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教育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最佳途径

素质教育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最佳途径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教学实践证明“素质教育”是有利于小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增长创造才干,发展创造思维,学习创造技法。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的一种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创造个性学生的最佳途径。培养学生的意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三节 素质教育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最佳途径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素质教育”是有利于小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增长创造才干,发展创造思维,学习创造技法。在此过程中,创造个性得到逐步培养,这是新时代人才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质。

一、创造个性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创造个性是指个人带有创新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是以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为基础,在个人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大胆勇敢、不畏艰险,坚定信念,独特求新,自主自力,互相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核心是开发学生潜能,达到学生生理和心理两个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是培养创造个性的实践基础,创造个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质教育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创造个性学生的最佳途径。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创造个性的培养素。

二、创造个性的意义和品质

(一)创造个性的意义

创造个性是创造活动的基础,能促使创造活动进一步发展。创造个性是个性的突出表现,是对个人特长的深化和完善。一个具备创造个性的人在其生活和工作中,就会不断积极主动地追求创新,敢想敢干。当取得创造成果,体验到成功乐趣后,他还会继续探索新的创造,使创造活动不断向前、向深发展。

(二)创造个性的品质

1.利益性。利益是一种需要。学生的基本需要有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需要:衣食住行及生活用具、玩具。在追求更新、更好的物质时表现出幻想和行为。创造行为离不开创造个性。精神需要:A.快乐的活动。友谊、社交在实践中得到表现,施展智慧和才能,从而提高自己或自己的地位获得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自尊感。B.在求知、创造活动中受到信任和尊重。

2.积极主动性。表现为:不安于现状,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的目标,并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怕困难挫折,显示出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3.情感性。情感是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求异创新欲望的不断提高、创造成果的产生和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由于具有了创造个性的情感,使创造活动不断得到深入发展。

三、小学生创造个性的特点

1.具有创造性意识的信念。就是要培养小学生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勇于进取,消除自卑,逐步提高他们对创造的热情。

2.浓厚的兴趣是创造个性的继续与完善。兴趣是创造个性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创造个性发展到创造活动,进而到创造成果的催化剂。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不同知识和技能,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在实践中激发兴趣的产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3.顽强的意志是创造个性的情感动力。有了顽强意志的人,能在逆境中成才、在厄运中创造奇迹。培养学生的意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意志是在克服困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的锻炼,依靠纸上谈兵是不能培养学生意志力的。

4.冒险精神即风险意识,就是在充分准备并有一定把握情况下的一种勇敢探索。十佳少先队员赖宁就是一个不怕风险、敢于探索的好典型。他为了写好一篇作文,主动去捅马蜂窝,尝尝挨蜇的滋味。正是赖宁这种争强、好奇、敢想、敢干、敢于探险的特征,才使他在广阔的天地获得乐趣、知识、胆量、养成了诚实、勇敢、自信、刚毅的创造性。

四、创造个性培养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培养创造个性,必须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经风雨,受锻炼,在实践中体验、创造、提高。

2.激发鼓励性原则。由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新鲜、好奇、好动、好玩,难免出现因争强好胜而有出格行为或失败。教师要正确指导,耐心讲解,对于失败要总结教训,鼓励进步,切莫讽刺挖苦,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

3.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按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技能活动的顺序进行。它是符合少年儿童知识能力发展的规律。

4.自主性原则。自主性是指小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出主意,作决定,办事情,当家作主人。他们总想自己独立试一试,干一干,这时培养正是儿童创造力的好时机。所以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既是孩子心理发展的要求,又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5.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活动中要认真地了解和研究学生,不仅掌握他们一般的年龄特点,还要掌握每个学生各自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正确统一要求和照顾个性特点的关系,既要照顾到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又要尽量针对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创造个性得到良好的培养。

6.教师以身作则的原则。有个性的教师往往喜欢标新立异,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出创造个性的优秀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