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政治资源与教育资源的和谐投入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科学发展是教育公平基础上质量与效益的结合,需要实现政治资源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有教无类,教育本身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与不公是必然的,软件、硬件资源的不公均有表现,教育必然会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市场,但是教育资源的配置,还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国家教育资源配置的偏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客观导致了高等教育硬件资源的巨大差异,也导致了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手段等教育软件资源的巨大差异。目前普遍存在教育投入的差异,教育环境及条件的差异,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教师收入的差异,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差异等,都是教育资源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整体平衡发展,是制约国家教育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
促进教育的公平,实现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的科学发展,教育资源的合理投入是前提,还要求政治资源的和谐投入。政府是政治资源的掌控者,政治资源的和谐投入要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从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层面对西部地区教育进行扶持。要尽快实现我国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综合考量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制定有差别的、促公平的政策,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合理流动,实现教育整体的公平发展。
构建和谐西部,基础是教育,关键是高等教育。通过大力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培养造就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形成扎根西部的宏大人才队伍,对于影响和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民族地区文化事业,规范西部地区民族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实现这一战略任务,须聚全党全国之智,按照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把西部高等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全局性的战略任务予以重视,方可有效地加速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营造构建和谐西部的人才资源环境。
【注释】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人民出版社,2010(7)。
[2]方继虎:邓小平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论述[J],教育咨询,1997(7、8)。
[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人民出版社,1997(10)。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10)。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10)。
[6]张铁道,张静,张婷婷:国际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9(7)。
[7]李宝芳:和谐社会呼吁教育公平[N],人民政协报,2007-3-3。
[8]雷兵,张勋宗:地方高等教育对文化强市起支撑作用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
[9]青觉,谢广民: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兴边富民[J],宁夏社会科学,2001(6)。
[10]周月华: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构建[J],理论与实践,2007(3)。
[11]孙静: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