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观辨析

价值观辨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德育心理学领域中,价值观辨析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到了德育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这一理论主要通过价值观辨析与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在价值辨析过程中,学生可以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并能了解其他人持某种价值观的理由,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当然,价值观辨析理论的对价值观念不辨好坏,只是一概予以承认的态度,显然是不可取的。

五、价值观辨析

青少年学生的不良态度与品德大多起因于自身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或者价值观念模糊、混乱,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来辨析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心理学家提倡的价值观辨析。

在德育心理学领域中,价值观辨析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到了德育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这一理论主要通过价值观辨析与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价值观辨析理论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潜能,由于它不能一开始就被人清醒地意识到而难以指导人的行动。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能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环境影响或成人帮助下对它们进行一步步地辨析。辨析的基本形式是使个体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它的根本点就是帮助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辨析和实现他们的价值观念;开展交流,鼓励学生辩论自己的价值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以及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价值观辨析理论在对个体价值观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发展了许多应用性赋值策略。这些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大组或小组讨论;个别作业和团体作业;假定的、设计的与真实的两难问题;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及个人日记与交谈等。

以上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是针对个体的“辨析反应法”,即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兴趣及活动的时机,做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说所为作进一步的省察与探讨,达到辨析或养成价值观的目的。

团体适用的技术也很简单,如,“排等法”就是事先由教师或同学编制问卷,每一个问题均有三四种供考虑的对象,请学生按重要性排序;排序完毕后,可请七八个学生报出他们自己的排列方式,并展开全班讨论。又如,“价值连续统法”就是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长线,先提出一个涉及不同价值观的问题,再由教师或同学决定两个极端的立场,然后在长线上再画出几个分点以表示其他的立场。这时教师可找几位愿意表达意见的同学,将自己的姓名写在横线的适当点上并简述其立场,待全部选定后再组织全班讨论。在价值辨析过程中,学生可以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并能了解其他人持某种价值观的理由,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

然而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任何一种观念要想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和七个子过程。

第一阶段,选择阶段,具体包括三个子过程。

(1)自由地选择: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你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这一想法的?”

(2)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让学生思考“在你产生这一想法之前,你常考虑其他什么事情?”

(3)对每一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之后选择:让学生考虑每一可选择途径(想法)的后果将会怎样?

第二阶段,赞赏阶段,具体包括两个子过程。

(4)喜爱这一选择并感到满足:让学生考虑“你为这一选择感到高兴吗?”

(5)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让学生回答“你会把你知道的选择途径告诉你的同学吗?”

第三阶段,行动阶段,具体包括两个子过程。

(6)按这一选择行事:教师对学生说“我知道你赞成什么了。现在你能为它做些什么吗?要我帮忙吗?”

(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教师问学生“你知道这一途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吗?”

这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也是一个赋值的过程,个体只有从头到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具有某个价值观念。

从以上七个环节来看,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其次,教师必须无判断地、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感情、信念和观念;最后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组织集体讨论以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一切抉择都得由学生自己作出。

总之,价值观辨析是一种不靠强硬灌输、死板说教的诱导性的品德教育方式,它是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其已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道德教育方法。他们所提出来的具体策略和技术,不仅教师易于掌握,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从价值观辨析的效果看,它可以直接导致道德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实验证明它在促进课堂行为、提高自我认识、改变社会态度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成效。

价值观辨析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个体的价值观念是在自身的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中,在不断的辨析过程中逐步清晰、稳固的,从而真正起到指导行为的作用。他们主张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整理他们的价值观念体系。因而,教师只是一位指导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或监督者。

当然,价值观辨析理论的对价值观念不辨好坏,只是一概予以承认的态度,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辨析水平上,还应该让学生去评价各种价值观念本身的价值,从而让学生自觉地选择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价值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