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生态系统的特性与规律

教育生态系统的特性与规律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各种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具有不可还原性。教育生态系统除存在一定的有序性、规律性和必然性外,还表现出混沌性、模糊性、偶然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特点。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自组织、自适应的系统。由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有若干教育生态规律尚未被人们认识,尚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教育生态系统的特性与规律

(一)教育生态系统的特性分析

1.开放性与动态平衡性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开放的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自己存在的环境,外界环境向它输入资金、设备、人员、方针、政策等,教育向社会输出人才和科技成果。教育与外界生态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使教育生态系统保持着一定的有序状态。一定地区的教育生态系统,各种生态因子通过复杂的适应与调节会达至相对和谐、结构相对稳定、功能高效优异、各方面综合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当教育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护自己的正常功能,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处于动态平衡的教育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期,某些教育生态因子发生巨大的变化,超过它所能调节的极限,有可能造成系统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甚至造成教育危机,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恢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时间。

2.整体关联性和松散结合性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教育生态因子之间存在着整体关联性,教育生态系统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其他教育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反应,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整体关联包括教育系统内部各种教育生态因子之间的整体关联,以及教育与其所处的周围生态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教育生态因子的整体关联,甚至还包括不同教育生态系统之间的整体关联以及教育生态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整体关联。

教育生态系统各部分虽然表现出整体关联性,但又存在松散结合性。所谓松散结合,是指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彼此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可分离性。比如,教育生态系统中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各种生态因子虽存在整体关联性,但各部分又有各自的特点、作用和分界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分离性,表现出松散结合状态。再比如,教师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虽受到学校要求的制约和指导,但教师又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3.非线性和不可还原性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非线性简单的描述。教育生态系统是以各级各类学校,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以及多种教育环节为要素,以各种生态环境因子为背景组成的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教育和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系,这些作用不能用简单的线性作用来描述,而是一种非线性关系。

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各种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具有不可还原性。比如说,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不可能还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单边行为;各门学科、各位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的作用不可能还原为各门功课、各位教师对学生作用之和;各种生态因子对教育的综合作用不可能还原为各种因子对教育作用的简单叠加。

4.有序性与混沌性

教育生态系统除存在一定的有序性、规律性和必然性外,还表现出混沌性、模糊性、偶然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特点。混沌是复杂系统在演化道路上的表现。如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偶然的机遇,有可能造成一个学生命运的转变;捐赠10元钱给山区的孩子,让他回归校园,也许会造就一位科学巨匠。“教学有法”是规律性的表现,“教无定法”是混沌性、偶然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的表现;对教学水平的评价虽有一定的根据,但也受到评价者自身的知识水平、人际关系、情感、利益、志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评价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教育生态系统整体上虽表现出一定的秩序与规律,但个体行为与生态又表现出一定的混沌性、随机性与机遇性,如对于一个学生成功的原因分析,对于到底有多少种因素在起作用,只能从主要的原因去分析,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到底占到多大的比重又存在着模糊性、混沌性和不可测量性。

5.自组织自适应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自组织、自适应的系统。教育生态系统因为有人的参与,使教育生态系统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组织,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自我调整、自我适应,教育生态系统还能够对未来给予预测,这些是教育生态系统“智能性”的表现。

(二)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教育生态规律是指以生态学观点来研究教育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由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有若干教育生态规律尚未被人们认识,尚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的教育生态研究所揭示的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迁移与潜移律

现代教育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规模庞大,层次众多,内外部联系紧密,教育系统内外不断地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不断改变输入、输出和转换过程。系统内外,人、财、物、信息具有很大的协调力和促进力,形成一个越来越高级的耗散结构型教育系统。教育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径流,即较明显的迁移,而在微观上则表现为潜流,即不明显的潜移。如国家财政部门拨款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门通过银行转给各学校,这是径流;能量流入学校后分散到系、部,再到教研室以至教职员工个人,逐渐由径流变为细小的潜流,在此过程中,能量逐渐耗散。

2.富集与降衰律

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解决学校的资金,可以理解为一种富集作用,这将给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带来活力。一般的,富集度愈高,系统愈向高水平发展,但能量富集过多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总之,富集要与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层次相适应。降衰作为富集的对立面不难理解,如信息流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人体内随时间延长而衰减,只有反复复习、强化那些必要的神经联系,方能保持。

3.教育生态平衡原理

教育生态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教育的生态平衡。把握教育生态平衡的规律,可以从根本上揭示教育问题的实质,推进教育良性发展。教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其内部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为了使整个系统发挥作用,就应该使教育系统内的各子系统彼此间协调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而要协调发展就必须有一定的比例和相互联系,又有共同遵守的发展目标。只有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比例达到最佳值,才能把这些子系统协调起来,也只有通过共同的目标,才能使各个子系统的作用产生一致。比如,一个学校内部的各个行政部门应该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成比例地协调发展,而不是厚此薄彼。同样地,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也应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不能是彼此间的差距任意拉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教育的效果滞后,有些平衡失调在一段时间呈隐性,一时难于反馈、显示出来,恢复教育生态平衡或建立新的教育生态平衡的周期较长。这就要求人们根据平衡原理及科学的检测方法,主动去观察、分析,采取对策,能动地加以调节,否则,将付出昂贵代价。

4.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

竞争是人们共同利用有限资源的一种行为。无论是国家与国家、学校与学校,还是人与人之间,从教育生态系统到群体、个体,竞争都是客观存在的,并遵循优胜劣汰的生态原理。例如,某些学校随着其他学校的创办而消亡。但竞争的积极意义也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良性竞争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可以产生很强的推动力,可以推动教育的整体改革,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推进学科间、院系间的协作,促进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没有以前受到重视,合作成为主旋律。不管是国家、民族的进步,还是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相互间的对话与合作。从相互竞争到协同进化,这是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共同愿望。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育生态系统表现出协同进化。教育生态的协同进化,包括教育生态系统内部教育生态个体之间、教育生态群体之间以及各种教育生态因子之间的协同进化,同时也包括教育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教育生态因子之间的协同进化,以及不同地域间教育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进化是沿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进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