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师德的五大作用

高校师德的五大作用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的作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现身教育。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树立自身的形象,从而给大学生树立一个行为示范的榜样。而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性都正处在形成和成熟阶段的青年大学生,高校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大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二、高校师德的五大作用

(一)高校教师的人格形象具有感情上的沟通作用

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的内心深处和行为之中,都潜存着对崇高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因而高校教师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蜡烛”、“人梯”、“春蚕”,就能在大学生中赢得最广泛的情感认同,使大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信服、信赖以及亲切的心理感受。这种崇高的、积极的情感和情绪,能够感染大学生的精神和热情,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对真理的形象化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行为的力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要通过说服群众、掌握群众,才能实现指导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目的。大学生群体在接受先进理论时,往往是与具体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的作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现身教育。教师在如何塑造自己,就是在如何塑造大学生。

(三)高校教师的表现言行具有行为上的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做到导之以行。保证知与行的统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把二者统一起来,需要最可信服的行为榜样。教师的行为表现是一种无声的示范,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行,引导大学生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实现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由于现代大学生正处在渴求知识、完善自我、确立人生目标的最重要的时期,高校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在道德行为上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树立自身的形象,从而给大学生树立一个行为示范的榜样。

(四)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具有品德上的楷模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学生们“处处模仿教师,所以说教师们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所以,为了给学生以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自己没有的东西是不可能传授给别人的”。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而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性都正处在形成和成熟阶段的青年大学生,高校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大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高校教师必须德高为师,成为他所培养的大学生的如真诚、正直、善良、坚定、勤奋、向上等品德的榜样,成为有修养、爱劳动、爱自己事业的道德卓越的人。

(五)高校教师师表风范具有对育人环境的净化作用

学校良好的学习工作秩序,崇高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反映,又是卓有成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条件,它对于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能够提供健康、持久的有力支持。教师处处以身作则的人格力量,就能有效的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营造出一方净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