有初步分析敌我双方力量的能力;

7.具有初步的注意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想象能力。

水平三

1.掌握布局、定式等基本知识;

2.掌握各种基础技巧,如对杀技巧、弃子技巧、边角死活常识、攻击、防守技巧等几十种技巧;

3.了解比较基本的全局性知识,如急所跟大场,强跟弱之间的关系;

4.掌握先后手知识、大小知识;

5.学习各种思考方法,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6.进一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水平四

1.懂得战术方面的知识,如布局、攻、守等的知识;

2.掌握下棋的先后顺序;

3.有较强的分析形势的能力、计算能力;

4.能做到完整复盘,有较强的记忆力;

5.能判断棋的大小、强弱的能力;

6.从大局出发,融会贯通地处理整局棋的能力。

学习领域二文化历史知识

水平一

1.了解围棋的起源;

2.学习围棋儿歌。

水平二

1.培养对围棋的文化内涵的初步认识;

2.了解棋星故事。

水平三

1.能初步欣赏棋坛见闻、棋星故事;

2.培养对围棋文化内涵的感受力。

水平四

1.了解围棋的现状,懂得“国运盛,棋运盛”的道理;

2.学习围棋典故和诗词。

学习领域三身心健康

水平一

1.培养初步的心理稳定性,胜不骄败不馁,谦虚谨慎的气度;

2.培养初步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

3.形成正确的下棋姿势;

4.在弈棋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

水平二

1.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自律、自控的能力;

2.培养初步的全局观念;

3.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4.正确理解围棋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水平三

1.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赢了棋不骄傲自满,输了棋不灰心丧气,及时总结经验,迎头赶上;

2.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较强的竞争意识;

3.了解围棋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水平四

1.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取舍观、得失观,懂得有得必有失,“欲得之先予之”等道理;

3.在围棋活动中学会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学习领域四社会适应

水平一

1.学生课堂交流时,上手不讥笑嘲讽下手,并能互相尊重,及时补充纠正;

2.学习围棋对弈礼仪,形成良好的弈棋习惯,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3.培养对围棋活动的兴趣。

水平二

1.培养初步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2.讲究下棋时的社交礼仪;

3.培养良好的棋风。

水平三

1.能耐心倾听,并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2.树立拼搏进取,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等。

水平四

1.培养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2.教材编写应加强围棋历史和文化的渗透,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理解和尊重不同时代、国家的围棋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3.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4.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围棋学习的方法。围棋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加强相互对弈,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5.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围棋素养的整体提高。

6.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7.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围棋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视、网络,及各级各类围棋赛事。

2.充分挖掘当地社会、人文等多种围棋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围棋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围棋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围棋活动。

4.围棋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参加围棋活动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围棋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艺术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1.遵循围棋活动的感知规律,突出围棋学科的特点

围棋是艺术,也是体育,对弈体验是学习围棋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对弈能力应贯穿于围棋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围棋,要加深对围棋的理解,充分挖掘围棋所蕴涵的艺术美,用自己对围棋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围棋教学技能,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2.注意围棋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标准》设定的四个围棋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围棋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围棋素质。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围棋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围棋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围棋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围棋活动。对围棋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围棋学习。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围棋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围棋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围棋氛围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围棋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围棋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围棋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围棋。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网络上学习围棋的指导。

6.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围棋教学要强调实践性,呈开放性,淡化课程的学科性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围棋氛围,丰富围棋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知道围棋选点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四、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确定评价的目标:根据《标准》和具体评价任务,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

2.选择评价的方法:依据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的指标和评价的方法。

3.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依据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的要求,具体进行观察、测量等,收集教学相关的信息。

4.依据标准进行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解释,并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用于改进和指导以后的教学。

(一)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学习评价的重点

(1)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

(2)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4)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3.学习成绩评定建议

围棋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对围棋的认识,联系的方法,围棋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围棋文化历史知识的掌握。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对弈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围棋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2)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

围棋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学习成绩评定方法的建议

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围棋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应有所差异。建议一、二年级采用评语制,三、四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学生围棋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学生成长记录袋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4)学习成绩评定形式的建议

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不仅要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生自我评定: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组内互相评定: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我评定与组内互相评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应更重视学生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围棋教学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评价的目的

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围棋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评价的内容

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数量、质量和价值的评定。本《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

(1)教师专业素质评价

围棋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标准》、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程度;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及运用程度;从事围棋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对弈习惯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开发和运用围棋资源的能力等。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2)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注重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

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组织和课的结构、教学内容的质与量、师生间的交流和关系、教学技巧和授课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

教师教学评价既可用于对某一堂课的即时性评价,也可用于进行阶段性课程或整个课程的评价。

评价时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同时,教学评价不但应注意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还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学习前后变化的评价。

3.评价的形式

教师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进行,同时也可采用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评价时可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针对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内容制订适当的量表,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4.评价的组织实施

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评价,主要由领导和教师本人进行,同时采用同行评价的形式。一般每学年进行一次。

教师的即时性自我评价,可以采用每堂课后在教学日志或教案上作简要评述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同行或专家进行的即时性评价,可采用随机方式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阶段性或课程教学实施的总体评价应在即时性评价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并将评价结论和整改建议及时反馈给被评教师本人。

(三)课程建设评价

1.评价的目的

课程建设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围棋课程的任务的周期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对围棋课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

2.评价的内容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对以下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1)是否制订了课程规范性文件(包括课程实施计划、课程实施方案、班级教学计划)以及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完善程度;

(2)是否建立了课程及教材的审查管理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实行情况;

(3)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完善程度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4)教材建设评价,包括教材建设的完善程度,教材在使用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学生和学科专家对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反应等;

(5)课程实施保障状况,包括合格师资配备、师资培训、场地器材和经费方面的保障状况等;

(6)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3.评价方法与组织

《标准》是评价的基本依据。课程建设评价的几个环节:自评——检查验收——自评结论和整改意见——评价结论和整改建议——及时反馈。

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反应,包括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评价意见,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特别是家长的评价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