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纲要》中的教育目标是根据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及统一内容不同时期发展特点综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指导性。例如,有的老师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活动设计时,目标设定为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这是一个不够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纵向垂直的关系,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统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在制订教学活动目标时,应考虑到如下七方面内容。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以《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儿童,此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实施科学教育,才能健康的发展。《纲要》中的教育目标是根据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及统一内容不同时期发展特点综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指导性。例如,中班活动《济南夏日一游》是一次以社会为重点领域的活动。此活动可根据《纲要》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订目标,即目标一: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穿越马路时要走人行道的交通规则;目标二:通过欣赏济南独具特色的“泉”,萌发幼儿爱家乡的社会情感;目标三:在旅游中,提高幼儿自我解决问题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如旅游中有的小朋友身体不舒服,同伴之间要给予安慰和照顾等),这些都是建立在总的社会领域目标的基础之上的。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楼梯”试验,在这个实验中有双生子T和C,其中T从第48周起每日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梯训练。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T的水平。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这种发展规律表现在,到一定年龄,幼儿就会做什么事情。例如,到一定年龄,幼儿就会走路、爬楼梯;不到这个年龄,机体这方面的能力没有成熟,即便去提前训练,也是事倍功半。目标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完不成任务不能获得成功感,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制订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例如,大班健康活动《小青蛙本领强》的目标之一是使幼儿体验跳跃的动作要领,练习不同的跳法,发展跳跃能力,如果把“练习不同的跳法”去掉,单纯体验跳跃的要领,而平时孩子又经常玩跳跃的游戏,使得孩子失去了长时间练习跳跃的兴趣。

同时,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还要遵循幼儿的认识规律,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例如,小班的健康活动《小乌龟爬爬爬》的活动目标首先要建立在认识小乌龟特征的基础上,然后了解小乌龟爬行速度慢,而且是四肢爬行的特点,目标之一才能设计为引导幼儿学习手脚着地爬行。

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儿原有

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是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读材料、分析材料,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和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作用有一个比较深层的挖掘和思考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对教材分析不够透彻,目标就会出现导向上的错误。例如,中班主题活动《蛇偷吃了我的蛋》,如果不分析故事内容及其蕴含的意义,教师只把目标定为能认真听故事、复述故事,体验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故事表演的乐趣,而不是引导幼儿认识会生蛋的动物,并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果预测故事的结局。那么孩子只能单纯的学会讲故事,而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认识故事中会生蛋的动物,也不能提供幼儿增加“理解故事重复的结果预测故事结局”的经验。

同时,还要建立在本班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扇子》活动目标一: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目标二:激发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目标三: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扇子的构成、由来、种类、功能、用途。如果我们在以前的活动中曾经讨论过扇子的功能与用途了,那么下次活动的目标就可以改为通过对扇子功能用途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创造与想象。

4.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育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本次活动要传授、激发幼儿哪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的哪一种情感都要有较明确的说明,否则教育活动目标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使得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例如,只是使用“了解”“学会”“掌握”等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可测性和可比性很差,很难达到教学的效果。

例如,有的老师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活动设计时,目标设定为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这是一个不够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消防安全知识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属于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都没有说明,教学活动中很难去把握。一般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识包括发现火情时应该拨打“119”报警,报警时应说出自家的地址,还有火场逃生的方法及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提出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明确提出幼儿应掌握具体哪种消防知识。

5.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制订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应个别需要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制订一个适合全班幼儿水平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班级的教学活动又必须围绕着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那么我们如何使教学活动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弹性。首先要使幼儿明确完成的最低标准,即教学的下限,使他们了解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基本合格。制订最低标准,有助于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必要时也可规定完成目标的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幼儿精益求精,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火箭升空》,可以设定教育目标的最低限是幼儿能勾勒出火箭的轮廓。中班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基本能模仿并勾勒出简单的物体轮廓,在规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作品的人数比例在75%左右;还有一部分幼儿在规定时间内能较好的完成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装饰,这就是目标的上限即对火箭进行简单装饰。使得全体幼儿在同一次活动中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6.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要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整合性的活动,一次活动中有五大领域相互渗透,那么它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教学目标相互联系。它表现在纵向垂直的关系和横向水平的关联两个方面。纵向垂直的关系,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统一学科领域中前后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领域的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横向水平的关联,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学活动目标与其他相关领域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确定任何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考虑这两方面的关联,才能使教学目标之间相互配合,产生整合的效应。

例如,中班幼儿教材《交通工具博览会》是以认识了解交通工具为主的主题活动,其中有一次活动是以艺术为重点领域来组织的活动,即演唱歌曲《造飞机》,首先我们从纵向垂直的关系来看,本次活动是以艺术领域为目标的活动,那么我们就要根据《纲要》中总艺术领域的目标来制订目标一,即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并学会快乐的演唱;从横向水平的关联来看,本次活动是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的子活动,设计目的是通过本次活动了解飞机的简单外形结构,这也是科学领域的目标,所以目标二是通过歌词的掌握,了解飞机的简单外形结构。

7.幼儿园活动目标的制订要因时因地

由于地域的不同,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动植物类型都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目标要根据本地的气候与文化资源来制订。不能简单的跟随教材,因为各幼儿园使用的教材不同,它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例如,北方冬天最显著的标志是有雪花飞舞,而南方没有,有的是鲜花盛开;由于气温的不同,穿着也有些不同。所以在制订目标时,就要根据本地的时间与条件来制订。

二、教学活动内容的考虑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1.儿童的兴趣与经验

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这是选材的第一基本点,同时要使所选的教学活动内容起到所期望的作用,促进儿童的发展,就要考虑儿童在这一内容上是否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是否对儿童的个体发展有意义等。

2.儿童的教育目标

根据目标选择内容体现了社会对学前儿童教育的要求,指导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国家、政府对儿童教育的要求和规定,社会和家长对儿童的要求,以及各地自己的特点等,国家、政府、社会、家长、学前教育机构的这些要求、想法都会集中体现在目标里,通过目标选择内容。

3.知识的内在联系

随着文明的推进,社会的发展,在学前教育学科体系中,每个领域都已积累了大量的系统化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师应遵循领域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儿童生活经验相联系,选择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

(二)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

在选择内容的同时,教师必须考虑以何种方式来组织这些内容,以便学前儿童有效的学习。从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教学法”到“六科教学法”到今天的五大领域教学、方案教学、整合课程、主题活动等,都在逐步探索和完善中。

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将教学活动内容进行组织。我国目前最为基本的组织类型有:①分领域教学。新《纲要》将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相对划分为大家所熟悉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教育内容的组织要结合领域特点、逻辑,系统的组织与安排,循序渐进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②主题活动或者方案教学。主题活动是教师按照某一种逻辑(思路、线索)将相关的内容整合进去,在一段时间内围绕着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是教师支持、帮助、引导儿童围绕某个大家都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有关的内容。

教师一旦把内容选择出来后,除了考虑领域特点,还要按照某一种逻辑(思路、线索)将有机联系的各领域的活动整合进去。在整合课程中,包括将主题、问题、生活、游戏、活动等整合,也包括对内容、过程、形式的整合。

(三)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1.既符合儿童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从选择内容的难易度来看,教师应选择难易适中的内容,既对儿童有一定的挑战性,又符合儿童现有的认知经验范畴,使儿童在现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一跳,摘个桃”。如果选择内容太难,孩子就会感到负担和压力,不仅很难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如果太容易,会让孩子觉得没有趣味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容易转移注意力,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既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凡是在儿童生活中切实需要的,我们可选择作为教育的内容,从儿童发展的宏观微观、纵向横向角度综合考虑,既立足于儿童的现实发展,又充分关注未来的长远发展目标选材。

3.生成与预设的统一

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有机结合,就是既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充分考虑领域内容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拓展学前儿童的经验和视野。

现实中教师一般是根据教育目标预设的教育教学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根据新《纲要》中“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的要求,在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逐步能关注并考虑孩子自身兴趣爱好所在和生活知识经验,引导儿童自发生成课程,做到引导孩子生成课程和教育目标预设课程有机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法和手段的考虑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与儿童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它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

现代教育的发展,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教育活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指导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应随之更新或更加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运用中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应依据教学目标、内容的性质和特征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依据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并与内容相匹配、相适应。如观察活动,主要目标是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观察法就是主要的方法。

第二,选用教学方法要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学前儿童不同的年龄、个性、兴趣、能力、习惯等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年龄越小的儿童,教学方法越要采用游戏法、直管房。如语言活动中,中、大班儿童多采用观察法、谈话法等,小班则宜采用游戏法、情境表演法。

第三,教学活动要满足儿童丰富多样的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做到有主有辅,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各方面起作用,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通常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方法都不是单一的方法,而是多种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和关系配置结合在一起的,构成一个最佳组合方案。教师应针对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和独特的作用,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恰当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教学活动环境与材料的考虑

(一)学校环境创设是儿童教学必不可少的

1.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规程》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随着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良好的有准备的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有人还形象地把环境比作儿童成长中的“第三位老师”,一方面强调环境教育的灵活性,由儿童和教师根据他们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更新;另外还特别强调环境的教育功能,是每班两位教师外的第三位教师,有准备的环境间接的、潜在的影响着儿童,可以激发儿童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学习。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儿童创建优良的教育活动环境(如放着轻音乐的书吧、铺着鹅卵石的林荫小道、各种功能的活动区角等),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儿童在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和谐的精神氛围中,积极地、自主地进行操作或探究活动,在这种环境所提供的各项活动中,自由地发展成长。

2.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目的

学习环境主要是指专门为儿童营造和创设的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儿童学习的良好榜样”。如何利用学习环境来激发儿童的活动动机和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是现代学前教育家们所重视的教育研究课题。通过环境设计而布置的儿童生活园地、学习的有益场所,以引导儿童的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丰富的认知经验,身心和谐发展。

(二)教学活动环境与材料创设要点

1.学习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要充分考虑适宜性、教育性

教师要具备对各种信息的获取、鉴别、分析、筛选、综合的能力。教师要从环境的教育因素出发,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含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从而选择设计出与教学目标、内容、儿童发展实际相适宜的且富有教育价值的环境,体现学习环境的适宜性、教育性原则。

2.学习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要充分考虑针对性、全面性、发展性

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活动室墙饰、窗台、走廊、区角的设置、物品的摆放都应有针对性,对儿童的活动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不同年龄班有不同的特点,同年龄班不同班级要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环境的提供,要投放不同层次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需要,体现学习环境创设的针对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3.学习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要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参与性、安全性

环境创设和材料收集的过程也是儿童学习的过程,所以成人不能包办代替,而应积极引导学前儿童的主动参与,让儿童一起设计、参与环境的布置,选择适当的地点活动,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同时儿童参与创设的过程本身就是环境创设学习的过程。安全性是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最基本的要求,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心理上的安全,即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受关注、受尊重的,感受到自己所在的班级是温暖的,与老师、伙伴的相处是愉快而融洽的;二是身体上的安全,即尽量消除学习环境中的隐患,例如,活动室的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及各种儿童操作材料中隐藏的危险。

4.学习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要充分考虑综合性和可变性

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该是有明确的目标、主题,各种环境要素相互呼应,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散乱无章的,既不协调,也达不到整体效果;同时学习环境的创设要有可变性,即环境的创设应根据教育目标、儿童的兴趣爱好、能力发展水平和需要及时调整、更换、补充等。

5.要支持、启发和引导学前儿童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

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和提供的材料要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要有一定的创造想象空间,并能保证儿童有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权利和条件。教师不仅提供儿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还应该以探究伙伴的身份,引导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

五、教学活动方案计划的拟定

学前儿童班级阶段教育,是通过一单元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落实的。如果是主题活动,就要按主题来拟定教育活动的计划,同时根据主题的大小,还要进一步具体将若干个教学活动有联系地安排到一日活动中去得以落实,这就需要制订具体的教学活动计划。领域模式的教学活动计划是通过周计划安排到每一日的教学来落实的,一般每一天都安排有一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和指导儿童进行一定内容的学习,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整理已有的经验。教学活动计划体现了教师教学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教学活动内容、目标、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与指导等。

(一)教学活动计划的一般结构

1.教学活动课题名称、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课题名称应包括年龄班、活动内容与名称。

课题设计和组织的关键是观察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根据对儿童发展和内容重难点的分析来设计的,设计意图主要谈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它是针对学前儿童的什么问题或兴趣爱好提出来的,试图通过教学达到什么教学目标等。

2.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目标是灵魂,是统率,拟定时要以阶段教育目标为导向,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充分考虑儿童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以确保活动的设计以引导儿童发展为目的,以尊重儿童发展为前提而进行的。教师心中时刻要有教学活动上一层次的一般发展目标和该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行动要随着观察儿童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做适时、适宜的调整。

3.教学活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次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的体现,难点是对儿童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估计,并考虑提供适宜的帮助措施。教师要分析儿童的发展,找准重难点,以期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4.教学活动准备

教学活动准备包括儿童活动中必需的知识经验、技能准备,教学活动中必要的情感、心理准备以及教具等物质准备。例如,儿童操作材料的准备、活动场地的准备、环境布置等。

5.教学活动形式与方法

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地制宜、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活动形式包括教学活动中具体采用集体、小组、个人三种形式,先后顺序如何,以什么形式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方法等。

6.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包括活动导入设计,基本部分中的基本活动安排、提问设计、线索设计等,教师要考虑活动设计的角度、方法、体系等相关的问题。

7.教学活动延伸

教学活动延伸既是对前面教学活动的巩固,也是继续开展下一个活动的连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活动设计要交代清楚延伸的具体活动是什么,其指导要点是什么。

8.教学评价

教学活动评价即教师的教学小结,它包括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的总结,也包括对活动中儿童的行为表现的总结。

教学活动评析是教师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思,自我诊断,通过对儿童活动情况的分析,找到自己设计或组织过程中的优势或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设计一定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一个好的活动设计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线索,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第二,要有目标意识,围绕活动目标为实现目标开展相关活动。

第三,应充分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

第四,设计好启发性提问,包括为了引起幼儿兴趣的提问和教学过程中各种角度的提问,要通过提问激发兴趣,开启心智,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体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