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裴斯泰洛齐的主要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主要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这是裴斯泰洛齐思想高于卢梭的一面,他认识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思想就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自觉、无私、持久、公平的科学的爱。裴斯泰洛齐十分重视家庭教育。针对这种状况,裴斯泰洛齐主张学校教育家庭化,学校教育必须以爱为根基,必须以家庭教育中的精神为动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二节 裴斯泰洛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与其他教育家相比,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是不够系统的,但是他的所有的教育实践都贯穿着一种基本思想,即民主的思想。他主张穷苦人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主张依照儿童的天性来实施教育,等等。同时,他对于儿童第一阶段的教育的研究,即要素教育法和各科教学法,更是对后世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论教育目的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他借毕立夫斯基伯爵之口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2]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提出以下观点。

(一)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

裴斯泰洛齐受卢梭的影响,认为教育者对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跟儿童的本性一致,要遵循自然,了解儿童的天性,不能压抑他们的自然发展,同时要消除一切阻碍自然发展的障碍,如同培育幼苗一样。为此,要了解儿童身心本性发展的规律。但必须要让这种自然发展与教育目的一致起来,因为任其自由发展,就不能使他的能力达到和谐发展的程度,而这种和谐发展是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

但他不像卢梭那样,把儿童的本性加以理想化。他认为遵循自然的教育,必须使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或力量都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他说,如果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只是依赖本性的力量,无其他帮助,那么使人从动物的感性特征中解放出来的过程将是缓慢的。

(二)教育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裴斯泰洛齐也不赞成卢梭单纯根据儿童的本性,依照自然,使儿童自由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的完人的观点。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充其量只能使儿童成为一个自然的完人,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既是天性的要求,也是“人类的普遍需要”。他认为要发展人的内在力量,就要求个人与社会相结合,最终实现社会和个人的需要。这是裴斯泰洛齐思想高于卢梭的一面,他认识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三)教育应具有民主性

裴斯泰洛齐受法国启蒙学派康多塞、雷佩尔提等人,特别是卢梭的影响,对封建性的等级教育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他希望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处境,主张把教育普及到一切儿童。他说:“就我所知,这种教学像一座大厦,大厦的上层宽敞明亮,显示了高超的技艺,但为少数人居住。中层住的人就多得多,但没有登上顶层的合乎人道的阶梯……最后,大厦的底层居住着无数的平民百姓,本来他们与最上层的人们有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同等权利,但是,他们住在没有星光的小屋里,不仅不能摆脱令人难受的黑暗,而且视线受阻,双眼变盲,使他们甚至都不能仰望大厦的上层。”[3]在这里,裴斯泰洛齐形象地揭示了当时教育权利不平等,他呼吁人人都应受教育。社会应当使教育成为所有人的财富,成为改造社会的重要杠杆。他的这些主张是正确和进步的,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和方向。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而非教育和文化的缺乏。

二、爱的教育与家庭教育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给了裴斯泰洛齐这样的评价:裴斯泰洛齐生活的灵魂就是爱。裴斯泰洛齐是外国教育史上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的最早代表,是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他关心儿童,热爱教育事业,把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到儿童身上。用他自己的话讲:“我除了对我国人民的满腔热情和爱以外,没有其他力量。”[4]用这样无尽的爱关心儿童、教育儿童,教育史学家称之为“裴斯泰洛齐精神”,这个精神的实质就是爱。

裴斯泰洛齐的爱的教育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实验当中,不管是在诺伊霍夫的新庄、斯坦茨、布格多夫,还是在伊佛东,他都用亲身实践告诉人们:要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关心儿童。在总结爱的教育的思想中发现,家庭式的学校教育是爱的教育实施以来的重要成果;贯彻以爱为主线的道德教育堪称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思想的特色及精华之所在。

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思想就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自觉、无私、持久、公平的科学的爱。爱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二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爱心。裴斯泰洛齐曾说:“如果要使情感与理想保持和谐,爱是所有的其他感情均应从属的核心力量。”有了这种爱,教师就会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裴斯泰洛齐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把家庭教育看做自然教育的原型、社会教育的榜样,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他在《天鹅之歌》中写道:“我要用实验来证明,如果公共教育要有任何真正价值的话,必须模仿家庭教育的优点。”他主持的斯坦茨孤儿院和布格多夫学校,始终体现了家庭精神。

一方面,他主张在家庭教育中实施爱的教育,实现家庭教育情感化。裴斯泰洛齐由自己的家庭生活体验,深深地觉得,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家庭是教育的起点”,成功的教育就是建立在理想的家庭生活及父母之爱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作为整个一体化教育的第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爱的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从母亲抚育幼儿开始,培养儿童形成最自然、最基本的情感,使儿童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健康茁壮地成长。母亲对儿童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爱。因此,“母爱是教育的基本动力”,它是人类情感中最纯洁的情感,是唤醒孩子身上的人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它又是引起道德情感的自然开端。他认为,家庭教育中母爱的影响力是任何力量所取代不了的。

另一方面,他主张学校教育中贯彻爱的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家庭化。学校教育是促进儿童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家庭教育的继续,是对儿童一生影响最普遍、最深刻的阶段。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够像父母那样去关心和呵护儿童,用爱的精神教育儿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连续和统一。当时的旧教育中的教育者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忽视儿童主体性的存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和对立,教育过程充满着不和谐和紧张的气氛。针对这种状况,裴斯泰洛齐主张学校教育家庭化,学校教育必须以爱为根基,必须以家庭教育中的精神为动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师履行着“替代父母”的职责,关爱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家庭式的人文环境,让学校充满家庭般的信任和兄弟般的友爱气氛,这是裴斯泰洛齐所极力倡导的。

三、论农村教育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城市与乡村分离,文化知识的教育便成为贫苦农民的禁果。西方教育史上的教育家,将目光投向农村和农民者,则寥寥无几。裴斯泰洛齐首开风气之先,怀着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深入农村,与农民共尝艰辛,立志为农民教育献身。

裴斯泰洛齐提出将教育、科学与农业产业结合起来,使之一体化,以实现农村的经济繁荣和农民文化的提高;将学习与手工劳动相结合,并在历史上第一次实践了这一主张。他主张学校与工场联系、学习与手工劳动合一、做事与读书并进,从而在数千年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节的顽石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使初等教育更加接近生活,更加有益于劳动群众。

裴斯泰洛齐的农村教育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并且在当今仍有教益。

四、论教育心理学化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方法。

从历史的继承性来看,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显然是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引申发展出来的。裴斯泰洛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全面发展了自然适应性原则,使其更为丰富。裴斯泰洛齐的突出贡献是把卢梭的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发展为教育适应儿童心理的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使卢梭提出的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有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先河。

从教育心理学化的观点出发,裴斯泰洛齐通过教育实验,在《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一书中提出了新的教学原则,奠定了他的教学理论,为小学各科教学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教育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裴斯泰洛齐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儿童进行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后指出,人的自然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不能让儿童任意发展。教育适应人的本性体现在教学上主要是适应人的心理,而在教育中要对人性中不良的成分加以改造。

第二,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儿童应依据他们的天赋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加以培养,使其逐步发展成熟。其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一样,种子埋在土里,然后发芽、生枝、开花、结果,直到长成一棵大树。这是一个连续不断、逐步发展的过程,而其根本则存在于种子和树根里面,而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与植物生长的模式类似,要有一个适合人类本性的、心理的、循序渐进的方法。

虽然裴斯泰洛齐对儿童的心理及其发展还没有做出真正科学的解释,但是,他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科学应该起源于并建立在对人的心理探索的基础上。他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显然比夸美纽斯的“教育要适应自然”和卢梭的“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前进了一步。

五、论要素和谐教育理论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学体系的重心是关于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又体现在他的初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他在《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中阐明了这些观点,并在斯坦茨和布格多夫的教育实验中进行了大胆实践。

他的基本思想是,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并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他认为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因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根源于他承认教育的自然适应性。他认为儿童身上生来就潜藏着具有要求发展倾向的天赋能力和力量。儿童能力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教育就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步转到更为复杂的方面。他指出了各种教育的最简单的要素,这些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能力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它们是进行各种教育的依据。

基于此,裴斯泰洛齐提出了德智体全面教育的基本要素。在他看来,德育的最简单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母亲在孩子出生后给予孩子满足和安宁,孩子对母亲的信任感就萌芽了,道德力量也就得到了刺激和发展。以后推演为对家庭的爱和信任,最终发展为对人类的关爱。体育的最简单要素是各种关节的运动,即通过击打、投掷、推拉等项目来训练儿童。这些既是儿童体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基础。智育的最基本要素为数目、形状和语言。数目指具体实物的数量、性质、计算等;形状指具体实物的外表、轮廓、比例等;语言首先指的是母语,包括字母、字、词、句子和文章等内容。

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齐对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他晚年在《天鹅之歌》中写道:“要素方法论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人的才能和能力的培养与大自然的顺序一致。我多多少少觉察到了这一问题的全部重要性,已花费后半生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努力解决它。”

裴斯泰洛齐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由教育实践所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裴斯泰洛齐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其涉及范围,几乎囊括了现今小学所有教学科目,从而奠定了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基础。裴斯泰洛齐由此而赢得了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称号。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了初等教育的概念,并确定了初等学校的目的和教育的意义,也扩充了初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这对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是积极的贡献。裴斯泰洛齐教育改革的精神及其理论,在19世纪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当时的瑞士本土及德国、法国、英国、俄国、西班牙等地,纷纷以裴斯泰洛齐的学校与著作为蓝本,设立裴斯泰洛齐式的学校,在学校中运用裴斯泰洛齐的方法,在德国甚至有“普鲁士裴斯泰洛齐学校制度”之称。这一切构成了19世纪欧洲的裴斯泰洛齐运动。裴斯泰洛齐的理论在19世纪初,由瑞士及英、法、德等国输入美国,以后渐渐兴盛,对当时美国的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注释】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06页。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3页。

[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5页。

[4]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