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现状

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现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从民办高校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来探讨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并探讨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民办高校通过社会损助获得资金还比较少见,主要是因为民办高校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名牌高校还比较少,知名度比较低。山东省的105所民办高校中,校办产值经过几年的积累达1亿至1.5亿的有8所。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在校内外的流向和分配也是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问题。

第二节 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我国的民办高校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从民办高校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来探讨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并探讨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的财力资源配置

民办高校的财力资源配置主要指民办高校获取办学资金的渠道及所获取办学资金的流向和分派。

1.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渠道

(1)学费是最主要的办学资金来源渠道。

目前,公立高等教育已经形成多渠道融资格局,但民办高校经费的来源渠道却十分单一,学费收入是最主要的办学资金来源渠道。2002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育部社会力量办学办公室专题开展的问卷调查样本显示,学杂费两项收入占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经费收入的91.2%,其他各项收入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小。民办教育研究专家邬大光教授2000年对全国38所民办高校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的调查显示: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100%的学校有14所,占80%以上的学校有31所。从2007年开始,民办高校的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部分省份也相应地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学费占比有所下降,但是民办高校内部的办学规模也急剧扩张,学费在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收入中仍占绝对主导。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经费收入结构见表6-1。

表6-1 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经费收入结构(%)

img40

资料来源:石慧霞.民办高校的投入机制和形成初探[J].民办教育研究,2003(3).

从表6-2数据可以看出,在20所学校当中,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100%的有10所,占90%~95%的有6所,占80%~85%的有3所,占40%以下的只有1所。这说明我国民办高校对学杂费的依赖程度相当高。

表6-2 部分民办高校学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img41

资料来源:上海民办高校联合调研组.国内创办大学园区若干模式考察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1(3).

(2)其他办学资金来源渠道。

除学杂费外,民办高校也有一些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包括社会捐助、贷款、政府资助、校办产业收入等,但从这些渠道所取得的资金占办学资金的比重都非常小。

①社会捐助。目前我国民办高校通过社会损助获得资金还比较少见,主要是因为民办高校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名牌高校还比较少,知名度比较低。民办高校接受社会捐助的实例还较少,较典型的有浙江树人大学成立之初曾获得港台著名实业家的捐助,解决了建校初期的建校资金困难问题;2002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接受了美国商会10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

②贷款。2003年之前实施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民办教育机构在存续期间,可以依法管理和使用其财产,但是不得转让或用于担保。这些规定意在保证教育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民办高校不准以校办产作为担保和抵押的规定,实际上则是限制了贷款融资功能的发挥。贷款作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在目前国内民办高校中的实践却具有较大的难度。2003年9月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据不完全统计,部分民办高校贷款融资仅占全部教育经费的5.6%。

③政府资助。政府资助是发达国家民办高校的重要经费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调节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杠杆。我国目前限于财力不足,再加上公私属性等问题的困扰以及政策的限制,总体上缺乏政府资助民办学校的这一有效手段。我国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三亿,约占全球教育人口的20%,规模位于世界第一,而年度公共教育经费仅占全球教育经费总数的1.5%。根据我国《教育法》第53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2007年5月1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许多民办高校因此获奖助学金资助。2007年,西安外事学院876.7万元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到位,该校4 295名学生受益;江西蓝天学院7 542名学生共享受国家奖助学金1 709万余元;西安翻译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等民办高校也均得到了资助。

④校办产业收入。为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激发其办学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有些地方如浙江省温州地区、山东省等地方的民办教育法规允许民办学校的投资者取得略高于银行利息的回报。山东省的105所民办高校中,校办产值经过几年的积累达1亿至1.5亿的有8所。(4)但是,这类现象在全国并不普遍。以全国的整体水平来看,民办高校的校办产业还处于极其弱小的阶段,民办高校还很难依靠校办产业的盈利来补充教育经费。

2.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的流向和分配

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在校内外的流向和分配也是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问题。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向和分配,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生命线。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的流向和分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校园基建、人员工资、教学运转、贷款及利息偿还、学生奖助学金、科研等。校园基建、人员工资及教学运转费用是主体,贷款及利息偿还、奖助学金及科研经费所占比重一般较小。如黄河科技学院,学费收入是其主要办学资金来源,每年学费收入约2亿元,办学资金的支出比例大约是:校园基建占25%,人员工资占22%,其余为教学运转费用。该校基本没有贷款,即使有贷款也是小额短期贷款。此外,民办高校科研力量还比较薄弱,科研经费支出只占很小的比例。

从表6-3可以看出,目前民办高校在办学资金流向和分配上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表6-3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经费支持结构比较(5)(6)

img42

(1)基建支出占办学资金比重过大。

许多民办高校处于规模扩张期,为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学校征地建设新的校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导致校园基建投入过大,占用资金过多,给学校的正常运转造成困难。而且民办高校的基建国家基本没有投资,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讲,民办高校本身的基建压力确实也比较大。2007年后,部分民办高校因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还贷利息的支出较大,办学压力很大。

(2)人员工资所占比重偏低。

大多数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相对比较匮乏,从节省办学经费的立场出发,人员工资在办学经费支出中的比重较低。人员工资的俭省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少而精干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直线式的职能管理;提高生师比。目前民办高校的生师比在23∶1~30∶1,甚至更高(7),明显高于公办高校。

(3)科研经费所占比重过小。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所占的比重普遍很小,有的民办高校甚至根本没有科研,这当然与民办高校自身的教学型特点有关,但是仍不应忽视科研,至少应该在自身能力许可的条件下适当地加强科研,比如对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研究等,而且应保证有适当比例的科研经费。

二、民办高校人力资源配置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民办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公办高校相比,其行政管理人员的配备相当精简。首先,在部门设置方面尽量精简,能够不设置的部门科室尽量不设置。其次,在部门内部的人员配置方面也是相当精简。通常一个科室只配备一位领导、两位工作人员,有的科室就只有一个工作人员,既当领导又当兵;在有的学校,一个行政人员还要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几个部门的工作。民办高校的这种行政人员的配备方式当然可以节约资金、提高效率,但是有时也会造成员工负荷过重、发生紧急状况难于应付等现象。虽然民办高校的行政机构和人员的配置已经相当精简,但相对于人数较少的专职教师而言,比例仍然显得不协调。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部分是教师资源配置。下面以河南省民办高校的教师资源配置状况为例,对民办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

1.师资队伍结构状况

(1)专职教师比例。

河南民办高校开始重视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专职教师比重有所上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约为1∶2,即专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左右。

(2)教师学历结构。

教师学历结构的不断提高,是近年来河南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新趋势。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聘用仍以优秀本科生为主,有部分硕士研究生加盟民办高校,比如黄河科技学院在2006年一次性引进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兼职教师的学历层次良好,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50%以上。

(3)教师职称结构。

当前河南民办高校的教师职称结构仍不容乐观。专职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比例明显下降,初级和未定级教师比重在不断增加。兼职教师的职称相对较高,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大致占80%,初级和未定级教师的比重大约在20%。这说明民办高校在兼职教师聘用制度上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标准。部分高等职业技术类专科院校的市场定位比较明确,在师资职称方面也较有特色。比如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从企业引进教师,其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重在50%以上。

(4)教师年龄结构。

当前,河南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教师比重呈持续增长趋势,目前35岁以下教师比重占50%以上;36~55岁教师比重严重下降;55岁以上教师比例稳定在25%~30%之间。

2.教师待遇状况

河南民办高校教师待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首先在工资水平上,民办高校教师工资普遍高于学校行政人员工资,刚招聘入校的青年教师(应届本科、硕士研究生)起薪在2 000元以上,基本达到或高于当地事业单位同等人员工资。在住房问题上,学校优先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其次才是学校领导和行政人员。黄河科技学院胡大白校长提出,学校在资源分配方面首先是保证教学需要,其次是学生和教师的生活需要,最后才是行政需要。青年教师基本都配给单身宿舍,已婚教师和硕士研究生配给70平方米左右住房一套。在教师福利方面,学校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教师缴纳“五险一金”,使教师福利得到保障,免除教师后顾之忧。

3.教师工作状况

据调查,河南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平均在每周16课时以上,基础课程教师工作量略高于平均水平。民办高校多为教学应用型院校,教学为立校之本,对专职教师的教学工作管理比较到位,对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也比较严格,比较重视教学质量。黄河科技学院对教师的备课状况、课堂教学要求及课后教学总结均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执行标准,实践证明,此举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民办高校教师教学任务普遍偏重,超负荷运转,不少青年教师一学期上三、四门新课,周课时达24课时以上,疲于应付。

在科研方面,目前河南民办高校教师科研任务较少,主要以教学为主。大部分教师没有科研任务,即使有科研任务,在教师整体工作量中也只占很小的比重。

继续教育方面,目前河南民办高校比较关注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校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均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不断举办各种教学研讨会、短期培训班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郑州交通职业学院等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学校还在假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如宇通、奇瑞等)参加实践教育训练,使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在学科专业的前沿,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也能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另外,学校也注重对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采用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鼓励教师进修在职硕士研究生等多种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存在问题

(1)师资结构不合理。

①专兼职教师比例结构失调。民办高校兼职教师居多,专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中退休教师又占相当大的比例。专职教师多为教学任务重的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外聘为主,基本未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课骨干教师队伍。虽然目前该省专职教师的数量和比重均较以前有所上升,但仍然不太合理。有的学校为了增加专职教师的数量,将部分兼职性质的退休教师列入专职教师队伍,这样的做法是不尽合理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高校专职教师的比例应在75%左右。黄河科技学院胡大白校长提出,民办高校的这一比例应在30%左右。我们认为,虽然民办高校有其办学的特殊性,但考虑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专职教师的比例不应过低,应不低于50%。

②教师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过大,而青年教师一般没有职称或只具有初级职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年龄又普遍偏高,工作精力有限,能为学校服务的年限也较短。这样的年龄、职称结构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学历结构方面,高学历教师比重较低,特别是在专职教师队伍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重不到10%,而且以文科类硕士研究生为主,紧俏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基本没有;学校所需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个别院校除外),学校很难聘请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③生师比偏高。我国普通高校的生师比在14∶1左右,国外同比为15∶1,而民办高校生师比则在20∶1以上。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明显高于同类公办高校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待遇不高,师资流动频繁。

民办教师社会地位普遍低于公办教师,许多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打工仔”,对学校没有认同感和归宿感,觉得民办高校非久留之地。学校虽然为教师缴纳了“五险一金”,但缴纳标准参照企业执行,缴纳金额低于同类公办高校,而且由于目前国家社会保险机制不够完善,一旦发生跨区域工作流动,则社会保险金的续交将产生问题。在住房方面,学校只是提供住房,教师难以拥有住房的产权,一旦工作变动,住房即交回学校,而以目前的工资水平和房价,购买商品房又相当困难。现在许多民办高校仍采用家族式管理,对教师的聘用和解聘等均不太规范,时常会发生不合理的“炒鱿鱼”现象,这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风险意识,削弱了认同感,也导致教师的工作无法持续有序地进行。虽然民办高校教师的补充率高于教师的流失率,但每年15%左右的教师流动也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日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民办高校。另外,高水平教师的流失也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3)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有限。

民办高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晋升、评优等方面都很难享受到公办高校教师的同等待遇。民办高校科研能力弱,缺乏学科带头人与科研骨干。相对于公办院校,民办院校普遍缺乏学科带头人。除了个别的创办者和少量聘用的离退休教师外,民办高校很少拥有在某个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科研力量相对较弱,年轻的教师难以接触新的专业发展动向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缓慢。学校重使用轻培养,目前河南仍有为数不少的民办高校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缺少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措施。个别院校虽然有公派出国的机会,但偶然性大,范围也比较窄,没有形成传统和制度。

三、民办高校物力资源配置

民办高校物力资源主要是指高校的硬件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物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其特殊的一面。

1.民办高校物力资源投入总量和增幅

民办高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物力资源的总量上已经有较大的积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物力资源投入的增幅也较大。总的来讲,民办高校的办学硬件资源有了较大的提高,见表6-4。

表6-4 民办高校部分办学资源情况统计表(2003年)

img43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R].2004.

2.物力资源配置结构状况

同公办高校一样,民办高校的物力资源配置也存在不均衡现象。一些民办高校既存在着部分资源配置相对富裕的情况,也存在着部分资源配置相对紧缺的情况。对不同学校来说,“瓶颈”资源的类型和短缺程度不完全相同。比如,有的民办高校食堂是其“瓶颈”资源,但该资源要素对其他资源要素的约束不强,属于“软资源”,学校仍可以突破“瓶颈”资源的限制,扩张规模;而有的民办高校校舍面积是其“瓶颈”资源,属于“硬资源”,狭小的校舍面积阻碍其规模的发展,即使其他资源充足,也难以实现规模的扩张。上述这两种情况,其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都是比较低下的,前者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后者以教育资源的闲置或浪费为代价。

3.物力资源利用效率状况

在当前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学生数也大幅度增加,民办高校现存的各项资源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频率使用,甚至出现了教室不够用等资源紧缺的现象,近几年,民办高校中已经普遍出现了学生上自习找教室难的情况。大部分高校也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将一些闲置房改造成自习室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部分学校开始了新校区的建设,大规模扩张本校的领土和其他各项资源,而学生的增加数与民办高校的这种扩张程度大多都是不协调的,许多学校的新校区冷冷清清,大量教室、各种设备闲置,利用效率低下,学生数和资源配置依然存在不成比例的状况。另外,办学规模较大、院系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民办高校需要配置的资源比较多,其中重复配置的资源也会比较多,从学校的整体而言,这些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比较低下的。

四、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通过上述对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来源渠道是学生缴纳的学费,由于民办属性的影响,政府几乎没有提供资助,贷款融资渠道则受制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及商业银行的贷款规定,校办产业也极其弱小。因此,民办高校的融资渠道只能依靠学费或者股东原有的融资能力。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我国民办高校以收费为主的单一融资渠道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一是收费过高,影响了较低收入阶层的子女入学机会,同时,影响了民办高校生源规模和生源质量的提高。表6-5列举了部分民办高校的学费以及住宿标准。其二是制约民办高等学校自身发展。一所真正成熟而又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往往具有稳定的多渠道经费来源,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私立高校已证实这一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体系中没有哪一所高水平的私立大学是单纯依靠学费取得成功的。单纯以学费为融资渠道的办学模式必然使私立高等院校丧失其社会性,最终导致办学困难。所以我国的民办高校在以收费作为经费主要渠道的同时,应广开财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形成多渠道的融资渠道和机制。

表6-5 13所民办高校学费及住宿费标准(2000年)

img44

资料来源:王梓.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7):35.

2.教育资源配置不充足

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充足的状况,主要存在三个突出问题:①民办高校资源总量严重短缺;②核心资源配置效率严重偏低;③核心资源比重严重偏低。(8)办学总经费不足和教师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在基建,如校舍建设和图书馆、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资源配置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但还未达到配置充足的程度。民办高校资源配置不充足,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资源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但其实质是以牺牲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为代价的。

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总量不足,在办学资金的流向和分派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具体表现为:部分民办高校急于扩张规模,在基建方面投入过大,比重过高;部分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盲目跟风设置市场紧俏专业,投入了相当多的设备、师资,超过了学校的实际承受能力而又未能获得很好的回报;部分民办高校为了在生源竞争中取得优势,大力度投入广告宣传而未能收到良好的实效;部分民办高校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但学校生活配套设施投入不足,突破了“瓶颈”资源的限制,与学生规模不适应,导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民办高校资源配置出现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源配置不充足、不均衡的状况,原因除了国家的体制性因素外,主要仍是民办高校自身的问题。最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民办高校运营的短期行为,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没有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部分民办高校未找准自身定位,盲目追求规模效益,盲目追求大而全,盲目提高办学层次,基建投入超过学校的正常负荷,导致学校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同时占用了其他的资金,间接导致了学校其他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充足。在民办高校特色建设过程中,部分民办高校未真正形成自身的特色,而是盲目地跟随市场,争办热门专业,盲目投入资源,结果得不偿失,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