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足校本培养训练

立足校本培养训练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泽县平川镇中心小学本着“根治问题、注重实效、研培并举、内外兼修”的原则,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积极探索校本培养培训模式,将教师的培训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自主改善教育行动、自主提高专业修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其次,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学校在教师中推举出一批具有教育理念新、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参加“名师工程”的培养。

立足校本培养训练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临泽县平川镇中心小学 柳得余

临泽县平川镇中心小学本着“根治问题、注重实效、研培并举、内外兼修”的原则,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积极探索校本培养培训模式,将教师的培训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自主改善教育行动、自主提高专业修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抓基础,构建校本教师培养培训内容

(一)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理念

临泽县平川镇中心小学在开放式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广大教师中树立“激发学生生命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观、“民主昭示着和谐,互动孕育着发展”的教学观、“师生和谐发展,学校全面提升”的发展观、“宏观处体现特色,微观处讲究艺术”的文化观等理念。这些清晰、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热情乃至工作效果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念基础。

(二)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体系

教师专业化理念支撑下的教师所应具有的知识,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学科知识,而是综合的包括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等。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符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要求。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专业特殊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教师专业特殊能力两方面,而专业特殊能力又包括评议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等。因此,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培训和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求教师要注重这种意识的培养以增强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不断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二、抓关键,全面落实校本教师培养培训措施

我们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律,按照其心态、信念、需求和专业表现等方面的特点,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阶梯优师工程”培养制度,实现了教师的梯度发展。在横向上,“阶梯优师工程”以教师的校本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深入开展同学科、异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合作,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在纵向上,通过名师引领,团队协作,开展自下而上的集体研究,实现了校本研修的“四化”,即行为自主化、主题专题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

(一)教师的“入格”阶段——“青蓝工程”

我们要求工作不满五年的青年教师参加“青蓝工程”的培养,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此,每学年初始,我们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给他们介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概况,校领导作“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现代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等专题报告会,请模范班主任谈育人心得,优秀青年教师介绍“初为人师体验”,让老教师现身说法等,帮助新教师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在业务方面,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引导新教师起步上路。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配选师傅,建立师带徒合作体,师徒定期相互听课,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的课堂组织程序与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帮助青年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我校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让他们尽快入门。首先,按教学常规严格训练。组织新教师学习教学常规,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处理等教学环节,通过学“三法”(教材、课标、教法),上“三课”(亮相课、初评课、达标课),过“三关”(备课关、上课关、班主任关),掌握教育教学常规要求,促其尽快进入角色。其次,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我们组织30岁以内的教师进行以“说、写、画”为内容的三项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按照“一手好字、一口普通话、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课、一份好总结、一次像样的班团队主题活动”的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定期组织交流评比,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第三,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努力争取拿到省、市、县及学校颁发的“六张合格证”:普通话合格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合格证、教学基本功合格证、学科基本功合格证、教育理论学习合格证、教育科研能力合格证。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验,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比赛、教科论文评比、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一系列竞赛活动,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的“升格”阶段——“希望之光工程”

我们对工作满5年的青年教师,让其进入“希望之光工程”的培养序列,学校为他们配备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作导师,希望通过三年的专项培训,让这些教师能掌握更多的课堂教学技巧,具备一定的独立反思、独立研究的能力。对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我们适时加压,让他们挑起教学改革的担子,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对逐步走向成熟的青年教师,提出双重目标,向“学有专攻,教有特长”的方向发展;对有一定教学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我们及时让他们参与有关课题研究,使之挑起教学科研的重任。同时,学校通过有计划地组织赛教学基本功、赛教学能力、赛教学质量、赛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活动,加强“自制教具基本功、自制课件基本功、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运用”新三项基本功的训练,开展课件制作培训、课件教具展览、课件教具评优等活动,推行“教学新秀”、“教学新蕾”、“学科标兵”评奖授衔制度,创设竞争向上的氛围,促使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三)教师的“风格”阶段——“名师工程”

学校在教师中推举出一批具有教育理念新、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参加“名师工程”的培养。“名师工程”中设“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两个层次,教龄都在10年以上。近年来,我们按照“分层制定目标,明确工作方向;明晰培养规格,注意质量要求;强化工作措施,保证工作成效”的原则,狠抓骨干教师培训。

一是制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目标。我们针对学校现实需求,确立了四个层面上的工作目标:(1)梯次目标。共分四级(省、市、县、校级),即在5到10年内,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县级骨干教师25名,校级骨干教师35名。(2)学历目标。十年内,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要达到100%,骨干教师学历超前提高,达到本科学历水平。(3)职务目标。即优化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增大中、高级教师的比重,力求高于全县水平。(4)科研目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已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完成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二是明确具体的骨干教师培养规格。我们从“师德”、“师能”两个方面,确定了骨干教师的培养规格,要求骨干教师要有“敬业思想、勤业精神、精业能力和创业作为”,为制定系统的教师培训规划提供了目标要求,也为骨干教师的评选提供了标准,同时还为教师的自我提高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三是健全配套的工作措施。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评选标准和管理办法》,推行骨干教师授衔制,落实骨干教师津贴,对骨干教师进行命名奖励。在教师工作考核和评优树模、晋升职务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我们还编印了《骨干教师名录》,在全校教师中大力宣传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机遇,营造氛围。在业务提高方面,我们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要求他们“做名师”,上“精品课”,向“学科带头人”迈进。在管理方面,我们推行“严格把关,动态管理”制。按照《骨干教师评选标准和管理办法》对骨干教师进定期考核,不符合标准者,取消有关称号与待遇,真正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截至目前,我们已培养省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15名,校级骨干教师28名,骨干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三、抓难点,积极探索校本教师培养培训方略

(一)教师个人自我反思

我们要求教师要以“课前思考——课中调控——课后反思”的方式开展“回归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每位教师力争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研究型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二)教师集体同伴互助

1.学术沙龙。我们制定“学术沙龙”活动计划,以学校“名师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首,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需要,组织沙龙活动。比如本学期开展的“月未相约新课堂”活动,凭借固定时间、不同形式、系列内容很好地促进了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2.同行交流与同伴合作。在我校,同行交流式的合作研修最为常见,也更集中体现在教师日常的、个人的、随机的教育生活之中。这种研修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研修的主题,除了集体备课外,还渗透在课后交流、相互听课、同等研课等多个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彼此关注的是个人的实践经验和智慧,通过听课、口头交流等形式,实现共同的成长与进步。同伴合作方式的研修,我们强调的是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与学习。与同行交流式研修不同的是,同伴合作研修方式具有固定的研究主题或课题,具有相对明确的分工,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合作研修。

3.多种培训项目相结合

我们把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岗跟踪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新课程理论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相结合,专业技能的集中培训活动与平时工作相结合。学校教导处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具体确定培训人员、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同时学校非常重视保留校本培养培训的相关文件、会议记录和培训方案等材料,记录教师参加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总结、成绩等,逐步建立了学校校本培养培训档案和教师自我发展档案。

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全面培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方略,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高了培养培训的实效性,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四、抓保障,建立开放、发展的评价制度

我校制定的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它是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它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行政工作、管理工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等几方面,根据不同教师要求,制定出了一般教师评价标准指导大纲,包括评价双方的初次面谈、收集信息、评价面谈和复查面谈等几个主要环节。该评价方案的目的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该发展性评价具有激发动机、增强满足感、自尊自信、改进工作、促进创新、增长才干的重要功能。强调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强调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和职责,重视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从而为创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供了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