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疾病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疾病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上述疾病是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疾病。因此,龋病在儿童青少年学生中较为多见。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迄今仍是对贫困国家和地区儿童健康和生存的主要威胁。由于摄食过多和运动缺乏引起的单纯性肥胖正成为当前儿童青少年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四)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疾病

国务院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指出“学校应当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卫生部、教育部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92年联合颁布的《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学校要以沙眼、肠道蠕虫感染、视力不良和近视、龋齿和牙周疾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和肥胖为重点,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筛查和防控工作。由此可见,上述疾病是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疾病。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蛔虫感染、沙眼、贫血、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学生中的肥胖患病率迅猛上升,不仅严重危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而且明显增加了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等成年期疾病的发病隐患;近视防治和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学生中的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以及吸烟、酗酒和药物滥用等健康危险行为的报告率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表彰会”在肯定学校卫生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鼓励学校卫生工作者再接再厉,继续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列为新世纪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以应对近年来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学生常见病疾病谱的重大变化。

目前来说,我国儿童青少年学生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类:

1.视力不良与近视、弱视

用远视力表检查视力,凡裸眼视力低于1.0(对数视力表低于5.0)的称为视力低下。各种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和其他眼病均可造成视力低下,但大多数由近视引起。据调查,在视力低下中近视所占比例,小学生为50%~60%(其余多为生理性远视),中学生为70%~90%,大学生达90%以上。近年来由于学生升学压力增大,各种电子视屏的广泛应用,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多,户外体力活动减少,加上用眼习惯不良,近视发生率持续上升。

弱视也是损害儿童视力的一种常见眼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裸眼远视力小于等于0.8并且不能矫正到正常,多发生于视觉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早期发现是关键,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发现可疑患儿及早送医院进行屈光和眼位检查,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2.龋病及牙周疾病

龋病是牙齿在身体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逐渐发生硬组织软化和有机质溶解,使牙组织受到破坏、缺损的一种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牙萌出后2~4年内龋患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这说明在牙釉质表面的成熟过程中容易患龋。因而,2~14岁在整个儿童少年生长过程中,既是乳牙,也是恒牙的患龋敏感期。其中6~8岁期间龋患率的下降,是因为乳恒牙交替而出现的假象。实际上,在该年龄期的前后5年左右,都是龋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龋病在儿童青少年学生中较为多见。

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青春期牙龈炎高发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年级,其病因与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更主要的是未有效刷牙而导致的牙菌斑堆积。聚集在口腔内的细菌引起牙齿周围组织结构的炎症和毁坏,表现为刷牙和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牙龈肿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等。

3.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迄今仍是对贫困国家和地区儿童健康和生存的主要威胁。据1993年WHO《全球儿童生长调查》,亚洲和非洲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我国每5年进行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也发现7~9岁儿童轻度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3%。儿童生长迅速,热能与营养素需求量大,如长期进食量过少、不恰当地节食减肥,可导致蛋白质—热能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和低体重。

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是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学生人群中常见的营养不良。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以大量饮料代替食物等等,都可以引起膳食维生素、铁、锌、钙等元素摄入过少,导致营养失平衡。

营养性贫血是中国政府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首,也是WHO认定的四大营养性疾病之一。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对铁和优质蛋白质的需求量很大,月经初潮以后的少女更需要及时通过膳食补充铁和蛋白质。贫血不仅会阻碍生长发育,导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更会影响认知功能。贫血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差,烦躁易怒,学习效率下降,免疫功能也下降。

由于摄食过多和运动缺乏引起的单纯性肥胖正成为当前儿童青少年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国际肥胖专家工作组(IOTF)提供的数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疾病负担报告,全球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已接近10%。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肥胖检出率还很低,但是90年代开始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迅速增加,特别是1995年以后,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成倍增长趋势,部分大城市男小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已超过1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部分发达地区乡村儿童中的肥胖率增长趋势也不容乐观。肥胖会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带来诸多不利,更会使其在生命进程中过早地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性肝病等,降低生活质量,缩短寿命。因而,预防和控制肥胖理应成为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4.各种急慢性传染病

学校场所中,人群高度密集,集体活动频繁,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广大儿童青少年普遍对多种传染病易感,加上近年来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繁,很容易导致传染病在校园内的发生和传播。一旦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爆发,将严重威胁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学校、家庭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近十年来,学校传染病疫情爆发的典型案例有:SARS在校园的蔓延,学校手足口病和水痘流行,甲型H1Nl流感爆发等。自1992年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实行以来,学校学生的沙眼检出率明显降低,但也要防范沙眼的卷土重来。2010年3月开始全国多地曾爆发聚集性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这也提示我们,学校红眼病防治工作不容松懈。

5.脊柱弯曲异常

脊柱弯曲程度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称为“脊柱弯曲异常”,通常由于习惯性姿势(站姿、坐姿或走姿)不良、课桌椅高度与身材不符合、缺乏体力活动、营养不良或体质较弱等因素所导致。中小学生的脊柱弯曲异常大多数属于姿势性,以左右两侧神经肌肉不协调和不平衡为主要特征,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姿势和体态,妨碍内脏器官的功能和发育,并且容易使学生疲劳,降低学习效果。

6.睡眠障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课业负担的繁重,电脑和网络的普遍使用,儿童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压力。如果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或者沉溺于上网、聊天和游戏,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睡浅,晨起困倦,整日昏沉欲睡,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还可产生抑郁和焦虑等悲观情绪,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现已成为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