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策略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策略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践中,中职学校开展的师资引进、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活动,不失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但要造就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任重而道远,还需上下共同努力,多方通力合作。以技能竞赛促教师自学,从而促进教师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是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策略

王米玉 胡 晶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摘 要】 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双师型”教师已成为落实职教方针的关键之所在。在实践中,中职学校开展的师资引进、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活动,不失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但要造就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任重而道远,还需上下共同努力,多方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注入强有力的人力资本

【关键词】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策略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现在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业以成为落实职业教育方针的关键之所在。作为“双师型”教师成长主战场的中职学校,我校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契机,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为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按职业标准实施职业技能教学,专业教师须是集普通教师素质和技师素质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师,他们应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教师,因此,须具有良好的素质:一是高学历层次。虽学历不能与能力等同,但这是具有一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反映个体受教育程度。二是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要素,又要随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信息。三是兼有相关专业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在发展中相互渗透、交织、融合,要教授好本专业,就必须有相关专业知识来支撑。四是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这是由中职教育的特点和中职生的需要决定的。五是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任何教师教育教学必须懂得如何才能最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如何帮学生建立职业品德、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形成。六是掌握和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辅助教学设施,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虽从国家、省、市,包括中职学校都很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由于办学机制和人员调配机制的制约,导致教师比例、结构不合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行业经历普遍不足。以我校为例,约95%的“双师型”教师是大专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来自生产一线的专任教师凤毛麟角,并且职后锻炼机会少,有生产实践经历的只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25%左右。

(2)“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不健全。职业学校专业门类繁多,参差不齐,组织“双师型”教师专门培训操作困难,运作成本高,且培训专业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合学校需求。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专业课教师外出专门培训与交流的机会不多,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最新职教精神,缺乏现代职教理念。

(3)“双师型”教师人才调配机制尚未建立。目前职校人事分配体制仍建立在传统师资配备观念与模式上,没有充分体现职校专业课教师资源的独特性。中职学校很少有自己的生产车间或生产基地,教师定期到相关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制度在上级主管部门未形成政策性文件,教师只是进修生身份,这种年年进修的状况不仅增加了学校费用,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教师参加实践工作的热情。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策略

1.择优引进“双师型”人才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普职强制分流措施逐步到位,一度困扰中职学校招生的难题逐步缓解,我校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为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我校近年来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招聘了26名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人才。

从来源上看,面向社会招聘6人,占总数的23.1%;面向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招聘10人,占总数的38.45%;面向湖北工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招聘10人,占总数的38.45%。

从素质上看,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24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6人,具有中级工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18人,同时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中级工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13人,占总数的50%。

2.实施校企双向兼职

所谓校企双向兼职,是指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分别到对方行业从事兼职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比如汽修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通常去本市或本区的一些4S店。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对汽车结构和维修流程及有相关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也了解到汽车专业的最新技术、最新设备、最新工艺,提高了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并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及时用于教学实践。

(2)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我校各专业都有如武汉一冶、富士康科技集团等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我校相应专业教师跟班学习,提高了专业技能。兼职教师在教学中能把企业最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工艺应用于教学实践。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织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也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基本功、教学管理能力等大幅提高,促使教师快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3.以技能大赛强素质

技能竞赛形式多样、技术难度大,无论是教师个人参赛还是指导学生参赛,若想获奖都须付出艰辛努力。我校教学部为此成立了计算机基本技能、电子电工、机械加工、动物外科手术、植物修剪、会计电算化等12个兴趣小组,青年教师以自愿方式报名参加国家、省、市、区等级别技能大赛,同时教师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2011年我校陈星同学获“全球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世界冠军。以技能竞赛促教师自学,从而促进教师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借内外培训提质量

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是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我校先后选派20多名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中职国家级培训基地、新加坡、德国等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质。

5.实验室建设培能力

实验室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要求的提高,各校都在不断进行实验室的建设改造和充实更新。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既节约了经费,又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6.参与企业科研改造

由市双喜数控机械加工有限公司、市金兰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科研经费,由我校专业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或直接由有能力的青年教师独立承担技术研发任务,参与企业教科研和生产技术改造开发,既加强了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也为教师创造了生产实践与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了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

7.拜师结对,以老带新

我校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安排高职称名师在教学、实训以及科研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这种模式尤其对有一定理论教学基本功的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加速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不失为一条捷径,可大大缩短新教师对岗位、教育教学常规的熟悉与适应期,同时也促进新、老教师双方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和研究。作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补充方式,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8.依轮岗教学促落实

学校要安排理论教师岗位与实训教师岗位定期轮岗,这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锻炼,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推动,也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并使“双师型”教师培养活动落到实处。

9.鼓励教师拥“双师”资格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称系列和上岗资质考试,尤其要做好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以优待,勉励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双师”资格。

10.精心打造协作团队

职业教育越来越需要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素质,且精于某一方面的“双师型”教师集体合作教学,通过系列教学模块来完成(将学生总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各模块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师专业能力要有重叠、搭接式衔接,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滚动提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有个全国优秀教师集体,我们在那里培训时亲身感受到协作式“双师型”教师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的无限魅力。这也是我们“双师型”队伍建设努力的方向。

11.研究课题,开发课程

我校围绕中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开展了30多项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80多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还组织专业教师开发出版了《机械制图》、《花卉栽培》等10多套校本教材。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撰写交流论文、开发校本课程,提高了教师查阅资料、综合表达、研发的能力,促使教师更专注教学实践过程。

12.依托教研活动求创新

为让近年从社会、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引进的“双师”人才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我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骨干教师主讲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说课程说专业”等教研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新教师乃至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素质。

四、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教师除自身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应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以及自我多层次的内在需求,因而,我们不能单纯地仅发挥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等管理作用,还要重视教师的意志、感情、情绪、心态等感性因素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师为本位,引导教师把外部约束变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教师间具有共同利益,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是一致的,从而为学校发展提供内在的最大限度的力量。

以人为本”为原则的教师管理机制就是指对教师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人(教师)为出发点,体现的是尊重、依靠、服务教师的指导思想,满足教师多层次的内在需求,特别是要满足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

“以人为本”为原则的教师管理机制具体来讲:一是要使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使教师有主人翁责任感,愿将自己融入学校发展大局中,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二是中职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中职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须按职业标准实施教学,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设置,如作为“先行者”都不能与新技术、新设备接轨,更不可能完成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教学乃至教改。三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人工作不仅为满足物质需要,更为获得自身成功感和体现自身价值,希望被关心、被尊重以及工作环境的和谐。学校要更多地关爱教师。教师需求是多层次、多种类的,有工作上的需求、生活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等,中职学校应建立专兼职教师基本情况资料库,定期以多种形式征求教师意见和建议,做到关心每位教师,关注并尽量满足每位教师合理、健康的需求。四是中职学校对教师要根据实际确定职数,根据职数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教师的业务水平,尝试采取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有职不聘的方式,加强对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教师的考核,特别优秀的应在职务晋升上给予破格推荐。五是对在本职岗位上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可设立“创新奖”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六是应注重教职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学校成员上下之间、教师和职工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努力营造平等、团结、进取的组织氛围。教育伟业,人才为本,只有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好、优化好,中职学校流金淌银才可变为现实。

五、结束语

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仅我们中职学校自身要努力,更需政府、企业、社会的广泛参与。培养中职“双师型”教师应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是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制度保障,既要建立专兼结合的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又要建立与完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明媚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参考文献

[1]陈桃珍.传媒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4)

[2]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6(11)

[3]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2008(14)

[4]戴旻,唐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5]官伟萍.浅谈职业教育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途径[J].中国商界,20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