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是关键文献课应检索与利用并重

利用是关键文献课应检索与利用并重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检索轻利用”不符合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检索是基础 利用是关键文献课应检索与利用并重——兼评花芳的《文献检索与利用》

王 媛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84)

摘 要:论文分析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产生“重检索轻利用”的原因及弊端,通过介绍《文献检索与利用》指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可以做到检索与利用并重,并最终将“文献检索与利用”打造成高校学生提高信息素质、学习科学研究的平台。

关键词:文献课;信息素质教育;文献检索与利用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下简称文献课)的开设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二十多年前,文献课应运而生,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基础,不仅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的有效平台,更为“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做出了贡献。二十多年来,伴随着教育环境和信息环境的改变、信息技术的进步,文献课的发展不断遇到新挑战,课程内容甚至课程名称都随之发生着改变。眼下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电子资源在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网络资源随手可得;用户的行为方式已然发生变化,调查显示64.47%的研究生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得自己所需的文献相关信息。[1]为了适应新挑战,推动文献课的发展,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开设文献课的高校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革,如将项目教学法或目标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将文献课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虽然改革带来了一定的进步,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文献课教学中存在的“重检索轻利用”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 文献课教学中存在“重检索轻利用”的现象

因为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出于教学的需要,市面上的文献课教材层出不穷。笔者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目录中用“文献检索or信息检索”在“关键词”字段进行检索,时间范围限定在2004年之后,系统返回461条记录(2010年9月9日检索)。随后,笔者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目录中,使用“情报检索and教材”在“主题字段”进行检索,时间范围限定在2004—2010,系统返回195条记录。我们浏览了461条记录的“提要附注项”发现此类图书的内容仍偏重于检索原理和文献信息源的介绍、检索,对于文献利用要么干脆忽略,要么就是放在最后一章意思一下,所占比重极低。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反映了教学内容的标准化和再创造。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普查,我们可以说,文献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检索轻利用”的现象。

造成这种“重检索轻利用”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历史原因。在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于1984年、1985年和1992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和《文献检索课基本要求》三份指导性文件,其中提到文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文献与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检索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的使用、计算机检索与数据库检索的方法、获取原始文献的基本方法及初步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虽然在信息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文献课的教学内容也跟进改革了,计算机检索和学习使用各类型数据库的教学比重越来越大,但文献课的教学内容仍主要是基于各类信息源的检索方法。其次大多数高校文献课由图书馆开设,授课教师通常是图书馆员。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员的专业特长是熟悉图书馆的布局结构,了解各类文献信息源的特点及检索方法,而对于如何将所查文献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图书馆员则有不足,不及科研一线人员。

2 “重检索轻利用”现象带来的弊端

“重检索轻利用”令文献课的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文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课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献信息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合理、有效、规范地利用所检文献,既提高了信息素质,又可以学习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文献检索是基础,文献利用才是关键。如果文献课中“重检索轻利用”的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文献课仍仅仅局限于不同类型文献信息源的介绍和检索,文献课的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重检索轻利用”不符合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2]如果学生接受文献课的教育后,只能有效地检索信息,而不能综合评估、合理规范利用信息,这就不能说明其已经具备信息素质能力。

“重检索轻利用”使文献课过于强调文献信息源的学习,令学生对课程失去学习兴趣。虽然教学内容尽量根据选课学生的专业进行了相应调整,令课程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但大量文献信息源让学生招架不住,占据了大量的课程时间。诚然,文献信息源从加工等级、文献类型上可以分出个子丑寅卯,但目前文献信息源大都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使用,数据库的内容虽各有千秋,但后台架构、用户检索界面却大同小异,尤其是数据库的设计通常是面向终端用户的,会配有较完善的用户指南,学生感觉只要把一个数据库讲透,其他的大可在用中学。此外,学生有信息需求时通常依赖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易用性令学生对真正能提高信息素质的文献课丧失了学习兴趣。

“重检索轻利用”不利于文献课课程的长远发展。文献课从诞生之时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文献检索与利用课(1984—1992年)、文献检索课(1992—2002年)、信息素质教育(2002年以后)。[3]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国家教育最高行政部门均曾出台相关文件指导、管理、关心文献课的起步和发展,而从文献检索课过渡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阶段,变化因素太多,教育行政部门尚未出台相关文件。信息素质教育基于文献课教学,又是文献课改革的方向,为了将信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文献课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检索与利用并重。

3 改善“重检索轻利用”现象,使文献课检索与利用并重

改善文献课中存在的“重检索轻利用”的现状,一些文献课教师已经进行了尝试和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相关的教材也已面世,清华大学图书馆花芳编著的《文献检索与利用》就是一本检索与利用并重,以利用文献资料做研究为主线,旨在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优秀文献课教材。

2009年9月第一次印刷时,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文献信息源、电子书、电子期刊、计算机文献检索、文摘数据库、参考工具书、利用文献资料做研究、论文写作与发表、资料积累与管理、版权法与学术规范。2010年7月作者借重印的机会,对目录进行了些微调整,将原来的十章内容归纳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文献信息源、文献检索、资料利用与管理、版权常识与学术规范,使文献检索与文献利用并重的局势更加明朗。每一章均由学习目标、内容框架、正文及习题四部分组成。学习目标提炼了本章的学习重点,内容框架展示了本章的主体内容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一章后所配习题均具实践意义,可供学生实习之用。

与传统的文献课教材相比,《文献检索与利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文献信息源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方式,改以展示完整的利用文献资料做研究的模式和流程,增加了利用个人文献管理软件(如NoteExpress)建立个人资料库等实用的文献利用内容。孙平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这是一本教科书而不是手册,是对知识进行了系统整合和揭示,而不是对现象和功能的简单罗列和演示,系统地阐述了从文献检索到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力图对利用文献做研究的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基本概念和方法与技术的结合,知识教育和实习训练的结合,一般原则和典型案例的结合,信息检索和资源评价的结合,强调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5]

教材是编著者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的结晶,编著者从事文献课的教学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教学心得,为了提高文献课的教学效果不断勤奋钻研,并最终凝结成《文献检索与利用》一书;所讲授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理工类)课程在每学年的教学评估中都获得学生好评。通过课堂讲授、随堂实习、完成课后作业、模拟学术研讨及综合报告的撰写,上过文献课的高年级本科生不仅了解文献、图书馆、因特网,了解本专业的文献资源,掌握文献检索方法,更掌握了利用资料的方法,学会使用个人文献管理软件,做到合理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笔者尝试使用《文献检索与利用》作为理工类文献课教材,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思路清晰,便于利用。在教学中,笔者也尝试加大文献利用内容,减少文献信息源和文献检索部分的学时,增加论文写作与发表、学习使用个人文献管理软件及学术规范等内容,使文献利用的学时与文献检索的学时基本持平。所有这些课程内容在16学时中开展,文献课内容紧凑,学生学习效果好。

4 检索与利用并重,将文献课打造成学术研究训练的平台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责和根本使命。2010年7月,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检索与利用并重可以促使文献课在人才培养中获得重要位置,通过在每学期的教学评估中脱颖而出彰显文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检索与利用并重的文献课可以弥补高等教育中有关学术研究方法课程的缺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明确指出对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生的培养目标都有科研方面的要求,其中“学士学位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6]在人才培养中,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通常需要专业课学习的潜移默化,或选修类似“科学研究方法”等理论课。如果文献课做到检索与利用并重,那么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弥补高等教育中相关课程的不足。

检索与利用并重的文献课可以将信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实现从文献课到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变。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自从20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理论研究层出不穷,但一直存在目标与实践脱节的情况。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3条明确规定,当前高等学校图书馆五项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检索与利用并重的文献课教学可以帮助实现《规程》所规定的任务。

检索与利用并重的文献课可以有效防止学术失范,并最终将文献课打造成学术研究训练的平台。学术失范、科研不端在学术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总编张月红在《Nature》周刊上发文指出,利用反剽窃软件“CrossCheck”发现,约有31%的投稿论文存在不合理引用和抄袭的情况[7]。更令人悲哀的是,学术训练的重要过程和产物——学位论文是科研不端的重灾区。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院士认为,多数科研不端行为源于学术规范基本训练不够[8]。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强学术规范的基本训练。检索与利用并重的文献课可以使学生接受基本的学术规范训练。通过练好文献检索的基本功,抓好文献利用的关键能力,最终可以把“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打造成学术研究训练的平台,使学生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毅,郭依群,邵敏,等.清华大学图书馆读者利用图书馆行为方式的调查.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1-24.

[2]曾晓牧,孙平.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架构.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103-106.

[3]李晓明.我所经历的文献检索课.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4):3-6.

[4]花芳.文检课——一个进行学生学术规范训练的有效平台.图书情报工作,2010,(4):105-107.

[5]孙平.《文献检索与利用》序言//花芳.文献检索与利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10-9-13].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29/info1429.htm.

[7]Zhang Yuehong.Chinese journal finds 31%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Nature,2010,467(7312):153.

[8]许智宏.多数科研不端行为源于学术规范基本训练不够.[2010-9-13].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7830101837842188188.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