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途径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一般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途径。“以校为本”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指导思想,校内外各种有利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各种素材,都可能成为学校课程资源。学校课程资源规划应注重制度保障、课程资源管理和建立以校为本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途径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原则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正确行动的根据、尺度和准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随意的,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基于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多种类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如下一些原则。[21]

1.开放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径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途径的开放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而应探索多种途径或方式,并且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2.经济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的课程资源,不应借口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大兴土木,不计高昂的经济代价;时间的经济性是指应尽可能开发与利用当前对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而不能一味等待更好的条件,否则,就会丧失时机;空间的经济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学习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开发与利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如果引入的课程资源晦涩难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一般说来,每一种课程资源对于特定的课程目标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的课程目标需要开发与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多质性,同一的课程资源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需要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种各类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各自的性质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个性化原则

尽管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资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致,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就会流于形式。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主体的共同参与,不同主体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宏观协调社会各部门,建立全社会课程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及相应的管理体制。

1.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途径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相反,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的外延范围,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又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一般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途径。[22]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学生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

(3)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育者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从而确定制订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4)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门路,发掘校内外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素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2.学校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以校为本”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指导思想,校内外各种有利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各种素材,都可能成为学校课程资源。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23]

1)资源调查

资源调查是指对学校已有的、有待开发与利用的资源进行整体盘点的过程。通过调查,使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当前课程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了解“我们拥有哪些资源”,以及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还需要哪些资源”。学校课程资源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考察及文献分析等方法。

2)资源分析

资源分析是指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将学校所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分别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符合实际的应对策略。优势和劣势指的是内部因素,比如优势可能指学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劣势可能指学校优秀教师流失较大。机会和威胁指的是外部因素,比如社区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对学校而言就是机会,生源日益减少则是威胁。

3)资源规划

资源规划指的是在资源调查、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将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有选择地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与管理范围内,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学校课程资源规划应注重制度保障、课程资源管理和建立以校为本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具体而言,学校进行资源规划,首先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职能进行必要的重组和认定,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体制上予以保证。其次,学校所面临的是一个庞杂的资源库,需要将这些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来说,成立课程资源管理中心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之一。最后,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资源规划方案,因此,学校要善于争取外部的智力资源。

3.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需要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培养相应的能力与素养,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根据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特点,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学生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等均可成为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学习与发展方面的各种信息,有效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比如,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课程资源;从学生拥有的学习经验中捕捉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捕捉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中捕捉课程资源;从课堂偶发事件中捕捉课程资源;等等。

2)开展教材研究

教材研究过程,也是课程开发过程。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优势,用足、用活、用好教材。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拓展,让教材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资源,不断提升教材的课程资源价值。

3)开发教师资源

教师自身丰富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教育思想、知识修养、教育教学技术等皆可成为课程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开展教学反思,使教育经验和教学反思成果成为潜在的课程资源。

4)发掘网络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在合理选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育人功能。

5)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可使学校课程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需要团队合作和制度保障。

4.学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学生课程资源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感受、创意、问题、困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主要是属于校内课程中的素材性资源。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学生也可提供一些条件性资源或校外资源,如学生个人拥有的图书资料、个人电脑、电子词典等财物及学习用品。对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学生的经验资源、情感性资源、信息资源和财物性资源四个方面进行。[24]

(1)学生的经验资源包括学生拥有的人类的间接经验和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的直接经验,如学生心智发展状况、知识掌握量、学习方法等,学生经验资源构成学生课程资源的主体,是课程活动的重要基础,任何课程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经验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设计阶段,重视讨论课和合作学习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发言,经验得到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在教学反思中,把学生的困惑、创意进行整理归纳和思考,使之成为教师新的课程资源。

(2)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达成知识技能的重要课程资源,也是达成情感目标的重要资源。利用情感资源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予以恰当引导,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转变为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具有情感性;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资源交流,使学生在团体学习中能分享成功的乐趣,减轻学习压力,减轻紧张和焦虑。

(3)信息网络时代,学生拥有的信息是丰富而多样的,一个学生团体拥有的信息总量往往会超过教师拥有的信息量,教师利用这些学生信息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利用同伴们的信息进行学习将会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特征。学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通过组织讲座课、开展合作性学习、建立班级网页等方式进行。

(4)条件性资源主要是社会、学校提供的,但学生也可以提供一些条件性资源。学生条件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让学生提供一些财物性资源,建立学生标本室、学生图书角,供学生交流各自拥有的图书资料,开展学生间的互帮互助等来利用这些资源。在一些条件性资源不足的偏远地区学校,这种学生提供的课程资源显得更为重要。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依赖于课程资源开发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意识和开发策略。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般而言,开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重视从生活中找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有以下几点。[25]

(1)以学科或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与学科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2)开展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状况。

(3)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4)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找问题。

(5)注意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

(6)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图书馆、实验室、劳技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课程资源。

(7)高度重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价值。

(8)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登记表》,把课程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登记造表,分类存档,归口管理,以便查找和使用。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序,可以从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两方面来设计。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开发、学校内部设施的资源开发和教材资源的开发等。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如开展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状况、从生活发现和提出问题、介绍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和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从学生兴趣出发,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如下。[26]

(1)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小组——一般由学校校长、中层领导、教师及学生组成,并明确职责。

(2)背景分析——即考虑学校及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

(3)拟订课程目标与计划——课程目标要根据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来确定。

(4)编制课程指导用书——包括收集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文献资料,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索引,编制有关学生活动指导用书。

(5)组织学校师生申报课题——课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

(6)课题评审与实施——课题一旦获得批准,课题组和指导教师就应该按计划认真负责落实。

(7)课程评价与调整——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结果进行评定,从是否具有教育价值、符合学生的特点、开发程度、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判断。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27]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不能否认,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使用中居主导地位

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课程资源中居主导地位,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意义。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且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资源。事实上,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是教育改革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应该尽可能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提高教师有效教学所需的能力,通过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

3.正确理解多元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之间的关系

正如课程资源的类型的相对性一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之间也是相对的。同一类型的课程资源可以有多种途径来开发与利用,不同的途径可以达到对同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于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采取什么样的开发与利用途径,应由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来加以引导与利用。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教师应该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与责任,把不同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有效地结合起来,就必须充分理解不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之间的辩证关系[28]

4.确立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筛选原则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具有极大的丰富性。但相对某一具体的教育目标,并非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具有同等的实现目标的效力,只有最具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的资源才最具开发和利用的价值。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例如,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必须反映教育的理想和目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求、学习内容的整合逻辑和师生的心理逻辑。诚如美国课程专家泰勒所说:“只有通过利用每一种经验可能会产生的多重结果,才有可能使教学更有效。”[29]

5.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制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和学校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传统的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指标。为此,应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长期积累与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在这些影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因素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通过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和加强评价制度与管理制度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多元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