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

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在评估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价值时,也不能游离于情境和目标,简单以高低优劣来评估其有效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比如,什么时候采用直接教学策略,什么时候采用间接教学策略,往往是以学生的学习策略掌握情况为前提的。如果学生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那么,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

(一)需根据特定情境和目标选择、应用学习与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者指向学习目标并结合自身特点而采取的学习活动方式,并具体化为有关学习的计划和采取的学习措施。教学策略是教师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从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的界定不难看出,两者的共同点如下:①两者都是与特定情境相联系的,不存在脱离具体学习情境或教学情境的抽象的策略;②两者都是目标(任务)导向的,不存在无目标(与任务无关的)的策略。各种具体的学习策略或教学策略虽然都旨在提高学习或教学效率,但均有各自适用的情境和目标。因此,需根据特定情境和目标选择、应用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另外,在评估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价值时,也不能游离于情境和目标,简单以高低优劣来评估其有效性。

(二)需根据学习策略选择、应用教学策略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研究和改革都正在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为学习设计教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策略既是学生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否使用策略以及使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对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和语言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的充分了解是教师从事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比如,什么时候采用直接教学策略(如讲授、反馈等),什么时候采用间接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往往是以学生的学习策略掌握情况为前提的。如果学生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如提问、向他人求助等),那么,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鉴别学生已经习得的学习策略以及尚未学会的学习策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换言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应以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充分了解为基础和前提。

(三)需注意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可教性

学习策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策略阶段,即学生根本不会使用策略;第二阶段为部分使用或使用策略的某一变式,即有些场合学生会使用策略,有些场合学生又不会;第三阶段为完全使用但不受益阶段,即学生能够在各种场合使用某一策略,但策略的使用并没有提高成绩;第四阶段为使用且受益阶段,即学生使用策略,且策略的使用会导致成绩和策略有效性的提高。[18]教学策略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位教师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其教学策略的使用也经历了一个从自发、无意识到自觉、有意识的发展过程。教师教学策略的发展既源于自身日常教学经验的积累,又源于向他人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或学习。诚然,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的发展变化都反映了学生和教师智力或创造力的高低,但这种发展变化也是学习的结果,即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习得并优化的。

目前,关于如何教授策略,主要有如下两点建议。①注重实践。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的教学都不应只是停留在“说说而已”的水平,而是要达到“说得出,做得到”的水平。教师在教授某种学习策略时,除了向学生解释这种学习策略的定义之外,最好亲自示范这种学习策略怎么用,并且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练习这种策略。而教师在学习某种教学策略时,最好也是以专家型教师为榜样,观摩他们的教学行为,与他们讨论某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并在自己的课堂中主动加以应用。②注重策略有效性的自我评价[19]。研究表明,经过策略有效性自我评价训练的学生能长期运用训练过的策略,并能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而在其他训练条件下,策略训练仅有短期的效果。我们认为,策略有效性的自我评价能够促进策略的迁移,实际上反映了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不可能达到完全自动化,否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灵活性,变得相当刻板。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策略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明确学习策略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而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某种教学策略时,也要经常对所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