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及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及方式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否能达到其教育目的,学生表现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其一,综合实践活动定位于体验课程,具有体验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是实施其课程的主体。可见,学生表现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这一问卷同样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程度。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及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表现、师生关系以及课程实施的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

(一)学生表现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否能达到其教育目的,学生表现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其一,综合实践活动定位于体验课程,具有体验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是实施其课程的主体。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其二,学生表现是反映其课程实施过程及结果的一面镜子,要知道活动过程情况与效果必须得借助学生反馈的信息;其三,学生表现是检验其课程计划指导是否科学的重要尺度,所反馈的信息是衡量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又是重新设计活动的参照系。可见,学生表现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表现的评价可以从:活动技能方面的表现、活动品质方面的表现两方面进行评价。

l.活动技能方面的表现

活动技能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一个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程实施的进度,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与一些学习工具的使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课程的实施进程和成功与否。对学生活动技能表现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见下表:

小学生活动技能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表

img35

2.学生活动品质方面的表现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品质表现主要是指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度、合作度和创造性的表现。

(1)学生主体性行为表现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参与表现是主体性行为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了凸显参与的重要性,故参与作为学生表现的评价指标从主体性行为表现中分离出去,另外对其进行评价,在此对小学生主体性行为的其他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的参与度的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是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形成自己的见解。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参与前的素质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的一次实验说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要优于学生被动参与的学习效果。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均表明:学生参与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学生参与度的评价,可以考虑的评价指标如下:学生参与的时间,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深度。

①学生参与的时间

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总时间与频次应占每个学生全部参与活动时间次数的大部分以上,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率应达90%以上,学生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小学生主体性行为的评价表

img36

②学生参与的广度

*根据各地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探究,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全程参与和全员参与;

*学生参与活动是否延伸到校外、社区等等。

③学生参与的深度

包括高水平认知和情感因素投入。

其一,学生参与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次数;

*学生活动有创意的次数;

*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能否综合各方面相关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综合问题的次数;

*对于开放性问题活动,学生提供多种方案或方案的次数。

其二,参与过程中情感因素的投入。

*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

*是否为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而努力;

*是否积极地收集资料;

*是否积极分析处理资料;

*是否参与课题的选择;

*是否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

*是否在参与中不怕困难和辛苦;

*是否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控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是否对自我活动进行主动评价与自我评价。

(3)学生合作性行为表现的评价

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小学主要以小组、班级等群体活动为主,个人的独立活动为辅。这样,小学生的合作性也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好的活动是师生、生生共建活动主体的过程,它通过丰富多样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合作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应该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实质性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合作性可以用以下的描述性评定量表进行评价:

合作标准的一般评分规则:

① 积极互赖

4分:学生知道不仅要为自己的活动负责,而且还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负责,经常付之行动。

3分:学生知道不仅要为自己活动负责,而且还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负责,但不是经常付之行动。

2分:学生知道要为自己的活动负责,而且还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负责,但行动上只对自己负责,很少对别人负责。

l分:拒绝为其他同学负责,或是对自己的活动也不负责。

② 个体责任

4分:积极帮助小组确定目标。

3分:表示对小组目标达成的承诺,并有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

2分:表示对小组目标达成的承诺,但对分配的任务未尽责。

l分:没有为小组目标达成做任何事或与小组目标背道而驰。

③ 相互作用

4分:乐于相互帮助,主动配合,能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

3分:相互帮助,主动配合,能较正确地对待不同的意见。

2分:被叫到时才帮助别人,但能容忍不同意见。

l分:不参与帮助配合或无视他人意见,无法容忍与自己不同的意见。

④ 社交技能

4分:积极促进有效的小组活动,在表达想法和意见时经常顾及别人的感情和知识面

3分:较主动地参加小组活动,在表达想法和意见时偶尔顾及别人的感受和知识面。

2分:被动地参加小组活动,在表达想法和意见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知识面。

1分:不参加小组活动,在表达上根本无视别人的情感与知识面。

⑤ 小组加工

4分:积极帮助小组指出活动中必要的改进或修正,并为之努力。

3分:帮助小组指出活动中必要的改进或修正,并为之努力。

2分:被叫到时才帮助小组指出活动中必要的改进或修正,但参与不够。

l分:即使被叫到时也不帮助小组指出活动中必要的改进或修正,拒绝参与。

⑥ 个体作用

4分:在组内有效地起着多种作用。

3分:在组内有效地起着两种作用。

2分:在组内起一个或不止一个作用,但第二作用未成功。

1分:拒绝在组内起任何作用。

⑦ 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4分:积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并有领导才能,在活动中利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

3分: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有一定的积极性,不怕困难,能坚持完成任务。

2分: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但不妨碍其他同学间的合作,对困难有顾虑,但能接受他人帮助并完成任务。

l分: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并妨碍其他同学合作,意志薄弱,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附注:总分28分,分值越高合作性越强)

(4)学生创造性行为表现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课程实施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在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有无创造性行为表现。换句话说,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性行为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课程的实施,影响着实施的效果。对学生创造力的评价一般采用发散性思维测验、态度与兴趣量表、人格量表等,但这些手段并不太适合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学生创造力的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活动及解决问题有无独创性和解决问题的质量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创造性行为的表现。

一方面,关于实施中学生活动有否独创性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考虑:

①对于老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学生提供了几种解答;

②对于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学生解答有创意的次数;

③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次数和发现有创意问题的次数;

④活动中有多少时间用于集体自由讨论;

⑤活动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研究。

另一方面,关于回答、解决问题的质量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是否从多维度思考问题:

②对解决的问题是否分析得深刻;

③对自己解决问题方案的表达是否丰富、流畅;

④解决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独创性。

(二)教师表现的评价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起主动积极辅导和管理的作用,也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教师实施课程水水平的高低,教师实施课程的参与度和实施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行为表现的几个方面。

1.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水平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在不同水平上实施,教师实施程度越高表明实施的效果就越好,实施就越成功。关于测量课程实施的程度,很多学者主张应用(课程的使用水平)问卷去测量。笔者认为这一问卷同样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程度。 用这一问卷考察课程实施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八个水平。

img37

2.教师参与度的行为表现的评价

对教师参与度的评价是课程实施教师表现的重要方面,可用以下量表对这一维度进行评价:

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评定量表

img38

注:(1)优、特性:积极主动参与。表现:承担主要的领导角色,有充分的准备去倡导并规划活动方案监督成果并在需要维持团队活动效率时采取措施。

  (2)良、特性:主动地参与。表现:成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愿意组织和领导不同形式的活动。

  (3)冲、特性:最低限度地参与。表现:只承担有限参与的角色,在参与中倾向于不抛头露面。

  (4)差、特性:不参与。表现:不参与或达不到最低参与的水平,倾向于回避。

3.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行为表现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也是制的课程实施的重要方面。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行为表现可以从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是否贯彻了创造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来评价。在此,笔者把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原则引申为评价标准。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原则为:

(1)提供自由、安全、民主、合作、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气氛。

(2)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但保持“动而有节”的原则,既不太放任,也不会过于严肃。

(3)教师要经常应用开放性或发戳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集体自由讨论,想出大量的意见或构想。

(4)重视学生所提的意见,并支持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

(5)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并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

(6)不排斥学生的失败或错误,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

(7)鼓励学生尝试新经验的勇气,多从事课外的学习活动,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

(8)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能分享全班同学创造的成果。

(9)教师的教材教法要多变化,尽量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10)对于学生的意见或作品,不应立刻下评判,当意见都提出后,师生再共同评估。

(11)评估意见时常问学生下列问题:是不是新的、与众不同的意见?这个意见实用性如何?可不可以解决问题?这个意见是否比原来或以前的意见更好?

(12)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运用社会资源

(三)师生关系的评价

1.师生关系的评价

研究表明:课程实施中教师采用民主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而权威或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学习有不利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学科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不同,真正地体现了一种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由传授者与被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与被促进者;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与被引导者;教师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重视教师“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是否真正实现了以上师生关系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对师生关系的评价可用以下量表进行:

img39

注:总分20分,分值越大,越趋于理想状态。

2.生生关系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定位于体验课程,在小学阶段这种课程的实的主要是以学生群体为主进行,这样,在活动过程中生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课程的实施结果。如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性中论述的那样,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对问题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合作已在学生这一因素中分析评价过了。故在此侧重于以互动来对生生关系进行评价。以下评价表可供参考:

儿童互动观察表

img40

(四)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凸显其过程性,更加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淡化课程实施的结果,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果。尽管课程评价的“绝大多数研究文献都不包括对实施结果作评价以及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还是把课程实施的结果作为课程评价内容,除前面所说的对实施过程与实施结果分开评价力显过程性之外,还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行文的完整与方便;其二是力争强调过程性评价的同时兼顾结果的评价,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仅只顾“耕耘”还要看“收获”。 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结果给予评价:其一为课程目标达成与否;其二为集体、个体有无进步。

1.从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否来看课程实施的结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笔者认为可以用考试测验的方法对其评价。其中可以用纸笔测验的方法评价涉及这些目标方面的认识领域,可以用表现性测验来评价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表现性测验评价不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活动或创作一个作品以证明其知识与技能,而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表现其所知所能的一种评价。至于课程目标中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可以从分析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个体的各种表现,综合分析进行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达成与否。最后,综合三个方面目标的评价情况,形成目标达成的报告并做出价值判断。 在这一判断过程,主要取决于操作、动手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关认知领域的测验在这一判断过程中所占的分量应是较少的。若课程目标达成,则可认为课程实施结果是理想的。反之,则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结果不理想。

2.从实施后集体、个体有无进步来看实施的结果

(1)集体的进步

主要有学生团体、班级和整个学校有无明显的进步,主要包括:

①学生团体凝聚力增强;

②班级的荣誉感增强;

③校风有积极的改观;

④学校形成了特色;

⑤产生了优秀的班集体;

⑥所有学生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观。

(2)个体的进步

对个体进步的评价,可以根据对实施前后“学生成长档案袋”与“教师教学档案袋”的对比分析来反映学生和教师进步的情况。如可以用以下学生评价表与教师评价表中的各项内容,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实施前与实施后评价结果的比较,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进步情况。

学生评价表

img41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结果的表示

课程实施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实施结果也最终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可根据以上评价形成一个关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结果的书面报告。报告应明确包括以下内容:①学生已养成的态度和习惯。②学生能够运用的操作技能。③学生已掌握的各种知识。报告还应指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处的水平和层次,其中水平有综合实践活动的等级水平和学生个体进步情况的等级水平;层次包括:①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有关目标的层次。②已经达到和实现的目标的层次。③仍处于某种回标之下有将于进一步努力的目标层次。把这一形成的报告和学生成长档案袋装订在一起,进而使这一报告的形成更具有说服力,把它作为课程实施的结果呈交有关人员。

img42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及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实施使用策略上需注意的是:

(一)善于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终结性评价属目标管理评价,形成性评价属过程管理评价。在评价中,终结性评价能对目标达成度进行终结表述,形成性评价能充分显示目标实施的状况,是构成终结性评价的可靠基础,能增强终结性评价的信度。通过系统观察,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观察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或通过学生谈话等形式,直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来收集各种评价信息,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根据教师制定的评价计划进行观察,从中不断积累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信息和资料。

(二)注意将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静态评价在评价时不考虑被评价者的背景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只是评价其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中的现实状态;动态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注意其发展的潜力和发展趋势。“合格率”属静态评价,“提高率”属动态评价。静态和动态两者兼顾的评价,可使被评价者既看到进步而不至于妄自菲薄,又看到差距而不故步自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过程评价。多样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现性评价。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的一个小结,也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三)强化多元化评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多样化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多元化、动态的,既包含学生的评价,也包含对教师的评价,还包含对课程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把评价过程与实施过程融合在一起,将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结合起来,他评与自评结合起来,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合起来等,最终形成指导、学习与评价的一体化。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可以是小组活动或师生互评,还可采取由家长或社区介入等多种民主评议方法。在主题类学习上评价可采取档案袋评价的形式,通过填写评价卡片,全面展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综合活动主要采取活动小结的形式,通过对每次活动的小结,反思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结果,达到总结与反思的目的。在具体操作要求中,主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学间互评)、行动观察、行动记录、角色扮演等定性评价方法,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同时做到自评、互评相结合。具体评价操作时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记录打分,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实验、习题进行描述性评价,老师记录力求及时公正,小组互评可以是学生之间互评,将评价项目和标准等制成表格形式,由学生互助评价后填写;或是由组长主持的互评活动,并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提出观点或意见,师生合作,完成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