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议我院大学精神的培育

浅议我院大学精神的培育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多科性一般本科院校。因此,构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学精神既重要又非常不易。考虑到历史与现实,传承与现代,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校风可用“厚德、博学、创新、笃行”来表述。我们的学院,尤其我们学院的教师,要做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优良道德的楷模,并以之教育和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祖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浅议我院大学精神的培育

刘仕筠

一、大学精神及其作用

大学精神,是在一所大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思想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也就是说,大学精神的形成,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理念的指导,经过所在大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长期培育,逐渐积淀而成。大学精神体现的是一所大学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是一所大学的文化精髓和思想核心。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指导,是一所大学的精神生命之源,是一所大学的校魂。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如下:

(一)大学精神的导向和规范作用

大学精神对大学的导向和规范作用,犹如一个人的精神对其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大学精神建立在对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有着稳定而丰富的内涵,是大学在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成果,是大学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凝结。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又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式,约束和导向着大学人的行为。大学精神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是无声的,却是巨大而又恒久的。对办学历史不长的大学来说,这种规范和导向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精神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主要在大学高层起指导作用,体现在一所大学的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上。如办学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发展思路、规章制度、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同时,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的全体师生的教育、科研、管理、服务行为也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以校训为例,一所大学的校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最能反映一所大学的特色,最能为全体师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一种无形的规范力量。

(二)大学精神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当今世界,人类的物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烈。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欲求,政府和民众更看重大学的商业价值,希望大学成为推动经济前进的动力源。大学同其他社会机构一样,植根于社会,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但大学与其他社会机构在受社会影响方面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大学具有独立人格特质,秉承自己的精神价值,不随波逐流,既保持自己的独立自尊,又推动和引领社会前进。所以,大学的精神,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正确的发展理念,逐渐化为一所大学全体人员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和难以移易的信念。这种信念烙印着该大学的发展轨迹,承载着该大学的形象和声誉。这种形象和声誉可以对大学的全体人员产生凝聚力和归宿感,让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有共同的魂,从而激励他们为大学的发展繁荣努力工作。

(三)大学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精神力量富有渗透性。这种渗透性实质上是思想感情、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启迪、感化、陶冶作用。大学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使深居其中的师生内化为个人品质,表现出与大学精神内涵一致的行为。大学精神在一所大学内形成一定的氛围,促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可以是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积极影响,也可以是个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全体教师的治学思想,治学态度,严谨作风和模范行为对一届又一届学生起着表率作用。这种影响潜移默化而又细致入微,其作用和效果是潜在的,但却是恒久的。总之,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的灵魂。

二、我院大学精神的构建

一所大学就是一部历史。但大学的历史是该大学各个时期的师生不懈奋斗,努力创造的。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开拓。今天的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知识,服务社会的重托,承载着历史赋予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构建和发扬大学精神,不仅是大学自身发展的现实追求,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大学精神在构建与形成的过程中,既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具有一所大学独有的办学理念、群体意识、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等方面的个性与特色。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与风格。大学精神所蕴含的特色,是一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对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符合教育规律,利于自身发展的个性风格的自觉追求,是一所大学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外部条件,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校管理和人文精神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鲜明色彩。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多科性一般本科院校。在构建我院的大学精神中,一定要突出我们鲜明而独特的信息科学技术特色和以之为手段的气象特色。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一提到信息科学技术,人们总把它同高科技、现代化、知识经济联系在一起。因此,构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学精神既重要又非常不易。为此,我打算从校风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求教于大方,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考虑到历史与现实,传承与现代,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校风可用“厚德、博学、创新、笃行”来表述。厚德,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道德。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我们的学院,尤其我们学院的教师,要做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优良道德的楷模,并以之教育和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祖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博学,不仅指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面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以及消费之上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创新,就是勇于探索与突破,具有创造和创业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倡导构建创新型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以信息工程技术为特色的大学人,要着力培养与实践创新与创业精神,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概括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笃行,就是要求我们树立远大志向,知行统一,躬行践履,埋头实践,奋发有为,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多作贡献。

为体现校风精神,学院应指定相应的教风、学风和领导作风。教师的教风拟表述为“学研精深,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学养精深,研习过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是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强弱,学术为基;学术兴衰,教师为要。但科研仅是大学教师完成教育的必要前提,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学术为基,育人为本。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生做人、教给学生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工作的准绳。学生的学风拟表述为“勤学笃行,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勤奋学习、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坚持实践、要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与能力,站在时代的前列,满足社会的要求,在社会服务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领导作风可分为领导集体的作风与领导个人的作风。领导集体的作风可表述为“团结奉献,科学管理”。领导个人的作风可表述为“高尚人格,满腹经纶,开拓进取,谦恭为人”。这就要求学院领导层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发挥管理这种生产力的作用。在知识密集的大学校园推行知识型管理。在管理中以知识为核心,重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建立知识型组织结构,重视知识的价值,发挥群体的智慧,提高学院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三、大学精神的培育

大学精神是在正确的大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大学人的长期构建、培育、坚持而形成的。大学精神是大学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具有很强的自为性,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培育、传承和示范,才会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成为一所大学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如何培育呢?

(一)领导层是关键

领导层的构建与培育,是大学精神形成的关键。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形成,都留有杰出校长们的创造与辉煌。蔡元培校长当年一手构建培育起来的北大精神,至今熠熠生辉。大学精神的形成,校长和领导层的治校思想与理念是关键。大学精神涵盖很广,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等诸多方面,又体现在一所大学内的物质层面,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而这些都需要大学的领导层去掌控而又必须由他们来掌控。大学的教育管理要求做到发展之真、育人之善、办学之美的艺术结合。发展之真,就是要求人们认识到“公园不是校园”,“大楼不是大师”,“数量不是质量”。一所大学,必须软硬件俱佳。育人之善,就是要求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生为本、以德为魂、以勤为径、以创为先、培养知识能力过硬,受社会欢迎的合格毕业生。办学之美,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教授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管理增效之路。大学校长是熟悉大学教育,能把握大学发展和管理规律的智者,一定能把大学发展之真、育人之善、办学之美和谐而又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把它们内化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大学精神。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

努力建设大学精神的载体——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既是大学师生传授和获取知识的圣殿,更是大学师生的精神家园。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充分体现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大学的校园文化也处处弥漫着大学精神。身居其中的大学人不知不觉地就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就是要建设一个宽敞、舒适、绿化、美丽的校园环境。而且校园环境要匠心独运,体现一所大学的个性、特色。信息工程学院,就要处处突显信息科学技术的特色。二是制度层面。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校训校风规定等都要体现本校的大学精神。三是精神文化层面。就是大学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既要浓烈又要体现本大学的精神。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浓烈的校园文化中,经受潜移默化地熏陶,毕业后,又把体现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带到社会,影响他人。

(三)大学师生的努力

大学师生身体力行,共同培养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塑造与培育,是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是大学精神的主要依托和载体,大学精神的培育教师责无旁贷。大学精神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具有一定大学教育观念的教师的价值准则,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上。大学精神的传承也要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身体力行和示范引导。学生虽然只在学校生活几年,但他们是学校的主体、主人,他们既是大学精神的接受者,也是大学精神的培育者。大学教师与学生应在平等和谐,充满人情味而又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亲密的、互助合作的关系,共同探讨生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万物的真理。这种师生关系的确立、巩固与代代相传,不仅是大学精神酝酿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大学精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化树.大学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 赵恩平,曾柳,姜孔桥.论北京化工大学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 方展画,颜丙峰,宋广文.大学精神:大学生命的灵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

[4] 陈国锋.培育、建设大学精神的若干思考[J].理论月刊,200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