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时,新教授的内容必然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背景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其原因主要是,学习者易于对那些与原认知结构中协调一致的内容进行重构并予以保持,而对那些与已有知识不一致甚至可能相矛盾的内容难以“决裂”。

三、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教学时,新教授的内容必然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背景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学习者的已有知识不论是正规途径习得的还是非正规途径获得的,都会在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重构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中发生作用,因此,教学设计时必须分析学习者的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人们一般对学习者已经具备的有助于获得新知识的原有观念较为重视,而对那些会妨碍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尤其是对那些从非正规途径获得的旧知识往往会不够重视或缺乏分析。

不利于新知识学习的背景知识通常源自三个方面。

(一)非正规途径获得的错误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有三种情况,具体如下文所述。第一,在新内容教学前,学习者已由某种途径获得了非科学的日常概念。如,学生把生活中见到的线段作为“直线”,竖线作为“垂线”。又如,学生会认为“鸟都是会飞的”。第二,在接受某些科学教育后,学习者头脑中仍可能保留着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日常概念。其原因主要是,学习者易于对那些与原认知结构中协调一致的内容进行重构并予以保持,而对那些与已有知识不一致甚至可能相矛盾的内容难以“决裂”。如,尽管已经学了有理数的内容,但受“越加越多”这一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有的学生对“2+a>2”这一表述仍会作出肯定的判断。第三,新知识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学习者重构新材料意义时把它与原有观念中某些不科学的内容建立了联系。如,有的学生学了加法交换律,但面对“2-3+4”时却认为这题没法算,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加法交换律与两个数的次序是无关的。

(二)正规途径获得的有关知识的遗忘

新知识的学习需以学习者具有下属知识、技能为基础,它们是学习的一个前提条件。即使有关知识、技能已通过正规的教学途径获得,但如果发生了遗忘,那么学习者肯定难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如,先前的教学已讲授了圆的周长、面积的含义及计算,但学生忘了计算公式,那么要学习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就会发生困难,如果要学习圆锥的体积就更困难了。

(三)正规途径获得的有关知识不清晰、未分化

现代认知心理学指出,如果个体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知识不清晰、不稳定,就难以同化新知识,即难以为认知结构获得、接纳新知识提供适当的联系和有力的支点,有时会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产生混淆。如在关于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达形式的教学之前,虽然学习者已经比较牢固地掌握了单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达时的构词规则,如果该规则在其认知结构中不稳固和清晰,就会对某些形容词是在词前加more/most还是在词后加er/est来表达比较级或最高级感到困惑。

基于以上对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须全面了解学习者哪些有关知识是通过非正规途径获得的,其中又有哪些是与科学概念相悖的,它们会对新知识的教学造成怎样不当的甚至错误的理解。这样便于教学时注意防止这些不当信息的干扰。

第二,须重视那些与新讲授内容紧密相关的原有观念。在新知识教学前可适当复习相关旧观念,这样可避免原有观念的不清晰、未分化带来的对同化新观念的干扰,也可以防止这些原有观念的可利用性的下降,从而排除了同化新观念的障碍

第三,重视奥苏伯尔提倡的“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运用。当然,运用要有针对性,如果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来说是全新的未接触过的,通常用陈述性组织者;如果新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知识有某种交叉,则运用比较性组织者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