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对农村“普九”工作的认识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20纪末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搞好农村“普九”工作对实现上述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在我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重仍然很大。农村必须成为“普九”的重点,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全民素质提高关键。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发展又不平衡,再加上农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这就给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才能完成农村的“普九”任务呢?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建立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的教育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了学校这块净土,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从小学到初中毕业,部分地区学生流失率高达30%到40%,尽管各级领导与学校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但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有:一、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创建本地区学生所需的完备学校;二、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加之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多数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远见卓识;三、升学制度、分配制度、就业制度的改革不能一下子被人们正确认识,导致了学生及其家长对读书升学的种种误解;四、不少教师缺乏大教育观、大质量观、大人才观,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后进生。
此外,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也是造成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完成“普九”任务,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认为不仅要大力宣传“普九”工作的重要意义,转变教育观念,纠正不正之风,更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尽快改革农村教育的体制、结构和布局,以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农村教育除了要办好一批完备的高标准的重点初中外,还要注重一般初中,多办职业初中,职业初中要把基础知识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办出地方特色,使学生毕业后开始分流,让学生到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就读。这样既能保证高级人才的培养,又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生各得其所,就近入学,既方便,又节省开支,还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家长、社会三方面都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