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实践与专业引领

教师的实践与专业引领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范教育中一般要安排较长时间的见习期,让师范生经历某一阶段教学的全过程,从中获得最切实的感性认识。它减缩班级人数及练习课时长度,简化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每次课堂实践通常集中于一项特定的教学技能,让师范生针对3~6位听众在5~10分钟之内演习目标技能。十分明显,微型教学是从角色扮演转化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有控制的,可以及时反馈的角色扮演,类似于师范生教育实习前的试讲。

第一节 教师的实践与专业引领

一、专业引领的形式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专家教师、教研人员及理论工作者的专业引领作用,有的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这里,我们对专业引领的形式作一梳理,尝试着按增进教师“实践之知”的有效性,由低到高依次排列。

1.辅导讲座

2.专题式的谈话

3.观看教学录像

4.听示范课(见习)

5.指导备课

6.说课

7.角色扮演

8.微格教学

9.随堂听课

10.临床指导(临床视导)

(一)辅导讲座

根据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专题的、有时是系列性的讲座,使教师明确某些特定的教学行为的操作要领。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一些错误的做法、不明智的教学行为乃是由于规范不明,或者是受错误的教学思想观念支配的结果。但是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一定会有正确的行动,正如知道游泳的规则,不能保证会游泳一样,从认识到行动之间还存在着技艺性的中间环节。大课堂式的辅导讲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性知识缺乏的问题。

(二)专题谈话

同辅导讲座不一样,专题谈话是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谈话专题,拟订谈话提纲。谈话过程中注重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鼓励教师充分表达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如自己的挫折和焦虑、问题与困惑等,有针对性地作些指点,这样可以使教师获得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还可导致情感态度的改变。与辅导讲座一样,专题谈话重在提高认识,而不是着眼于改进行为。

(三)观看教学录像

利用电影、电视、录像等具有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教学培训,在实践中比辅导讲座、专题谈话更受欢迎,因为它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教师可以从具体可感的现场教学中学习到许多在讲座、谈话中学不到的方法、技艺。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往往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听课者不知不觉地进入课堂情境,受到教学情感的陶冶。但是,看戏容易演戏难,会看戏,把它看懂了,不一定就能够演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会因具体的教师、教学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不能照搬。就是看出门道来,也还有一个从知到会的过程。目前的许多公开课和教学录像“加工”颇多,缺乏真实感、自然感,许多人在幕后导演,教者大多数为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常感叹自己望尘莫及。

(四)听示范课

这要比观看教学录像更直接、更真实、更有说服力。理想的示范要有详尽的计划,甚至进行预演,保证提供达到目标所需要的细节。师范教育中一般要安排较长时间的见习期,让师范生经历某一阶段教学的全过程,从中获得最切实的感性认识

(五)指导备课

和听示范课不同,指导备课不是让教师静观、静听,而是指导教师怎样教,着眼于教学行动。不过,这还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课备得好,不一定就能上得好。

(六)说课

说课比指导备课还要进一步,它以认真备课作基础,其不同于一般备课的地方在于它要求把关于课堂教学的设想说出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而不仅仅备在心中,或备在纸上;又以上课为归宿,其不同于上课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真实的课堂中面对学生进行,仍然是一种无学生参与的“演习”。开展说课活动,进行说课交流,有利于教师在钻研教材、教法上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备好课,活跃教学研究的气氛;说课还因为其组织起来便当,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人员的欢迎。但说课缺乏师生课堂内的互动,不能提供给教师驾驭课堂的直接经验。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改进来讲,它仍然是间接性的。

(七)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有时也叫做“社会剧”,它利用戏剧化的力量,让受训者扮演教学情境中的各种角色,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获得相应的角色技能。在教学能力培训时,可以按照教师的疑难问题来组织角色扮演,组织教师自己编排对话、活动。让他们扮演教师,可以让他们扮演学生,从特定的角色要求出发,选择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处理各种典型问题。其训练步骤可分为:①选择模拟情景;②确定角色;③介绍情景;④分配角色;⑤演出并收集必要的信息;⑥后继讨论分析。

角色扮演作为对课堂情景的真实模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获得某些教学的技能,体验他人的情感态度,增进人际关系技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毕竟只是一种模拟,它代替不了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八)微型教学

微型教学同时也译作“微格教学”“小型教学”等。这是为了培养教学实践技能,在一种简化了的模拟课堂中进行的实验培训课程,即一种学习和掌握教学技能的专门的实验课程。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中心,随后迅即推广并引起了大量的研究,成为欧美等国教师培训的基本课程。80年代初在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倡导下,微型教学正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并列为改善传统师范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微型教学的特点

微型教学实质是在缩小的班级和缩短的时间内,对教学技能进行集中的训练。它减缩班级人数及练习课时长度,简化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每次课堂实践通常集中于一项特定的教学技能(目标行为,如演示技能、提问技能),让师范生针对3~6位听众(学生,或者受训同伴、指导老师)在5~10分钟之内演习目标技能。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一些:

第一,遵守了斯金纳程序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的思想,主张以微观目标的渐进获得复杂的教学技能。微型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盖奇(Gage)指出:教育家应采用科学家剖析分子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教学现象。各种教学技能综合性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初学者很难分辨和掌握,微型教学旨在解决这一难题,它对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研究和训练,使复杂的教学技能得以简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渐次进行。

第二,设置容易控制的简化的训练环境,通常不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而是面对3~6位学生试教5~10分钟,运用某一技能的微型课。

第三,利用现代视听技术,记录课堂互动细节,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系统,使受训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强化和巩固已学会的内容,努力调整尚未掌握的部分,掌握有关技能要领。微型教学往往需要在有固定安装摄像设备及计算机的专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室旁设有专门的控制室、观察室。

十分明显,微型教学是从角色扮演转化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有控制的,可以及时反馈的角色扮演,类似于师范生教育实习前的试讲。它又比试讲更具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完整的计划与设计,真正把实践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使之落到实处。不过,微型教学发展到今天,尚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对微型教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技能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情境性、整体性和个人特点,微观技能的分解割裂了课堂情境的整体性、系统性。个体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综合运用各种技巧,这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智慧,仅依靠微型教学是无法掌握的。

第二,用录像设备作为反馈手段的初衷是为了减少人际评价的压力和主观偏见,但机器设备的使用不仅费用昂贵,难以普遍推广,而且会造成另一种压力和不安,缺乏应有的灵活性、辅导性。机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反馈手段,它取代不了辅导老师的作用。

第三,微型教学只能是现场教学实习的补充和辅助手段,它代替不了真实直接的现场教学的经验。微型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不是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的终结,而只是“实践之知”学习的开端。真正的实践智慧只能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