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语文学科中质疑的学问

探索语文学科中质疑的学问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贵有疑”,在学习过程中,质疑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学科的情感。小学语文学科,自三年级起就明确提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伴随年级的升高,质疑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近两年,我立足于教学实践,不断思考语文学科中质疑的学问,略有所获。以此引领学生开展质疑活动。本单元要求学生“学贵有疑”,本课文《阅读芳草地》中提出“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探索语文学科中质疑的学问

孙 燕

“学贵有疑”,在学习过程中,质疑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从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学科的情感。

小学语文学科,自三年级起就明确提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伴随年级的升高,质疑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利用课文提供的阅读语境,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高质疑的能力?近两年,我立足于教学实践,不断思考语文学科中质疑的学问,略有所获。

一、树立课程意识,循序渐进,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作为语文能力之一,以下为各年段质疑能力的培养目标。

img10

表格可见,各年段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目标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由词到句到篇章,由内容到表现形式,再细推敲又会发现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与其他语文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三年级质疑的目标是“重点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到了三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一些常用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正是基于此项学习能力,“抓句中关键词提问”的质疑活动才得以展开,而到了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在于对句子的感悟,对文章布局的学习,所以质疑的重点落实到了句与篇章的层面。

可见只有内心树立语文课程意识,对各年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质疑能力的发展点有一个清楚地认识,才能有序、有效地推进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如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初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注重引导。就如单元导语所言:“与文中的人和事进行亲密接触的时候,产生疑问,大胆地质疑吧!要‘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摇篮,问题是创造的基石。”当学生有了质疑的勇气,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阅读芳草地》从不同的角度质疑,如《他从火里跑出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句子,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又如《不知疲倦的人》引导学生预习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课堂中围绕这些词语提问……以此引领学生开展质疑活动。到了四、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质疑的方法,概括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也有了提升,质疑活动可以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边读边思,从词语、句子的意思,篇章详略安排等角度自主开展质疑。

二、研读文本,准确定位,确立质疑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过程离不开思考。质疑促进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设计时,面对一篇课文,如何确定质疑的对象?在执教《苏武牧羊》一课时,带给了我对这方面更深的思考。

《苏武牧羊》是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课堂教学中,研读2~5小节,即苏武被匈奴扣为人质,饱受屈辱的三个故事,感受主人公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尽快进入重点环节的学习,在教学引入环节,运用质疑的教学策略,目的是让学生关注文本,激发学习兴趣。以下为此部分的课堂教学实录。

《苏武牧羊》(四下第七单元)

1.揭示课题,预习反馈,了解苏武的基本情况;朗读1、6小节,质疑。

(1)揭示课题,预习反馈,对苏武有一个初步了解。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33课,一起读课题——《苏武牧羊》。

师:这是一个历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苏武,预习了课文,你对苏武还有哪些了解?

生1:他的身份是——汉朝的使节。

生2:他是西汉时期的人物。

生3:他出使到匈奴,19年才得以回国。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对苏武这一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朗读1、6小节并质疑,对苏武外貌和旌节引起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师:大声朗读课文1、6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你有什么问题?

生1:苏武在匈奴为什么过了19年才回来?

生2: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苏武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

生3:苏武回来时为何含着热泪,怀中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

(师随机指导学习“旌节”一词,正音,借助媒体认识旌节,联系第一小节明白旌节的作用——出使者身份的象征,代表着国家。)

师:苏武在匈奴的19年中到底遭遇了什么磨难呢?让我们进入2、6小节的学习。

从教学实录中可见,老师提出对课文1、6小节进行质疑,目的是借同学们的质疑,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显然是为质疑而质疑。质疑活动既没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1与2是课文内容的一部分,这对于已经预习过课文的四年级学生而言并不神秘,同时质疑活动也没有为突破课文教学的难点——感悟苏武的品质服务。

课堂教学中质疑活动一定是围绕教学重难点,感悟文章的主旨展开的,所以要认真研读课文,确定质疑点,使质疑与课堂学习完美相融。这是执教《苏武牧羊》一课后的反思。再研读《苏武牧羊》,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旌节出现了5次,是课文学习的线索,也是感悟苏武爱国品质的切入口,可这却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视的内容,因此本课质疑点应该是“旌节”,让学生读文中带有旌节的句子,感受苏武对旌节的不离不弃,质疑提问:“为什么无论苏武身处何种环境,旌节始终不离身,哪怕它脱光了毛?”

只有对课文正确解读,才能找准质疑点,质疑活动才能真正融于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三、精心设计,关注过程,重视解疑

在质疑中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学习内容的思考,指明了学习的方向,那么解疑就是要针对学生的疑惑,立足于文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步骤地开展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发学生质疑,更需要引导学生解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全神贯注》(三下第七单元)

1.朗读课题并质疑,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学生朗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1:谁全神贯注?

生2:他全神贯注地做什么事?

师:昨日预习了课文,哪位同学能解答?

生:我知道,罗丹全神贯注。

师:罗丹是谁呀?

(补充罗丹身份及其作品的介绍)

生:他在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

(补充塑像修改的要点:泥土干了以后会裂开。因此,在定型之前,艺术家都会用湿布将塑像盖起来,保持湿度,以便下一次修改。)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女像?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形容吗?

生:仪态万方。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注释中关于“仪态万方”的解释。

师:用上黑板上的词,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罗丹 修改女像 仪态万方)

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仪态万方的女像。

师:语句有些不通顺?加上一个数量词“一座”也许更好!

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一座仪态万方的女像。

师:能否将罗丹的身份说进去?

生: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一座仪态万方的女像。

2.从茨威格角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全神贯注》是三年级下半学期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学贵有疑”,本课文《阅读芳草地》中提出“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课堂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对课题展开质疑,并结合课文内容自主解疑。但在解疑的过程中,老师追问了两个问题“罗丹是谁呀?”以及“这是一座怎样的女像?”并结合注释理解了词语“仪态万方”。之所以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因为罗丹的身份是法国大雕塑家,可见其雕塑方面的成就是杰出的,被人们推崇的,而这样一位雕塑家修改的是一座仪态万方的女像,可见其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这些内容是学生在解疑过程中会忽视的,但是为下文学习罗丹修改女像一丝不苟,最终感悟罗丹的品质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到这儿,解疑的环节还未结束,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将质疑解疑与语言表达相结合。可见解疑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

树立课程意识,基于年段要求、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边学边思,走进一个个故事,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