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教育部专门组织召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研讨,大大推动了实践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例如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和教学模式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方式、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各种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创新等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

程 群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从2006级学生开始,我国高校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因源于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变化与新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新课程方案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创新教学方法,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加强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深讲透、讲明白讲清楚。[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切实有效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确保其发挥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践教学逐渐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有效方法和环节,逐步得到各方面的肯定。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等等。2004年教育部专门组织召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研讨,大大推动了实践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例如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和教学模式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方式、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各种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创新等等。为切实提高“05方案”实施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将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倾向,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则强调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突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些老问题和新问题依然困扰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从认识层面来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形式、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认识不到位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由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组成的复杂活动。无论是领导者、组织者,还是实施者与参与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影响和制约着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有可无,从而导致领导上疏于指导,组织上疏于管理,相关制度和措施缺位;对师资培训不足,教师实施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动员不足,实施过程不规范,课程之间、教师之间不协调,组织安排流于形式,最终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是对实践教学的内涵以及方式方法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将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活动,甚至等同于实践课程,将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对立起来、分割开来,否定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论文写作、虚拟实践等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必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甚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实践课程、等同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2]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不利于正确制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计划,不利于对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进行正确的引导、组织管理及客观评价。

再次是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对自己的职责大都缺乏明确的认识,领导者、组织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是实施者教师的责任,自己主要是领导监督,具体的实施要靠教师自己;教师则认为需要领导和组织者制订相关目标和计划、提供财力物力及相关支持,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导致互相倚靠又互不协调,影响着实践教学的顺利有序有效开展。

最后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着实施效果。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学政治课教学存在许多简单重复的地方,还有社会复杂形势的作用以及目前实践教学本身存在的形式单一和单调重复等问题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存在很大的逆反心理,缺乏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从组织层面来看,相关制度和措施不到位或者存在着缺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障,缺乏有利的长效机制

首先是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相当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化建设至今依然是薄弱环节,对实践教学的开设没有硬性规定,教学内容、学时、学分等缺乏统一要求,教学效果缺乏明确的评估指标,缺少固定经费投入和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由于没有建立一整套规范性的制度,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也就根本无从谈起。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扩招速度较快,致使办学经费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

其次是实践教学组织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课外与课内、校外与校内结合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组织过程比一般理论教学要复杂,涉及教师、学生、经费、场所、教学安排、培训、评价等环节和因素,是一个经常性、长期性、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的活动,因此要有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尚停留在一般性要求上,无课程计划、无教学大纲,在具体安排和组织上也不规范、不落实,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乃至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制度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要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指标评估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评价,应包括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对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评价两个方面。目前各高校在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和制度都是不完善的,有的甚至就没有相关的评价制度。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存在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有的学校即使有相关的评价制度,也因管理或评判困难而难以真正落实,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的要求严格。另外,对学生实践课成绩的评价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由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实践课成绩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有定量的分数评价也难以作为衡量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的客观标准。[3]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从实际操作层面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系统性、统一性、规范性与广泛性

一是各门课程“条块分割”,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它不是一门课而是几门课程的总称。由于不同课程(教师)分属不同教研室或教研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时相对独立,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各门课程之间缺少统筹协调,常常是“一课程一方案”、“条块分割”,这就使得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整体上看杂乱无章,缺乏层次性、序列性、系统性,重复现象严重,实践教学水平在低层次上徘徊。

二是教师“各自为政”,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性、规范性。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目标甚至有统一的考核等,但对于实践教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实践教学中各任课教师往往是各自为政,这不仅不利于节省财力、统筹人力和物力、整合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也不利于积聚教师的集体智慧、开启实践教学思路、分享实践教学成果,更不利于规范实践教学内容,提高整体实践教学水平。

三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实践教学形式简单、内容单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其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应如此。但是由于受课时、经费和教师任务等因素的影响,客观上造成实践教学的形式简单、内容单调。

四是教学班级多为合班大课,再加上经费问题、安全问题等,实践教学缺乏广泛性。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一般都采取合班上大课、系统讲授的模式。这种模式难以确保实践教学中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如专题讨论时,由于时间限制,能参与讨论、发言的只是少数学生;组织开展校外的参观考察、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时,经费投入、学生安全问题是“瓶颈”,能参加的只能是少数学生骨干;即使是假期开展的、要求所有大学生都必须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分层运作,真正在假期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的还是少部分学生。[4]

此外,还存在着许多客观的不利因素,如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宏观性和复杂性难以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体现;各地区存在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难于评价和衡量等等。

三、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深入实际、深入学生头脑,实现“三贴近”,进而实现“三进”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切实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实效十分重要。基于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一)认识层面:创新教育理念,明确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大意义及相关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在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由教学实施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这项工作能否切实有效地开展,首先要取决于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以及实施者的认识程度。为此,要创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大意义,在教育理念方面要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知行统一的教学教育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强于其他专业课实践环节的功能和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切实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入育人教育,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知行统一的开放性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要提供支持和保证。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课外运用的状况,既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的环节,也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是全面理解实践教学的深刻内涵,由传统的实践教学理念向实践性教学理念转变,做好“两个课堂”、“两种教学”的协同,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有益形式。作为社会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同自然科学的实践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它是以社会为场所的富含“社会实践性”的教学。[5]由此,也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称为实践性教学,以区别于一般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得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更加广泛,与理论性教学以及课堂教学的关系更加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性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环节,而不是独立于课堂理论性教学的实践课程。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等于实践教学就可以取代或者等同于理论性教学,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为了理论的灌输和推广应用。因此,实践教学的组织安排与实施都要与理论性教学相协调。实践性教学具有多种类型、多种样式。以场所划分,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内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课内实践性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基础。课内案例教学、影视观摩、专题讨论、演讲比赛、论文写作、虚拟实践等与课外社会实践一样,都是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有益形式。

三是充分认识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调动两个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纯知识课,其核心着眼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其根本立足点是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目标定位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科学思维方法、良好职业道德、人文修养、健康心理等品质的培育。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其知识性、理论性和思想性应密切结合。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行为者,因而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容相依的,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动态差异。[6]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有效调动两个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从学校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实践教学;要尽快制订适应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时数和教学的组织制度等落到实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真正反映实践教学的规律、原则的基本要求。从学生来说,要加强学生对实践课重要性认识的教育,使之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理论的学习和把握,更重要的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门理论科学,更是一门实践的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并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精心准备,合理安排,做好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的衔接和统一。

(二)组织层面:建立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管理及运行机制,提供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建立完善实践教学领导、管理及运行机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基础工程。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各部门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首先要建立从学校到院系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机制。近年来,许多高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宣传部、教务处、马列部(社科部)、团委、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这是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值得继续推广和改进的做法。领导小组应定期研究计划、方案、措施等问题,协调各部门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各院系也应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或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7]

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良性运行有赖于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高校的教务部门和课程实施院系,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过程规范、管理科学。首先要把实践教学尤其是社会实践的成绩、学分管理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范围,在统一的教学规划中明确其学时学分;其次要制订教学规程和实施办法,对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组织形式、考核评价、学分认定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为组织实施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依据;另外,要建立相关制度,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有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人员,以协调教学单位、教师和教学职能部门、教辅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能力;配备实践教学相关的设备、设施和活动场所,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经费等;定期展出和交流实践教学成果,推动实践教学活动的横向交流和纵向深入;推进小班化教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之间、各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统一性,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最后通过健全组织领导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由校党委和行政主要领导牵头与协调,党、政、团、教各方面力量集体合作,马列部(社科部)与学生所在的各院系相关负责人具体实施的运行机制。

(三)操作层面: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加快实践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有效利用资源,规范实施过程,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增强客观实效

一是增加专项经费的投入。教学主管部门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资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经费的具体使用可分为: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经费,包括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假期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项目资助等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联系费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队的差旅费、社会考察活动经费等;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经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研究项目或成果的印刷、出版资助经费和有关研究经费;其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奖励经费等。[8]

二是加快实践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开展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好校外教学基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保证。一要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假期学生参观学习,并以此作为固定的教育手段坚持下去;二要同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参观考察。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能有效地组织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对实践教学方法和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此,高校有关部门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应用、创新与经验交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之间实践教学的协同能力,同时通过组织教师参观、假期社会调查、访问和挂职锻炼等形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长阅历和才干,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四是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来开展实践教学。在校内,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和校、院、系团委等组织,开展辩论赛、讨论会、电影观摩和热点问题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可以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加强与博物馆、纪念馆和各种社会中介等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开展参观、访问、学术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这些渠道和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从不同的侧面都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系起来,不同的联系方式和交流渠道,可能就是一种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渠道。[9]此外,当前日益网络化的教育环境和现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趋势和方向,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教育平台,积极开展虚拟实践的探索、研究与实践。[10]

五是规范实施过程。正确的方式方法及其规范实施,是顺利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和取得理想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及保证。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各学校均有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在选择及其实施过程中都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根据不同选题、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正确适当的方式方法总是与特定的活动内容、参与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第二,要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往往受到经费、课时、社会实践资源等条件限制,因此,在选择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时,就不能只考虑需要,也要考虑可能。目前,许多高校大多采取以假期学生返乡社会调查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就是因为这种方式经费投入低、学生参与广泛、时间充裕、可利用的社会实践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可行性。第三,要注意对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理论教育内容及学生思想实际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活动的效果。第四,规范实施,严格要求。选择了适当的活动方式,还必须规范实施和严格要求。其一是活动开始前,要围绕活动主题、目的要求、计划安排、方式方法等组织学生进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其二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或有关人员应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加强指导和检查,保证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其三是实践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认真总结,对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认真批阅,进行评比交流。[11]

六是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教学评价理念和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开展,以及教学实效的取得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要以能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指导思想,以客观反映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执行标准。如何通过教学评价的改进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务部门不仅要制订严格的措施和条例,指导监督教师实施实践教学大纲和方案,为教师评定学生成绩提供制度依据,而且要在与教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立科学客观灵活开放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确保教师积极大胆地实施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高度来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有量化标准,也要有质的差异,评价体系要包括学生实践教学信息收集与处理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

【注释】

[1]吕诺:《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教育部部长周济谈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新华社北京2006年9月14日电。

[2]熊晓燕:《走出认识误区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129~132页。

[3]高兴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79~80页。

[4]方玉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探究》,《经济师》,2007年第6期,第137页。

[5]王荣发:《实践性:德育教学的本质要求》,《求实与创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研究论文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2~63页。

[6]刘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认识与教学方法改革》,《求实与创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研究论文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7]柳礼泉主编:《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

[8]符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探讨》,《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99页。

[9]高兴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80页。

[10]柳礼泉主编:《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5~241页。

[11]符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探讨》,《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9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