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未知境界”的艰难抉择

对“未知境界”的艰难抉择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一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由于认识程度的偏差,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表现,这应该为校长、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领导所理解,也是能够理解的。“未知境界”,这是教学认知中的一个话语,是指教师的固有的自我认识系统处于一些认识新质的包围之中,它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事实、材料、现象,由大量的问题、困惑、矛盾、悖论、无解等组成。

3.对“未知境界”的艰难抉择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反思即发展。这一命题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却并不容易为教师自己所接受,理论上的迷惘、实践中的困惑,材料提供的困难、组织方式的缺陷,这些,就构成了反思教学中的“未知境界”。

(1)理论的迷惘

固有的教学观念被深深地植根于教学行为之中,它来自于教师长期积淀的经验、习惯。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成长所要越过的“第一道门槛”。

对于理论性反思、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更新,认识是多样性的。一些教师认为理论就是一整套被系统化了的知识,显得抽象、空洞,以概念去演绎概念,要么把理论性反思看成是固定格式的,确定的和不容怀疑的,要么将其看作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是“一只用来做表演的道具”。

这是两种极端的看法,是对理论性反思作用的误读。可见,教师要主动地进行理论性反思并不容易。

单纯地着眼于教师某些不合宜的行为习惯的改革,不在观念或理论的深处进行思索,离开了自主意识的建构,都是不能奏效的。观念是一种主体意识的建构,是经过个人经验提炼后的观点和信念。观念在较长时间、认知环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落实到行为实践上,就导致了一种习惯、一种惰性的诞生。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要改变一个人的某种习惯、个性和生活方式,从外部驱动力入手,并不容易,“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在理论性反思之后,旧有不合时宜的、被“革除”了的教学行为依然出现,一些现象依然会“东山再起”,其实,这就是在观念支配下的习惯使然。

还应该看到,如果把理论性反思的努力集中在抽象演绎的方式上,缺乏与行为习惯反思相结合的力度,是低效的。因为,纯粹以演说、讲座、报告方式对过时教育观念的改造、更新,这实际上是流于空泛形式,反思缺失了实践的应力作用,反思者难以从认识内部去把握和接受。“形而上”的理论性反思,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2)实践的困惑

教学反思,难在哪里?

认识客观世界、认识教学的真谛显得并不容易,认识自己就更不容易。教师对自己行为方式的反思面临着这样的实际:对反思的拒绝。“不然,请你来试试看。”这是一些教师在自我省察教学过程不足时,总是持这样的话语。

对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循环,就容易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境况,在教学的自我省察中显得很“固执己见”,这当然不大可能会有所“发现”了。除非受到有意的挑战或在实践中碰壁,否则难以改变。教师要对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依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诚然,对教学经历的自我认同,对自己教学的过去和现在持一种肯定的认识,是为了未来教学的发展,是在态度上对自己教学人生的敬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教师所必需的。反之,不能肯定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难以建立起自己的成就感,教学建构就是一句空话,这对教学反思也是不利的。但这里边有一个“度”的认识问题。如果总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理解为自然过程,顺其自然地发展,显露出来的缺陷或不足是自然的、无关紧要的,则也不利于提高和发展。

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一旦形成某种结构性联系,即是教学的必须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结构性联系在任意条件下都有利于教学专业发展。

对于一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由于认识程度的偏差,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表现,这应该为校长、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领导所理解,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我们看到:在今天的教育现实之中,做一名中小学教师,实在是不容易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教师们自己知道得最完整,最有“切肤的感受”。

启示:只有理论和实践能够统一、能够被自身认同、被看成“是自己的事”,自我觉察到问题的存在而需要引起正视,在这种情景下,教师的自我反思才是可实施的工作,能够通过反思辩证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重构教学专业发展。

(3)优秀教师的问题

问题:作为教学成功者,优秀教师是怎样进行自主反思的?

反思是省察,是追寻,是积极的自我否定。尽管如此,其过程依然要带来一些不适应的心理感受,对优秀教师也是如此。

对于优秀教师而言,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必须引起思考的:

——时代的要求。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教育民主化的兴起,师生平等、课堂协商、教学民主的氛围逐渐浓厚,教学理论上的更新速度快,主体教育、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和谐教育等在不断地提出,以及反思作为教学建构生成途径的理念确立等。这些,是时代发展趋势对包括优秀教师在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初入道者”的挑战。在信息化社会进程中,大众传媒的功能日益增强,一些理论认识、新观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内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教学的“初入道者”在这些方面很有优势,“好课在新手中产生”已经并不鲜见。这就打破了优秀教师在传授知识中的垄断地位,使专业权威的维护与发展变得日益艰难,优秀教师的知识权威性正在变得不明显。这些,是优秀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自我封闭性。一些教师,尤其是一些优秀教师由于自己的业绩所在,容易“自我陶醉”其中,还可能按照既有模式去追寻教学效果。一些优秀教师,由于“骄人的成功”,不情愿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理论和教学行为,不去怀疑自己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也不怀疑自己教学观念的创新价值。在反思教学面前,就势必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观念的僵滞,其实践的合理性成分就不自觉地减少了。

——知识结构陈旧。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本体知识、条件知识、情景知识上的捉襟见肘的现象时有表现出来,许多优秀教师也面临着这样的事实。如果优秀教师不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却一味地维护自己的知识权威性,其结果可能是导致学生、环境的拒绝、不认同,其知识权威反而会下降得更快。

(4)“未知境界”说

“未知境界”,这是教学认知中的一个话语,是指教师的固有的自我认识系统处于一些认识新质的包围之中,它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事实、材料、现象,由大量的问题、困惑、矛盾、悖论、无解等组成。关于某一材料的认识既是新质又不完全是新质,“似曾在哪儿见过”,却其中包含着未知的成分。对于某一事实和实践,自己的看法是不能完全认同,却又承认其中的许多部分是合理的;对于某一理论和行为,可以部分地领悟却又不能完整地理解;对于一个教学问题、材料,似乎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却又不能流畅地通过认知给予表达。

教学反思,应该使教师重现理论与实践两者中的问题,重新唤起自我审视、实事求是、冷静思索的工作意向和学问品质。即是:教学反思必须是科学的、真实的、审慎的,它来自于教师自己的需要,是一种教师教学心理内部的自我否定,也是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需要、觉醒产生于在原认识体系和新理念导向下的矛盾的两面性,在实践中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困惑、迷茫。在操作过程中,事实范式应随着教师自身教学实际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有这样,自我行为的取向才有价值。

在反思的作用下产生的“未知境界”,既是教育理论迷惘的反应,也是教学行为实践困惑的表征。反思,作为对教育理论、教学行为的自我审视,必然产生认识的游离、重新取向、定位,只有以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困惑作为反思材料,作为自我审视的基础和前提,才是有效的。

应该承认,人的认识是有层次性、有阶段性的。在追寻专业发展建构的教学反思之中,要充分认识教学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个层次又一个层次地推进。当人的认识还没有达到新的层次水平时,就需要用旧的层次去诠释无知境界,研究新的材料、现象。

现代教学中的教师,应该是一种新型意义上的“学习型教师”,要以“去同化—平衡—互反”的认知方式来建构适应时代与环境的教学思维,具体处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同事提出的不同见解,接纳领导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在反思中,多视角、大视野、多元性地思考问题,主动求异,追寻发散,通过顿悟、直觉、灵感、想象的思维途径,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思维,走向教学的个性化、风格化。

课例:老师,请你克制……

某班上有这么一个学生,在一次上数学课时不知是什么原因,注意力不能集中,表现出不时地向教室门外张望,伴随着不自主的体姿、偏头,目光在教室里无意识地游弋着,一直没认真听讲。教师提醒他,就请他站起来回答一个问题,谁知他满脸怒气站起来,紧闭着嘴。

教师只好请另一位同学回答,并让他好好听着,可就在那个同学回答问题时,他竟小声地嘟哝着什么,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教师被他这种不寻常的行为激怒了,走到他面前,用命令的语气高声说:“你给我站起来!”在充满火药味的语气里,全班五十多双眼睛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只见他一动不动地靠在椅子上,丝毫没有执行“命令”的打算。

“这不是存心和我作对吗?迁就吧,岂不等于宣布我的懦弱和无能。强制吧,其后果设想也未必很好。我陷入两难之中。看看同学们的目光和神色,有的表现出担心,有的体现出渴求,渴求我息下怒来讲。这时候如果我硬要他站起来或把他弄出教室,虽然自己的面子好看了,可这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而且全班的时间损失也是很大的。最终,理智终于战胜感情,我毅然做出了‘要忍让,要宽容’的决定……”,事后,该教师在《课后记》里这样写道。

当时,教师对同学们说:“××同学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站起来,我想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原因,老师现在还不了解,课后问问再说吧。现在,我们继续上课。”随后,一切又恢复了课堂的正常秩序。这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却一下增强了许多,从小组发言看,学习内容弄懂了,先前的遗漏也几乎补上来了。

课后,教师找到了他,还没等教师开口,他就低下了头说:“老师,谢谢您,我错了……”听到这,教师心里一热,既然学生已经承认了错误,又何必再追究原因呢?于是教师说:“知错是改正的开始,我相信你以后在课堂上会集中注意……”

反思:

——克制是正常教学的需要。由于克制,避免了偶然产生的矛盾的激化,给了学生一个面子,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理,同时维护了教师的尊严,使学生有机会和时间进行自省。通过进一步做工作使这种自省转化为自责,进而转化为自重、自尊,最后达到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少犯错误的目的。

——克制对差生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灵是容易受伤害的,尤其对于差生。要看到,差生行为不规范,成绩差,贪玩、调皮,教师的克制行为多与差生联系在一起。不规范、成绩差可以教育,贪玩也是孩子的天性。差生也有其长处,反应快,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的还有组织能力,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教学,应该扬长避短。对于其在学习上出现的差错和困难,不要随意地指责,教师要克制,多做调查分析。

——克制与批评的结合。批评时言语带刺激性,本意是想让学生上进,但往往事与愿违,受到批评的学生非但没有起色,反而更加自暴自弃,每况愈下。但是,在克制的同时还要坚持正面教育,要有策略方式,并不是放弃批评,批评也是有效教育的方式之一。把克制与批评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趋利避害,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