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特色形成与学校内部资源配置

民办高校特色形成与学校内部资源配置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必要条件。民办高校特色形成的实质就是在既定的特色构建方案下,如何对学校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问题。下面以河南省民办高校——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为例,从专业特色形成的角度来分析民办高校如何围绕办学特色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河南省第一所交通汽车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交通汽车类普通高校。

第四节 民办高校特色形成与学校内部资源配置

大学办学特色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独有品格的凝聚,是大学整体办学思想的折射,是办学理念物化的象征,更是大学内涵建设的集中体现。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一旦形成,其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创新、实践、积淀、提炼和发展的过程,办学特色的创建更是一个不断培育、实践和总结的过程,在特色的形成与建设过程中,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关系

民办高校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必要条件。民办高校特色形成的实质就是在既定的特色构建方案下,如何对学校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问题。这个优化配置主要是在不影响民办高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量将资源集中投入到特色构建所需要的环节中去,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民办高校能办出特色,必然说明其内部资源配置是优化的、高效的;而资源配置的优化和高效只能说明民办高校的管理和运转效率高,而不能说明该校具有办学特色。因此,民办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办学特色形成的充分条件是:准确的定位+正确的特色构建策略+围绕办学特色构建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就民办高校群体而言,主要依赖市场配置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办学特色,根据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发展专业,培养人才;通过生源供求关系、办学效益调节资源配置重点;通过竞争机制配置人力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这种效率优先与主导的办学原则,引导民办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在没有政府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这种框架下,民办高校办学的高自主性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有利于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民办高校是高度自主办学的社会组织,其资源的配置效果取决于其市场行为准则的选择。在追求高额利润的盈利办学导向下,民办高校的资源配置必然采取“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减少机构,减少人力甚至减少必要的教学投入,办学的商业化特征极为突出。那些坚持公益办学的民办高校,它们遵循的是综合效益办学导向,强调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充分投入,资源配置重在保证和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在内部资源的分配结构,如提高专任教师比重、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大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等方面形成和凝练特色,同时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民办高校不同导向的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常的市场行为分化,各自以特定的方式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民办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区域及校本特色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公办高等教育发展基础等的差异,我国民办高校资源配置也呈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中西部地区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最为单一,学费为主要甚至唯一来源,以学养学,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追求办学的规模效益,在校学生规模在2万以上的学校占据较大份额。在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地方经济强有力的支持,民办高校办学的起点较高,资金来源形式相对较为多元化,除了学费来源外,民间捐资、私人投资、股份集资、政府资助等形式的办学也较为突出,学校更加注重办学资产的增值及资本的高额回报,强调办学的产出效益。在某种程度上,民办高校资源配置分类的多元化也是办学类型的多元化,是适应市场发展的产物,但与政府的计划管理之间存在某些不和谐之处,的确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就单个民办高校而言,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学校地理位置、办学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学校文化(公共性)等都可能影响到民办高校的资源配置方向、重点与结构、规模和原则。文科主导类院校重点设置办学成本低的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大多数的民办高校更倾向于聘用兼职教师,充分利用公办高校的人力资源;市场经营意识和能力强的办学管理者选择多渠道配置办学资源;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塑造、声誉维护等方面可能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每一所民办高校都可能存在自己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其中有许多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甚至是不良的,必然影响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目标,与办学特色融为一体,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合理安排资源,确保教学资源充足,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资源配置校本特色的有效选择。

三、民办高校内部资源配置案例分析——以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民办高校内部资源配置就是对民办高校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配置,以此来满足民办高校发展的需要(即学校系统内部微观的资源配置)。如前面资源配置的“木桶原理”中所提到的,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效益问题,对资源要素的投入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达到一种结构上的相互匹配和均衡,才能使各资源要素发挥最大的效能。办学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就民办高校而言,最为核心的就是专业特色的形成,因为最终对家长和学生形成吸引力的仍然是掌握专业技能和就业。下面以河南省民办高校——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为例,从专业特色形成的角度来分析民办高校如何围绕办学特色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河南省第一所交通汽车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交通汽车类普通高校。该校占地面积1 000余亩,在校生15 000余人,教职工近千人,是河南省高校工委和河南省教育厅联合授予的“河南省文明学校”,是河南省十大诚信单位之一,也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实训教学基地。该校以汽车工程类学科和交通工程类学科为主体,所有专业的设置均依托汽车交通行业,特色非常鲜明,致力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设有七系二部三个中心,一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近三十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为郑州市重点专业,同时也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是交通汽车类普通高校,汽车工艺工程系、汽车电子工程系、车辆检测工程系、汽车运用工程系是其核心,这四个系的专业均围绕汽车行业来设置,各个专业都有其教学特色、课程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及特定的市场需求领域,均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特色。但由于所有专业都是围绕“汽车”这一中心,因此学校在打造这些特色专业时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下面从财力、人力、物力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特色专业打造过程中的资源配置的状况。

1.财力资源配置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每年学费收入为9 000万~1亿元,学费收入几乎是学校收入的全部来源,这一特点具有普遍性。学校建立初期,基建投入比重较大,近年基建投入主体已基本完工,目前的基建投入在学费收入的15%左右。教职员工工资约占25%,教学运转费用约占30%,特色专业的建设投入约占20%,2007年投资了2 000万元用于实训室、实验室的建设。从整体资金投入变化趋势上看,基建投入从比重较大到逐渐减小,教职工工资比重从低于20%逐渐上升,特色专业打造的专项投入比重更是直线上升。可以看出,该校的资金投入是相当有序的,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有限性、学校运转的有序性及办学的前瞻性,也充分考虑了资金分配的均衡性。在学校发展初期重视基建的投入,建设魅力校园,吸引莘莘学子;在学校稳定持续发展期加大力度投入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打造特色专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在进行这两项工作的时期都优先保证教学运转经费,不因资金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这样的资金投入计划是完全能够体现财力分配的均衡和效率的。

2.人力资源的配置

(1)学院领导班子建设。

学院院长李顺兴是一位富有创业意识的企业家型的教育家,富有开拓创新意识,敢于开拓,具有远见卓识。1995年,李顺兴创办郑州汽车中专;1999年创办郑州交通中专;2003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校由中职升格为高职高专院校,更名为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他从建校伊始就一直将视线放在交通汽车行业,看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到了该行业发展急需大量的中高端技术人才,也看到了该行业急需汽车营销、保险等相关配套人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学校的特色专业架构,并以此带动了多个学科专业的发展。此外,该校领导层的配置颇能体现职业技术类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重实践经验的特色。院长助理王全升,是高级培训师、机械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河南省高级职称评委、材料学专业学士、EMBA,拥有多年企业中层管理经验和八年企业专职培训经历,有丰富的企业实际管理经验,主持全院的院务管理和外联工作,他本身也是一个双师型教师。王全升老师将企业的绩效考评薪资制度引入了该校,极大地提升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副院长朱柏生有多年公办高校领导经验,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主抓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在这样的经验型、实干型的领导的带领下,教职员工能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内驱力。

(2)师资队伍配置。

学院的四个核心系共有学生7 000多人,共设有10个教研室,专兼职教师300余人,其中硕士学历以上教师占10%~15%,教师来源主要有学校自身招聘和培训、公办高校教师兼职、从企业聘请高级技师和工程师三种途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50%。学校在教师资源配置中并非追求教师人数越多越好或者教师人数越精简越好,而是根据学生数量和教学要求,特别是实训教学的要求,将生师比控制在20∶1~25∶1。在教师学历层次上,也并非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是更注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拥有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职称的本科学历的双师型教师,并适当从公办高校引进教授,作为学科专业带头人。在教师的年龄结构上,注重老、中、青的搭配,由于其职业技术的特性、对双师型教师的注重和从企业引进教师的渠道等各种因素,一般民办高校教师年龄结构“中间大、两头小”的问题在该校并不明显。如前所述,该校引入了企业的绩效考评薪酬制度,该校教师工资保密,以工作绩效决定工资的数量,对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成效。也由于引入了有竞争力的丰厚薪酬制度和良好的福利待遇,教师普遍安心工作,流动率不高。

总之,该校的师资引进渠道、教师数量和比例的良好控制,都是值得同类民办高校借鉴的。

3.物力资源配置

为打造汽车类特色专业,该校在物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大。

(1)校园基本设施。

校园基本设施虽然不是直接的打造特色专业的投入,但由于汽车类专业学生占了学校学生总数的60%左右,也可以把校园基本设施归入打造特色专业的物力投入。该校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橙红色的校舍整齐美观,清新悦目,育人环境良好。校图书馆有30余万册藏书和千余种中外文期刊,可容纳800名学生同时阅读。计算机中心可容纳500名学生同时上机操作,浏览网络信息,现已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了与国际网络的资源共享。此外,学校还有现代化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大学生活动礼堂、田径场、足球场等教学、文体活动场所。学校基本设施完全能满足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所需。

(2)特色专业打造物力资源投入。

为打造汽车类特色专业,学校兴建了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实习的汽车驾驶训练场,并投入驾驶训练教练车数十辆。为满足实训和试验的教学要求,学校在实训室和实验室方面加大投入,实行飞跃式发展,到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实训室、实验室达196个,这在民办职业技术类院校中是比较罕见的。实验室设备精良,拥有不少目前汽车行业中的高端设备。实训室和实验室的投入使学生技能学习与实训密切结合,专业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还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该校在实训场地和设备方面的大力度投入体现了物力资源配置的效率性,196个实训室、实验室的利用率相当高,有效利用时间在80%以上,而且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能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用民间的俗语形容就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学校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当高,充分体现了资源配置原则中的效率优先原则。在实训方面的大力投入对办学特色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此外,学校从企业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物力资源方面的支持,比如与宇通、奇瑞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宇通、奇瑞长期为该校免费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能真正到达生产第一线,动手操作。这样的校企合作也能为学校节省资金,毕竟实训基地的投入相当庞大,不可能完全由学校来承担。

特色专业的建设取得了丰厚的回报:2005年至2007年,每年特色专业招生人数递增20%以上,带动学校其他专业的招生人数递增10%以上,三年内每年学费收入递增18%以上,连续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

4.经验总结

通过以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为例,对民办高校围绕特色专业配置资源进行的简要分析,总结如下。

(1)郑州交通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是比较显著的,这与其自身的准确定位也是密不可分的。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将自身的主要办学层次定位于专科,且不盲目追求办学层次的提升;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技能型高级应用人才,按照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在服务定位上定位于交通汽车行业。这再一次说明了科学定位是特色形成的基础。

(2)资金投入的均衡与集中相结合。

在保证学校运转不受“瓶颈”资源约束的基础上,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资金投入环节主要为特色专业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这两个投入环节都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关键环节。

(3)根据办学特色需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组建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立合理高效的师资管理体系。双师型师资主要流向特色专业,并非各专业均衡配置。

(4)物力资源配置向特色专业倾斜,并以校企合作等方式拓宽物力资源的配置渠道。

提高物力资源使用效率,并适当面向社会创收。

(5)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流向和环节上的一致与匹配。

三种内部资源都流向特色专业,投入重点环节均为实验实训设施和师资这两个关键环节。如果三种资源投入流向和环节不一致或不相匹配,则会此消彼长,效用相互抵消,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取得一致和匹配则会事半功倍,能以60%的投入换来100%的产出。

【注释】

(1)钟契夫.资源配置方式研究——历史的考察和理论的探索[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102.

(2)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133.

(3)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8.

(4)彭红斌.日、美私立教育营利问题分析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1(1):52-54.

(5)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1.

(6)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7)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1.

(8)柯佑祥.试析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充足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6(9):79-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