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其政治、经济的发展,美国的教育也得到较大发展。1837年,马塞诸塞州议会通过法令设立美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州教育委员会,负责州教育行政事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教育行政制度仍是地方分权制,但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出现加强国家集中领导教育这一趋势的影响下,美国也逐步加强联邦政府在教育行政方面的领导作用。此后,美国的初等教育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第四节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后起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它最早是英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后来经过独立战争(1775)、南北战争(1861),终于成为近现代政治、经济兴旺发达的国家。随着其政治、经济的发展,美国的教育也得到较大发展。

一、教育行政

1776年《独立宣言》宣称:人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民建立了政府。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虽然该宪法没有提及教育,但把增进公共福利、保障公民享受自由和幸福作为联邦政府的职责,联邦政府可以在宪法许可的范围内干预各州的文化教育,来促进各州人民的公共福利事业。1791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由此引申出兴办教育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权利。

地方学区是美国最早的教育管理单位。独立战争前,新英格兰地区已形成学区教育的管理制度。1768年,马塞诸塞州颁布法律确认学区的合法地位,1789年该州又以法令规定学区为办学单位,以后又准许学区征收地方教育税,授予学区具有签约、诉讼等权利。1827年,马塞诸塞州进一步立法完善了学区对教育的法令权。法令规定,学区有权选举本学区教育官员,学区官员有权选择课本、雇佣和审核教师资格,以及提供维修校舍的经费等。至1853年,该州又率先采用镇学区制,以后随着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又发展成县学区制。

直到19世纪初,随着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各州开始创建州教育组织,逐渐加强了对学区的领导,州管理学校的职能不断加强。1802年,俄亥俄州成为最早由州参与教育管理的地区。纽约州于1812年设立了美国第一个州教育厅,设置视导全部公立学校的教育监察长。1837年,马塞诸塞州议会通过法令设立美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州教育委员会,负责州教育行政事务。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教育表面上虽保持了各州地方分权的领导体制,实际上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各大财团建立基金会给教育机构和对学校赠款,用这种办法对教育方针、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科研项目,甚至教师的聘请等进行实际领导。1900—1920年美国共有50个教育基金会,到1921—1940年就增加到200个,这一时期,教育实际变成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教育行政制度仍是地方分权制,但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出现加强国家集中领导教育这一趋势的影响下,美国也逐步加强联邦政府在教育行政方面的领导作用。1979年10月,美国建立了联邦教育部,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对地方划拨教育经费的途径对各州教育进行渗透。各州教育委员会实际掌握各州教育大权,在州以下还有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另外,美国还有一些大财团设立的教育基金会也通过对学校及各级教育的赠款实行对教育的影响和控制。

二、初等教育

(一)独立战争前教育殖民地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国初等教育主要是仿照或移植英国的妇女学校、慈善性的贫民初等学校。妇女学校是由一个稍能读写的家庭妇女向家长收一点学费,聚集少数年幼的儿童在她的家里(通常在厨房)教学,故亦称厨学,亦称厨房学校(见图8-5)。教字母、计算、祈祷和教义问答,并选读《圣经》的一些句子。贫民初等学校以新英格兰最为普遍。它的课程是阅读、书写、宗教,广泛用做儿童读本的是《新英格兰启蒙读本》。此外,还有私人建立的夜间学校和补习学校,都是专为平民子弟和贫苦儿童设立的。初等教育一般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不受重视。

img21

图8-5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厨房学校

1642年,马塞诸塞议会颁布法案,规定所有儿童均需学会识字读书。1647年,马塞诸塞殖民地当局又颁布了《老骗子撒旦法案》,要求家长应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并规定各乡镇居民点居民共同出资兴办初等和中等学校,为那些希望接受教育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该法案是北美殖民地第一个维护义务教育的法令,奠定了北美殖民地公立学校体系的法律基础。

(二)独立战争后民族教育的觉醒时期

独立战争爆发10年后,美国的普通教育向公立化、国有化方向发展,普遍建立的星期日学校,多达2800所,收容贫苦儿童的中小学大部分改为公立学校。公立教育之父贺拉斯·曼(马塞诸塞州教育厅厅长),曾前往德国考察教育,大力主张建立公立学校。随后,在美国各地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公共教育运动。公共教育运动首先从新英格兰各州开始。各州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①设立州教育委员会等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加强对学校教育的领导管理,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②实行免费教育,包括购买教材和提供免费取暖等。③多方筹集资金,或从地方财政中划拨专款,支付办学经费。④制定并颁布有关义务教育的法令,强制实行。公立学校的建立成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端。1834年,宾夕法尼亚州建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小学。

(三)南北战争后国家教育制度的确立时期

南北战争结束后,黑人获得了解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此后,美国的初等教育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从马塞诸塞州第一个通过义务教育法,1918年、1919年,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最后通过义务教育法,其间用了60多年时间,美国基本普及了6年到8年的义务教育,即小学初等教育,这个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四)20世纪现代教育发展时期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继续改革学制,缩短年限,扩大受教育的范围,增加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从1918年开始,各州相继颁布强迫教育法令,法令规定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增加至10~12年,相当于高中,到1918年为止,全国实现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为了普及中等教育,美国继续进行学制改革,到1918年基本实现由八四制改为六三三制的目标,仍保留了八四学制、六六学制、六二四学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对美国的教育起到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各级学校的教育质量,初等教育也被包括在内。1965年,美国政府又公布了《初等教育法》,规定对贫困家庭子弟免收学费、书籍费、学习用具费和来往学校的交通费,并且免费供给午餐。小学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1976年美国教育界兴起“回归基础”运动,要求小学应以阅读、书写、计算为重点。美国的小学按传统方式是实行分级制,即学年升级制。后来有些州开始试行不分级制,也称为无学年制,20世纪70年代得到普及。与此同时,有的小学还实行多级制,即保留年级制,但允许学生同时修几个年级的课程。

三、中等教育

(一)独立战争前教育殖民地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国中等教育主要是仿照英国的拉丁文法学校和文实学校。拉丁文法学校的课程是古典的,学生要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学习宗教教义。1635年创建的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是美洲新大陆的第一所中等学校。由于拉丁文法学校培养的学生缺乏谋生的技能,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富兰克林于1749年提出了《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倡议建立面向实际的新型中等学校,即文实中学。在富兰克林的努力下,1751年费城开办了美国第一所文实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算术、会计、英文文法、簿记、公共演讲、书法、绘图、航海、科学、测量等。这类学校适应当时商业发展需要,很快就取代拉丁文法学校而成为美国主要的中等学校类型。但它基本上是私立收费的,因而入学人数有限。

(二)独立战争后民族教育的觉醒时期

独立战争后,随着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文实中学也大量地发展起来。文实中学主要面向中产阶级子弟。文实中学的发展适应了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的需要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很受欢迎,因而受到政府的资助和重视。到19世纪中期,文实中学基本取代了拉丁文法学校而成为美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三)南北战争后国家教育制度的确立时期

这一时期,美国的中等学校朝着资产阶级民主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拉丁文法学校、文实学校、私立中学是美国历史上中学的三种基本形式,其中,拉丁文法学校重视以升学为目标,文实学校与私立中学重视职业训练。

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重视开办公立中学,它是初等教育的延续,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职业方面的准备。1821年创办的波士顿英文中学(见图8-6)是美国第一所公立中学,学校经费由当地纳税支持,课程侧重应用学科。1872年,密歇根州最高法院对卡拉马祖诉讼案的裁定,为美国公立中学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法院判决允许以公众税收作为公立中学的经费来源。此后,各州纷纷创办公立中学,并逐渐取代了文实中学而在全国发展起来,成为与小学紧密衔接的公共教育体系的重要阶段。

img22

图8-6 创办于1821年的波士顿英文中学

(四)20世纪上半叶中等教育的普及

由于经济发展,很多国民具备了接受中等教育的经济能力;随着移民的增多,更多适龄人口需要接受中等教育;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要征兵,统治者发现美国青年缺乏爱国热情,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形成统一的民族精神。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等教育迎来大发展时期。

据统计,1890年全国共有公立中学2526所,到1938年增加为25652所,全国私立中学则由1890年的1632所增加到1938年的3327所。1880—1930年,中学生的数量增加了40倍。中学类型多样化,有综合性中学、工艺中学、工科中学、农业中学、商业中学等,中小学学制有六三三制和八四制。

1918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中提出了中等教育的七大目标,即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础知识、成为良好的家庭成员、具有准备就业能力、具备公民资格、善于运用闲暇时间、具有道德品质。报告建议中学里所教的每一科目都需要重新组织,中等教育应当在组织统一、包容所有课程的综合中学进行,使综合中学成为美国中学的标准模式,使中等教育面向所有适龄青少年

1917年,美国颁布了《史密斯-休斯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开办提供农业、工业、商业和家政等教育的职业学校。②联邦政府要与州政府合作,提供农业、工业、商业和家政等方面科目的师资训练,对职业教育师资训练机构提供补助。③在公立学校中设立职业课,设置选修的职业课程,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中学改革成为兼具升学和就业双重目的的综合中学。④联邦政府应设立职业教育委员会。

该法案颁布后,美国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全国性的职业教育系统,从此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再是一种行业的自发行为,而是一种联邦与州合作、共建的政府行为。它第一次为中等程度的职业教育体制提供了牢固的财政基础,使得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化,有力地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该法案使美国普通教育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变化,使得普通教育开始由传统的单一的升学目标,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促使在公立学校中开设职业课程,加强了普通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加强了普通教育的实用性。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等教育

1958年出台的《国防教育法》要求加强“新三艺”(即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及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对中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同时也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中学(middle school),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了很大发展。同时,综合中学也有了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国出现课程改革运动,重点是中学课程的改革。根据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先是对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进行改革,然后又扩展到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课程。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学校也加快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重视启发式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1976年的“回归基础”教育运动提出:中学应着重于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教师应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应实行严格的纪律;升级和中学毕业应依据学习成绩;应从公立学校课程中取消各种虚饰课程和选修科目等。但美国教育界对该教育运动持有不同看法。

美国的中等教育一般分为初中、高中两阶段,原则上初中不划分类别,进行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高中实行分科教育,如:为升学做准备的学术科、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科、为毕业当非熟练工人而设置的普通科,等等。美国中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如开放教室、作业法、发现法、选修课制、学分制等。

四、高等教育

(一)独立战争前教育殖民地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国高等教育是广泛建立宗教性的殖民地大学,仿照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办学。1769年,美国有9所这样的大学,是由教会举办的,其中最著名的有1636年办的哈佛学院(见图8-7),1701年成立的耶鲁学院和富兰克林学院,1754年成立的皇家学院等。除了富兰克林学院以外,其他几所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高深学问的传教士、教育工作者和虔信宗教的政府官吏。

img23

图8-7 美国哈佛大学校园

(二)独立战争后民族教育的觉醒时期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西部和南部的开拓发展急需人才,政府不得不用公款办理高等院校,州立大学应运而生。弗吉尼亚州1776年的州宪法中就已经规定设置州立大学,虽然付诸实施稍晚,但影响较大。1795年,北卡罗来纳州正式创立了州立大学,成为美国第一所州立大学。联邦政府也采取了鼓励建立州立大学的办法,到19世纪,州立大学纷纷建立起来。到美国南北战争前,全国27个州已有25个州建立州立大学。1860年美国州立大学已达66所。但规模小,入学者少。1885年学生人数在250人以上的大学仅9所。各州的教会也设立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普遍取消了神学讲座,增设了物理、天文、地质、气象等现代新学科,并且很受重视,形成了与欧洲当时的大学截然不同的学风。

(三)南北战争后国家教育制度的确立时期

1.赠地学院的创办

1862年,美国通过了《莫雷尔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在每州至少资助1所学院从事农业及工艺教育;依据1860年规定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是国会议员1人可获赠3万英亩(1英亩=4046.8平方米)的公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出售公地所获资金的10%可用于校址用地,其余则设立捐赠基金,其利息不得低于5%;出售公地所获得的捐赠基金如果在5年内未能使用,将全部退还给联邦政府。大多数州将赠地收入用来创办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这种学院被称为赠地学院。赠地学院是美国从本国实际出发所独创的高等教育机构,改变了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也改变了美国私立高等院校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2.研究型大学的兴起

19世纪,美国大批学者赴德国留学和考察。从1815年至1915年的100年时间里,大约有1万名美国学生和学者在德国学成毕业,其中不少人后来担任了美国一些重要大学的校长,成为将德国大学体制移植到美国的提倡者。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它以学术性研究为主,强调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在全国首创研究生院。此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都以德国为榜样,向学术型方向发展。如图8-8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学位典礼。

img24

图8-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学位典礼

(四)20世纪前期初级学院运动与高等教育的扩张

19世纪末,出于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完善高等学校的类型结构及层次结构的考虑,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William R.Harper)等人提出改建或创办初级学院的构想。1892年,哈珀把芝加哥大学分为两级学院——基础学院和大学学院,后来名字分别改为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首次使用初级学院这一概念。哈珀的设想是把传统的四年制大学课程划分为两部分,后两年更加接近于专业教育或研究生教育,前两年则更加类似于中等教育。1902年伊利诺伊州的乔利尔特教育委员会在乔利尔特中学附设了十三、十四年级,创办了全美第一所公立初级学院——乔利尔特初级学院。1900年全美共设立初级学院8所,在校生100名。1915—1916年,初级学院的数量增加到74所,1921—1922年达到207所。到1930年,全美初级学院的数量猛增到436所,在校生约7.5万人。这时还创办了一些两年制的大学,吸收部分劳动人民子女受高等教育。这是为了适应美国现代化生产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

作为两年制高等教育机构的初级学院,其重要任务是扩展高等教育,使本地区希望进入学院和大学学习的青年在中学毕业后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在发展初期,初级学院的管理未能真正纳入高等教育范畴,被认为是高中教育的延伸,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20世纪20年代后期,初级学院协会把初级学院界定为一种提供严格的两年制学院水平教学的教育机构。另外,初级学院开始重视设置职业课程,把提供有关农业、工程技术、手艺等科目的终结性教育作为其办学宗旨之一,并把职业教育作为初级学院终结性教育的主要部分。这样,转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就成为初级学院的两大主要职能。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高等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高等教育在形式上和职能上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学院和大学的数量及入学人数却有很大的增长。自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后,学院和大学的数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其他专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法》颁布后,对高等教育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要求加强理工科大学、确立全国重点大学、增加对大学的拨款资助、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等。为了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资助,美国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的法案,如: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1972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1980年的《教育修正案》等。

自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1947年建议使用“社区学院”这一名称以后,公立的两年制学院一般改称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了更大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区学院数已占美国学院和大学数的1/3,进入社区学院学习的学生数也有很大的增长。

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高等院校的课程内容进一步革新。在课程革新的过程中,学院和大学克服了基础学科少和专业学科过于分化的情况,开始重视普通的文化知识课程,并开展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新的知识领域,建立新的专业门类。在教学方法上,学院和大学更加强调实验和讨论,允许本科高年级学生选修研究生的科目,还更加广泛地运用计算机、闭路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美国高校的科研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院和大学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使之成为国家基础科研的基地和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中心,而且也从国内外吸引大批卓越的学生和学者,进一步推动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