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路径与载体

路径与载体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育人机制则是指系部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要功能的组织构造及其相互关系。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链接是开展“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保证上面所说的三条路径的畅通,我们本年度重点以第一、第二课堂的衔接为纽带,因循这三个主要环节来夯实“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载体。课程是探索“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的基础性认知载体,也是夯实三条路径的主要载体。

“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的内涵、路径与载体

谢 峰

(页下注)[作者简介]谢峰,男,汉族,1978年出生,浙江杭州人,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素质教育、高职教育管理。

[摘 要]面对师生脱节、教与学脱节、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脱节的育人现状,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强化师与生、教与学、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三者之间的链接,强化认知、实践、内化三大载体建设,以教学媒介的优化促进教学相长,促进高职育人机制建设。

[关键词]高职教育 育人机制 内涵建设

完整的教育活动由三大要素构成:学生、教师、教育媒介(包括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成功的教育活动便是在完整的教育要素基础上,使三者紧密联系、互动。“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试图从强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师生联系入手,联动教育媒介的优化与创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打造国际商务系的育人品牌。

一、“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背景

“基于学的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命题。但是,我们却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与教之间的纽带已经变得“松散”或者“松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与学生脱节

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发展,虽然明确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却仍然走的是不折不扣的“研究型”道路——科研成果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杠杆;哪怕后来加上企业工作经验,这也似乎与学生没有必然的联系。加上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坐落在离市中心“遥远”的大学城,教师往往像“上班族”一样早出晚归,只留下一批辅导员和组织员跟学生交流。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既然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和生活空间上与学生发展没有什么交集,那么教师与学生的脱节便“顺理成章”了。

(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

与高职教育的“类型”发展相同步的是高职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等各种课程理论的引入,为高职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于是“说课”“微课”等项目便成了教师展示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舞台,使教师重视“说课”甚于“上课”。但事实上,在这些项目中,学生是“缺席”的。无论教师的课“说”得有多好,最终都应该以学生的接受水平为准绳进行考量。另一个方面,教学活动事实上不是仅仅在课堂中发生的,教师的教需要通过指导学生课后的学来实现其教学目的,但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或自主实践的关注却远远不够。

(三)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脱节

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项目纷呈,但是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有一条主线将其串成珠链。而学生们也普遍认为各项活动之间内在联系需要加强。比如:各类学生活动十分丰富,但与专业人才成长相关的活动需要加强;教学要求很多,但真正深入到第二课堂的要求需要加强;各类活动很多,但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却不多。国际商务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日常沟通能力等国际商务素质这一核心竞争力提升需要两个课堂有机衔接。

二、“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的内涵

从关键字来看,学是指学生、学法与学生管理;教是指教师、教法与教学管理。育人机制则是指系部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要功能的组织构造及其相互关系。

从整体来看,“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就是强调以生为本,以学情为着眼点,以实证性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强化教师与学生的链接、教法与学法的链接、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链接为主要路径,以促进学生纵向的核心能力深化和横向的综合素质拓展为主要诉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现系部内涵建设“攀越”的一项系统性工作。

通俗地讲,从教的方面而言,就是要解决教师、教学和管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问题;从学的方面而言,就要解决“我是谁,成为谁”的问题。

三、“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思路

“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以“六大素能导师团队”为依托,重点拓展育人的主体维度;以“千日成长工程”为主线,重点支撑育人的时间维度;以第一、第二课堂的衔接为纽带,重点覆盖育人的空间维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立体化、系统性的育人机制。通俗地讲,这就是国际商务系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

四、“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路径

“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路径体现在“三个链接”的强化上。

(一)强化教师与学生的链接

教师与学生的链接是开展“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核心,重点做好系部“六大素能导师团队”建设,开发输入阶段评估、学习过程评估、学习结果评估的“学习评估”调查工具,使学情调研科学化、制度化,开展包括中职生源和普高生源学生学情的比较调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研等,积累更多第一手数据,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特点、企业的需求,在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二)强化教法与学法的链接

教法与学法的链接是开展“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重要突破点。要进一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自主学习的需求,继续开展合作学习、双语教学、“零课时”英语学习模式等改革,尝试开设模块化的研讨课,探索符合商贸类专业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三)强化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链接

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链接是开展“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重要抓手。重点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线,统筹人才培养方案和“千日成长工程”的整体设计,将学生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活动的内涵和形式。

五、“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载体

“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载体主要根据“认知、实践与内化”这三个学生素质养成的主要环节进行设计。学生素质提升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三个环节有效衔接并螺旋上升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千日成长”的过程。为保证上面所说的三条路径的畅通,我们本年度重点以第一、第二课堂的衔接为纽带,因循这三个主要环节来夯实“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载体。

(一)认知载体

课程是探索“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的基础性认知载体,也是夯实三条路径的主要载体。本年度,在第一课堂,我们将围绕国际商务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国际商务素质和外经贸职业技能三大核心竞争力培养,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双语教学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模块化的研讨课。同时,在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两堂一会”作用,即国际商务系书记大讲堂、国际文化大讲堂和“一月一书”读经典书友会(人文经典和专业经典),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载体,培育良好的学风。

(二)实践载体

实践是探索“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最生动的载体,也是夯实三条路径的高职特色载体。这里主要包括三类实践:一是社会实践,包括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明理实践和专业实践,开展志愿者服务、各类专业实习、社会调研等,重点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担当,使学生更有“正气”;二是团学实践,重点强化国际文化节、国际商务礼仪大赛、社团活动等与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有“洋气”;三是创新创业实践,以“挑战杯”“新苗计划”项目为依托,有效链接师与生,发挥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作用,探索学生创新创业导生制,重点培养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使学生更有“朝气”。

(三)内化载体

内化载体主要包括两个类型:一是环境载体,二是文化载体。环境载体主要是指教室和寝室,是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文化载体则主要是指系部文化和职业文化,是学生在认知和实践活动之后凝聚的共识和价值取向。从环境载体来说,一是要打造适合学生发挥其探究精神,适合研讨的“智慧型”教室,使用无线网络、活动桌椅、移动白板和投影等设备,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二是结合文明寝室建设,推动系部文化进寝室,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开展寝室英语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更“洋气”,也要使他们的寝室更“洋气”。从文化载体来讲,重点在于挖掘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浸润式作用,并进一步丰富两类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是系部文化,重点是从学生的视角,重新打造系部文化,强化系部的系徽、系训等文化识别系统的育人价值,并结合认知和实践活动来凝聚师生对于国商文化的共识;二是职业文化,重点发挥校会、校企合作单位的作用,强化学生的工学交替和企业见习、实习经历,使学生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

诚如前文所言,教学相长既是教育活动的原始命题又是一个当代命题。因此,更加需要广大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怀揣育人的初衷投身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我想这也是“基于学的教”育人机制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