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性别视角的档案职业研究

性别视角的档案职业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会议暨档案学会年会”会议与会人员来自全省80多所高校及高校附属医院档案馆及综合档案室,共116人,其中男性28人,女性88人,男性占24%,女性占76%。从业人员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档案行业成为女性密集型就业单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性别视角的档案职业研究

程 娅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

摘 要:两性就业在不同行业比例差别很大,显现出一些性别就业差异。档案管理行业女性从业的比例居高不下。档案行业从业人员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势必对整个档案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怎样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纠正这种大比例性别失衡带来的偏差,成为我们档案界同仁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性别 档案职业 职业观念

21世纪,人类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崭新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社会劳动方式进一步转化,意识形态进一步开放,男女平等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多的妇女参与社会活动,从事过去属于男性的职业,女性就业范围更加广泛,渠道进一步多样化。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两性就业在不同行业比例差别很大,显现出一些性别就业差异。在诸如教育、文化、卫生、服务、批发零售行业从事咨询、客服、销售、内务、行政、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和图书馆等行业职业通常被称为偏女性化的,被戏称是“女性集中营”。档案行业女性从业的比例也是居高不下。档案行业从业人员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档案行业成为女性密集型就业单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大比例性别比例失调,因为女性的性别角色特点,势必对整个档案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怎样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纠正这种大比例性别失衡带来的偏差,成为我们档案界同仁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一、档案行业性别比例现状

近年来,笔者跟踪关注档案从业者的性别问题,发现我国档案从业人员多年持续保持女性占绝对多数的客观现象,特别是在高校,这种大比例就业状况尤为突出。以“2011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会议暨档案学会年会”会议报到情况看,来自全省80多所高校及高校附属医院档案馆及综合档案室的到会人员有112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86人,男性占23%,女性占77%。“2012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会议暨档案学会年会”会议与会人员来自全省80多所高校及高校附属医院档案馆及综合档案室,共116人,其中男性28人,女性88人,男性占24%,女性占76%。据来自宁波市14所高校的多年跟踪调查显示,多年来都是100%女性职业档案人,人数基本保持在20人左右,2012年才由宁波大学档案馆录用1名男性职业档案人。从业人员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档案行业成为女性密集型就业单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女性性别角色特点

(一)性别角色的概念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是个体在自身解剖学生理学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文化的两性规范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上的特征。性别角色是指存在于特定历史或文化情境中的对两性分工的规范性期望和社会互动中与性别相关的规则。首先必须区分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这两个概念,前者指的是生物特征,是天然形成的;后者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建构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是一种社会强加的两性区分,是性的社会关系的产物。

(二)性别角色的渊源

《易经》中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开始构建的阴阳二元世界观,奠定了中国女性地位的被动性和从属性,遂成“男女有别”古训。在农业社会,则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封建社会,妇女受到礼教的约束,活动大多限制在家庭内,男性则有更多的社会交往自由,人们广为称道的是“贤妻良母”和“男儿志在四方”的行为模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妇女从封建家庭桎梏中解脱出来,参与较多的社会活动。

(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性别形象由文化和制度塑造,经由各种社会化主体加以传承、再现、放大、强化,形成人们意识里的刻板印象,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对于性别形象的认识:男性应有事业心、进取心和独立性,行为粗犷豪爽、敢于竞争,即具有“男性气质”;女性一般富有同情心和敏感性,善于理家和哺育子女,对人温柔体贴,举止文雅娴静,即具有“女性气质”。凡其行为模式与所期望的性别角色一致,便会受到社会的接纳和赞许;否则,会遭到周围人群的冷嘲热讽或排斥。也正是这样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理念,把男女两性分解为有层次性的结构:“尊卑”“上下”“强弱”“优劣”,形成了“内外有别”的等级社会性别秩序与性别文化。

三、从宏观设计的理念出发引导女性职业档案人树立正确职业理念

女性档案职业从业者给普通受众的形象表现为:温婉、随和、友善、中规中矩,一般是外形朴素、性格脆弱、事业平淡的形象。这种职业刻板印象中,无疑缺少了“有事业心、进取心和独立性,行为粗犷豪爽、敢于竞争的‘男性气质’”。从对档案事业负责任的角度来看,这种阴盛阳衰的职业角色无疑出现了大幅偏差,在无法短时间内改变人们既成的就业理念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设法从档案职业教育入手做适当引导,促使现有档案职业女性更加符合档案事业的要求。女性档案职业人的发展不是改变她们的生理特征,而是通过改造使她们适应主流社会的公平竞争,即在既定生理性别的情况下,促进社会性别的完善。于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积极倡导素质话语与女性“四自精神”,强调女性提高个体能力素质,以促进女性参与发展。在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妇女运动的总任务被描述为“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各族各界妇女团结起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全面提高素质,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为夺取改革攻坚阶段的胜利,促进妇女的进一步解放而奋斗”。

(一)从组织机制上协调社会各方合作互动,提高档案职业女性个体能力素质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档案职业女性呈现出发展的不均衡和利益需求的多元化趋势,这就对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及各类档案协会组织提出了挑战,要使档案职业女性在赋权、能力和资源等方面得到共同提升,必须通过社会各方的合作互动,也就是一种社会协同。所谓社会协同,实际上是指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分工、协作的治理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能协调和整合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多元化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要构建和谐的性别关系,最大限度地提升档案职业女性正能量,就必须发挥档案管理部门及各类档案协会组织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的协同机制,形成互联、互补、互动的管理和服务网络,从而提高档案职业女性地位,促进女性社会性别和谐完善。要整合社会资源,在发挥档案管理部门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学会充分借助政府行政权力,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利益调解的渠道,切实维护档案职业女性的合法权益;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的档案职业女性发展信息管理平台,从组织机制上促进女性档案职业从业者的职业观的良性发展。

(二)从制度设计上保证提高档案职业女性个体能力素质

制度的核心是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与协调问题。当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应通过制度来重新调整、规范和协调人们之间的行为、利益,以此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机会和生存利益,保证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公民共享。保证档案职业社会资源男女共享,首先需要把男女的利益诉求纳入政府资源配置的总体布局,促进男女平等享有社会资源的制度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对社会资源实行有效的整合与分配。在就业培训、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上加大对女性档案职业人的职业引导,使之优先获得发展资源,改变弱势心理地位;政府还可以通过逐步建立财政性别预算制度,用于为缩小两性差异而确立的出生性别比、生育社会统筹、女性生殖健康等有关项目,使作为相对弱势的群体的妇女优先享受发展资源,促进两性平等发展目标实现。其次,需要把妇女的利益诉求纳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促进性别平等法制化。政府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调节两性的利益关系,从根本上和长远上解决男女平等发展问题。从制度上促进女性档案职业从业者的职业观的良性发展。

(三)从文化建设上创造提升档案职业女性个体能力素质的整体文化氛围

胡锦涛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性别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男女平等与和谐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必须是整个社会从文化建设上来营造良好的性别文化氛围。

首先,完善档案职业女性文化整体规划。在教育培训方面,应制定政策和计划,提高档案职业女性接受各层次教育的比重。通过宏观文化决策,建立优化档案职业女性发展的制度文化,促进积极向上的档案职业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文化的形成。

其次,从倡导正确的档案职业女性文化入手。宣传反映时代变革中档案职业女性丰富多彩的形象,以公正、均衡的方式描绘多元化的档案职业女性生活与工作。传媒导向女性文化特别要注意不要被社会上市场主导的消费文化所推崇的“美女经济”思潮的绑架,防止女性身体作为商业传播视域的中心而被无限物化和极致商品化。美发、美容、美体、美貌,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的发酵被不断放大凸显,进而强加给社会,成为一个普世的、标准的女性形象模板,而女性自身知识、能力、才华的提升,坚强、独立、开拓、进取等被视为当代女性事业有成必不可少的内在特性被弱化,这种社会整体文化倾向不仅影响档案事业发展,也深入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国家层面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唐娅辉.构建和谐性别关系的顶层设计[J].湖湘论坛,2013(1).

[2]王郁芳.多元化性别话语下的女性发展困惑[J].湖湘论坛,201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