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毕业论文/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应抓好学生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毕业论文/实践的水平。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1]1

陆 豪[2] 吴祖良[3] 江博琼[4] 李济吾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大多数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部分高校的环境专业实践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目标。基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建议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优化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并建立新的模式,保质保量地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全方位推动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科学;实践教学;改革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与保障。自20世纪70年代环境科学形成以来,随着母学科的快速发展及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环境科学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环境科学专业开始脱离母学科,逐渐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但至今仍未形成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满足环境保护的国家需求,环境教育发展迅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涉及面广,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许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难以体现自己的特色,学生也难以做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学目标的实现。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高校实验仪器投入经费为人均2万元左右,最低人均仅1000元。研究型高校总体较好,教学研究型高校其次,教学型高校的经费投入最少。一些学校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同时由于担心学生损坏精密仪器,学校不让学生全过程使用,使他们无法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此外,环境科学专业大多教学内容“大而全”“浅而广”,安排的实验教学时间较少,内容基本一致,专业特色不明显。

(二)实践平台缺乏

平台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一些高校受办学条件限制,难以构建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部分高校由于实验用房紧张或不足,尚未建立良好的环境专业实验室,甚至不能满足开设相关环境实验课程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缺少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一些企事业单位认为学生实习会影响正常工作,不产生效益,且学生有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还要补贴实习经费,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不少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缺少去相关企业实习的机会。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一)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1.增加现场实验的课时数。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等,大多在室内进行模拟。以往课程实验教学中,学生缺少样品采集、预处理等全过程的训练。因此,适当开设现场实验,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巩固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将历年学生的实验数据累积起来并建立数据库,可为解决当地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如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中,常在室内测定空气中的NOx,可将该实验改变成交通干线空气中NOx的日变化特征研究,即测定一天内交通干线空气中NOx的浓度变化,同时统计汽车流量,分析汽车流量对交通干线空气中NOx浓度变化的影响。

2.开设集成实验。学生通常在实验室内学习某一种或几种简单的操作,但实际环境问题十分复杂,单个实验训练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科研工作能力,需要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实验新平台——集成实验。因此,可设计一系列的集成实验,如将“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的测定”实验改编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和技能有:(1)实验准备,根据实验目标,收集资料、确定方案、准备试剂、调试仪器等;(2)实验操作,如采样布点、样品采集、运输、贮存、前处理、测试等;(3)结果报告,如数据处理、报告撰写;(4)实验总结与教师点评。通过这些实验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自主实验设计。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一般需要指导教师提供具体的实验方案,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要求进行操作,实现预期的实验结果。与此同时,可以创造条件,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环节,平时或在短学期开放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并建立新的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毕业论文/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应抓好学生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毕业论文/实践的水平。建立本科教育导师制,有效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高水平、有责任心的教师全程指导本科生的学习,包括选课、学习方法、选择专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设计等。

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等。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机会让低年级学生进入教师的课题组参与科研工作。建立双向选择的导师制,由于只有优秀学生才会被导师选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样,优秀的教师才会被学生选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2—3年的培养,这些学生在毕业时,初步具备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体素质较高。有条件的高校应设立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等,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申请并组织实施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三)保质保量地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经费投入和规范管理,构建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建立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等实验室,配备实验所需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等仪器设备。有条件的高校(如研究型大学)应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本科生自主设计实验提供服务。教师也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进入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同时,实验室管理要做到减量化与绿色化。首先,优化配置实验教学资源,避免药剂浪费,实现实验减量化;其次,加强实验室污染物的分类收集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尽可能实现实验绿色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

通过科技服务、校地合作、双向扶持等方式,在环境科学专业相关的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大型绿色企业、生态园区、生态村镇等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请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也可让学生给实习单位的员工宣传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等知识。通过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 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满足环境保护的国家需求,环境教育发展迅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涉及面广,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许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培养的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只有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改善办学环境,不断地吸取国内外同行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成果,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秀.培养环境科学综合能力的方法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64—67.

[2]张承中,彭党聪.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9.

[3]王大中.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1—8.

[4]李春杰,贾金平,王文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2):18—20.

[5]李正.以教学改革新思路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8(7):10—11.

[6]高冬梅,李莉.以科研促教学开展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7(2):20—22.

【注释】

[1]项目资助: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Xgz1114)

[2]陆豪,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与控制。

[3]吴祖良,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

[4]江博琼,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④李济吾,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