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种不良心态及矫正

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种不良心态及矫正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所持的守旧、徘徊、观望、怀疑、困惑、冷漠、抵触、认识偏颇等形式的不良心态,是妨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种重要的心理障碍。为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适应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矫正上述心态。因而,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育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第四节 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种不良心态及矫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素质教育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他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刻,再加上没有一个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存在着种种不良心态。这些心态妨碍着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认真分析研究改变这些不良心态,是十分必要的。

一、不良心态

人的心态是主体对外部刺激、情景及自身生理、心理进行心理反应的动态。心态较明显地表现为某种情绪状态和心理倾向。最近,我们在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存有以下几种不良心态:

(一)因循守旧

由于受沿袭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特别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所带来的压力依旧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手脚,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发生激烈碰撞,不少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核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是换汤不换药”,他们仍热衷于升学率,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二)徘徊、观望或消极等待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已经在不少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再加上条件的限制,因此不少学校的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缺乏热情和主动参与精神,思想上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足,因而在行动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他们并不反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但只是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在上级领导的号召和带动下,他们也能对“应试教育”的某些方面进行批判,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浅层次的尝试,但相当被动,很少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性。他们更多地等待外部条件的成熟,往往寄希望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决策,自己却不想或没有能力克服来自传统观念、现行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阻力。

(三)困惑、抵触或漠不关心

对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教师们忧心忡忡,深感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依然存在,教师们或唯恐实施素质教育后带来升学率的下降而威胁自己在现实环境中的地位,或自身的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或经济政治待遇不能令其满意等等,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时而困惑,时而悲观,时而不予理会。

(四)偏颇型

近几年,一些学校按传统模式“苦抓”,教师按传统思想“苦教”,学生按传统方法“苦学”,使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当素质教育的春风吹来的时候,他们如释重负。然而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认识十分偏颇,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玩,教育教学质量高不高无所谓”。

二、矫正

人的心态具有可变性和可控性。教师的心态主要受主体意识的调节,可以通过调控外部条件、因素来影响教师的自我意识,使其心态得到调控,变不良心态为积极心态。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所持的守旧、徘徊、观望、怀疑、困惑、冷漠、抵触、认识偏颇等形式的不良心态,是妨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种重要的心理障碍。为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适应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矫正上述心态。

(一)彻底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观念”。目前应试教育在许多中小学教师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中小学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必须破除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彻底肃清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不良倾向在头脑中的影响。充分认识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它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身体,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从而真正树立: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开拓精神”的现象,才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心审美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明显的改观,但还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影响了教育基本任务的完成,而且成为教育质量提高的直接障碍,更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1)政治道德素质,即教师必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性格、行为情操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2)知识能力素质,现代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厚实、广博、精深的基础专业知识和组织表达、教研创新等能力素质;(3)身心审美素质,教师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操。

依据上述素质标准,我们应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使之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举办素质教育培训班,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第二,教育科研部门和学校,应经常组织老师听课、评课,进行学术经验交流、论文答辩等活动以使其互相切磋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有利措施,支持和鼓励老师在职自学。

(三)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评价具有正确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对个体评估还具有选拔作用。目前广大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这一人们普遍难以理会、实施阻力重重、要求较高的全新教育课题,显得手足无措、手忙脚乱,表现出令人失望的茫然心态。因而,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新的教学质量观、人才观应体现在评价的指标中。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在认真总结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实施素质教育评价过程中所初步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大胆引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实践经验,洋为我用。并坚决纠正把考生考试成绩、升学人数与对教师的评价、奖励挂钩的方法,尽快建立科学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育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因此,老师只有彻底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大胆的尝试,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育艺术,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以素质教育为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小学整体改革的根本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应始终把教育思想的转变作为搞好整体改革和实验的灵魂,常抓不懈,树立以素质教育为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四)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造就一代新人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而且是搞好教学质量、培养造就一代新人的根本保证。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实施“两纲”、“两范”,探求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以五爱教育为中心,狠抓了学生理想、守纪、法制、刻苦学习等教育;继续开展了学雷锋、学“十佳”、学规范、学守则等活动;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坚持向学生作正面教育;充分发挥少先队、班主任的作用,发挥各科教学德育教育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严格执行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立了若干检查小组,根据《规范》要求每天进行检查指导,作为对班集体及班主任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促进了《规范》的落实。

我们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成才规律,坚持“以德治校、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为起点,向学生进行了系列化教育。我们认为,学生只有在实践锻炼中获取真情实感后,才能真正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我们让学生参与德育的全过程,组织他们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让他们参观、座谈,对比松园开发小区的今昔变化;组织他们举行每周必做的升国旗仪式,让他们在国旗下宣誓演讲;组织他们开展学雷锋义务劳动日活动,到汽车站等公众场所进行卫生大扫除;组织他们春游,让他们亲自游览美丽壮观的锦秀中华等活动,以促进他们情感与认识的升华。

(五)突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它综合体现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我们首先要更新了以下观念:

(1)转变教育思想,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就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教法上要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2)更新教学思想,变包办代替为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3)讲课内容更新,课堂上要讲透、讲精、讲少些,要让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4)教学形式要更新,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现在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讨论式,点拨式,尤其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等。(5)教学手段要更新,电化教学既可节省教学时间,又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巩固教学效果。

观念的更新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研究教法学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根据布鲁姆的“自己跳一跳摘果子”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学生学习观,形成以教学目标为定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老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指导、反馈上的课堂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学习,把教学过程不仅仅看成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看成是一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录像、幻灯、音乐等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直观图像解题,展开联想说话,课堂教学力求做到实中求活,稳中求新,让学生学中乐,乐中学,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正确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以素质教育为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未来的公民都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二是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即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因此,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既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求精、求新、求趣。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集中了又不容易持久,易受新异刺激影响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开始时注意的最佳状态,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充分挖掘出以趣激学的因素,讲在点子上,练在关键时机。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在讲课中要巧妙设疑,鼓励学生质疑、多思善问。

3.改革作业设计,求实求趣。削减指令性作业量,增加弹性作业,设计必做和选做两组题,把高难度原则和量力性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分类布置,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教师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各得要领。

设计作业,以中等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既给优等生设计提高练习,又给后进生进行保底性练习。

4.把后进生转化与大面积提高质量相结合。对后进生要采取以下措施:(1)施爱。用满腔爱心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2)激趣。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3)分组补教和个别辅导。(4)激励,学校专门为后进生设立进步奖,树立后进生转化标兵。

5.提高效率与减负相结合。学校严格按《大纲》规定分配课时,确保学生学习时间不受干扰,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不许给学生另外加班加点。教师要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人格自尊,把教育的目标确定在“不要求等同的提高,而要求各自的提高”上,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进取的心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的补充,同时也是发挥每个学生特长,使学生得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设置了图书阅览室供学生借阅图书,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乒乓球、田径队、电子琴、口琴、民乐、书法、美术、文艺演唱等课外活动小组,做到了辅导时间、地点、内容、教师四固定,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了一定培养,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以上做法,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发展了学生的智能,使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把学习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