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年幼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的基础。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征。德国思想家席勒认为“游戏就是动物所剩余精力的活动”。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在皮亚杰看来,游戏可以使个体把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图式,是同化的一种形式。皮亚杰还认为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其智力发展的阶段相适应,儿童智力的发展决定着儿童游戏的方式。所以,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相统一的活动。

第一节 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的内涵

对年幼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的基础。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征。但是关于游戏的概念,由于看待的角度不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

德国思想家席勒认为“游戏就是动物所剩余精力的活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以神经心理学解释剩余精力,他提出生物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在维护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而当其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时,就产生游戏。与剩余精力学说相反,拉查鲁斯·艾加克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之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因为活动会带来身体和心理能量的消耗,儿童在紧张的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强调动物只有很好地战胜环境,才能生存;幼年时的游戏,为儿童从游戏的最初阶段过渡到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更成熟的活动做准备。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游戏是祖先活动的重演,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而获得发展的阶段,与人类进化中的文化阶段相似;游戏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作,为儿童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弗洛伊德·艾里克森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游戏,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度过自己精神的创伤;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解决本我和超我间的冲突,这样儿童可以把个人的苦恼在想象中发泄出来。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他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的角度,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是形成和扩大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是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在皮亚杰看来,游戏可以使个体把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图式,是同化的一种形式。在同化和顺应过程中,游戏是第一位的,因为游戏是儿童实践巩固其所知道和理解的环境知识的重要方式。皮亚杰还认为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其智力发展的阶段相适应,儿童智力的发展决定着儿童游戏的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对游戏产生的原因、作用等各方面的认识不同,人们对游戏各有论述。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界定游戏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共识,例如,“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游戏活动实质上是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活动”。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无论我们怎么界定游戏,重要的是应该抓住游戏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进行研究和探讨。

学前儿童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象的情境中模仿和再现成人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

二、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3岁后的幼儿的体质日趋强健,基本动作有一定的发展,能进行手的操作活动;思维和想象力有一定发展,并能使用语言进行交往;独立活动的能力增强,具有参加活动的需要。游戏不要求务必达到外在的任务和要求,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方式,儿童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游戏,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儿童自己决定。在游戏中,儿童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游戏,而不是在外在的强制下进行游戏,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显露自己的潜力。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二)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使幼儿得到满足和愉悦。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柳布斯卡娅所说:“正是这种把以前获得的印象组合成新的创造物的可能性,明确对自身力量的考验,是游戏使儿童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活动带来了极大快乐。”可以说,游戏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又能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儿童在游戏中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能够全身心放松,保持自己最佳的舒适状态,无拘无束自由的活动,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在游戏中,儿童通过与物品、同伴等的交往,学会了适应和控制周围的环境,体会到了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了愉悦的体验。所以,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三)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如儿童在玩沙、玩泥的时候,会想出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儿童的想象活动。儿童可以依靠想象不断变换物体的功能,不断变换人物的角色,不断变换游戏的情节,儿童在想象中把狭小的游戏场所变成无比广阔的天地。可以说,正是儿童的想象和创造性,才使游戏的方式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富有趣味性。

(四)游戏是虚构和现实统一的活动

游戏是在假象的情境中反映真实的生活,是虚构和现实的统一。儿童游戏的成分、角色、情节、行动以及玩具或游戏材料,往往只有象征的,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但儿童的游戏并不是主观臆断或者空想,而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据,是周围生活的反映和写照。游戏的主题内容、角色情节、游戏规则以及行为方式都具有社会性,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儿童渴望和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据调查显示,城市幼儿园中角色游戏主题出现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娃娃家、汽车、医院、幼儿园、理发店、食堂、电影院、火车、照相馆、百货公司、菜场、动物园、图书馆。分析影响幼儿选择游戏主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主题是幼儿亲身所熟悉的内容,比较了解其中人物的活动。幼儿的游戏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是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对周围生活的机械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所以,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相统一的活动。

三、游戏的种类

儿童的游戏世界丰富多彩,游戏种类的划分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以游戏的教育作用为依据的分类

《纲要》把幼儿园的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

创造性游戏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角色游戏是让儿童在模仿、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周围成人的各种活动,加深体验。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儿童进行扮演的游戏。在游戏中需要儿童背诵文学作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建构游戏是让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材料进行建构,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如用积木、积塑、橡皮泥、竹木制品或金属配件材料等进行建造,也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如沙、泥、雪等进行建构活动。各种不同材料可以启发儿童的建构兴趣,还可以丰富建构活动的内容。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而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其目的是增进儿童知识,发展儿童智力。在游戏中,可以将一定的学习内容和游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儿童学习的兴趣。

体育游戏可以发展儿童的走、跑、跳、爬、投掷、攀登等基本动作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有趣,有的体育游戏有角色、有情节,有的带有竞赛性,不仅能锻炼动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儿童自我控制、遵守规则的良好品德和机智、勇敢、顽强的个性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有一定的规则,游戏时的动作、表情必须符合音乐的节拍、内容、性质等。这类游戏主要在于发展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二)以儿童的社会性分类

在小组中的儿童一起游戏时,社会性游戏也就随之产生,它为儿童发展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和友谊打下了基础。美国教育家帕顿提出了儿童社会性游戏的思想,并把它分为以下六种:①非游戏行为:儿童在0~2岁时,没有同任何事物或任何人进行游戏,在房间里随意走动或跟随成人。②旁观游戏:儿童2岁以后开始观看其他儿童的游戏,他的兴趣集中在别人的游戏上,而没有参与到游戏中去。③独立游戏:2岁半以后的儿童能自己玩玩具,进行游戏,不参与别人的游戏,似乎没有意识到其他儿童的存在。④平行游戏:2岁半至3岁半的儿童,在其他儿童的旁边游戏,也许选择一个和旁边儿童一样的玩具、材料和活动,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游戏上,但其游戏的方式却类似于其他儿童。⑤联合游戏: 3岁半至4岁半的儿童,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换材料,一起游戏,但事先没有确定游戏的目的。⑥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的儿童,在小组中与他人共同游戏,有预期的目的和目标。

(三)以儿童的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儿童的游戏与其知识经验、身心发展水平是直接相连的。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是以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他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游戏分为机械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

机械游戏也称实践游戏、练习游戏。0~2岁的儿童在游戏中,以肌肉活动为主,主要特征是重复操作和自我模仿。儿童喜欢得到感官刺激,重复自己行为的目的是获得乐趣,表现自己的能力。

象征游戏。2~7岁的儿童处于皮亚杰所说的“让我们假装”游戏的阶段。儿童能以许多方式,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体力、社交能力。例如,儿童把自己假装成另一个人(如娃娃家的爸爸),把一个物体假想成另外一个物体(如把一块积木当作是一辆卡车)。

规则游戏。7~11岁的儿童能够按照规则去行动,用规则来限制、调整自己的行为。

此外,游戏的分类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芬兰学者苏塔玛提倡按照游戏的内容来进行分类,把游戏分为功能游戏、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规则游戏和教学游戏。日本教育家山下俊郎提出依据儿童的心理活动来进行划分,把游戏分为感觉游戏、运动游戏、想象游戏、接受游戏、结构游戏。

四、游戏的功能

(一)促进儿童身体发展

幼儿的许多游戏都含有生理活动,这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

首先,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当幼儿在进行行走、奔跑、跳跃、平衡、投掷、钻爬、攀登、挖掘等方面的游戏时,他们身体的许多部位就得到了锻炼,动作得到了发展。例如,幼儿在玩“钻桶”“爬桶”游戏时,从桶里爬进爬出,从桶外爬上爬下,四肢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就会有所提高。

其次,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当幼儿玩玩具、扭扭转转、剪剪贴贴、拼拼画画、做做玩玩时,他的手部肌肉就得到了训练,手指活动变得越来越精确、灵活。例如,幼儿在给每个小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并拧紧的过程中,手指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再次,游戏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手脚经受锻炼,而且还能使幼儿的躯干得到运动。例如,在玩“乘电梯”游戏的时候,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部电梯,一会儿上升(直起腰),一会儿下降(弯腰)。

最后,游戏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通过游戏,幼儿的各种技能都得到了锻炼,并日益完善起来。例如,让幼儿在不同的地面上(如水泥地、土地、沙地、塑料板地、木板地、草地)行走,可培养幼儿脚部肌肉的触觉能力。

此外,游戏有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在游戏中,幼儿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事情,自己喜欢做什么事情等。例如,幼儿通过玩“洗衣机”的游戏(当听到“洗衣机开了”的指令时,幼儿先向左转一圈,后向右转一圈,依次循环;当听到“洗衣机关了”的指令时,幼儿原地不动;当听到“用衣架晒衣服了”的指令时,幼儿往上跳、下蹲、站直、伸胳膊、踢踢腿),就能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够做出各种不同的姿势和动作。

(二)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游戏,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首先,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使用材料和器械,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概念。例如,通过玩积木,幼儿就学会了“相等”的概念,知道两块小的积木放在一起等于一块大的积木;通过“开汽车”,在公路上开,在桥下开,在隧道中开,幼儿就了解了“上”“下”“穿过”等概念。

其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幼儿通过游戏,能更好地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性。例如,经过玩水,幼儿就了解了水的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有重量等特性。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游戏中要进行想象,把一个物体想象成另外一个物体,把一个人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发展。例如,在“医院”游戏中,幼儿用小木棍来代替“注射器”,给“病人”打针;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扮演“教师”,给“小朋友”讲故事,这种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活动,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幼儿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用什么样的材料和玩具来玩,使幼儿有机会去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和总结,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游戏还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了交往的需要,语言就发展起来了。通过游戏,幼儿扩大了词汇量,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发展。例如,在“找相反,说相反”“拿相反,说相反”“画相反,说相反”“做相反,说相反”的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大与小”“长与短”“黑与白”“胖与瘦”等多组相反的词。

(三)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产生许多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为,从而激发了创造性的萌生和发展。

首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喜欢游戏的幼儿大都具有创造性,因为游戏与创造既有相似的过程,又有相同的心理氛围。幼儿的创造性只有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产生,而游戏则为幼儿提供了这种心理氛围。在游戏中,幼儿的神思遐想、奇异行为,不但不会受到教师批评、指责,反而还能得到接纳、赞赏,而这又会成为一种信息反馈,强化幼儿的创造思想和行为。某项实验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游戏组,幼儿可以自由使用所提供的游戏材料,另一组为对照组,幼儿要按照规定的方法来使用与游戏组相同的材料。后来两组幼儿都参加了创造力测验,结果显示,游戏组幼儿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幼儿。可见,游戏为幼儿创造的这种自由气氛是有助于其创造性的发展的。

其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儿创造性的“火花”,游戏则能“点燃”它,并使之“熊熊燃烧”起来。英国学者亨特曾用自己为幼儿设计的一个新玩具来考察幼儿的触摸欲望和创造行为。这是一个金属红箱子,在箱子的上方有4个计数器和l根杠杆,杠杆的顶部有一个蓝木球;杠杆的运动方向由计数器控制;当杠杆呈水平状态时,会发出铃声,呈垂直状态时,蜂音器就会发出声音。结果发现幼儿对玩具的反应有三种类型:第一,不摆弄玩具。幼儿只看玩具,而不动手去触摸玩具。第二,探索玩具。幼儿(主要是女孩)只对玩具进行摆弄(如尝试怎样使铃声再次响起来),但不玩玩具。第三,探索使用玩具。幼儿(主要是男孩)不但摆弄玩具,而且还能利用多种办法去玩玩具,进行游戏。四年以后,又对这些幼儿进行创造力测验,结果发现,第三类幼儿得分最高,第二类幼儿其次,第一类幼儿最低。由此可知幼儿的探索行为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表现,在游戏中,幼儿能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通过对同一游戏材料作出不同的设想和行为,或对不同的物体作出同一种思考和动作,就能扩大幼儿与游戏材料相互作用的范围,增加相互作用的频率,使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例如,在积木游戏中,幼儿用长方形积木来当“小床”“加油筒”“小卡车”等;在玩沙游戏中,当面临“没有卡车运沙”这一问题时,幼儿能用“花篮”“石块”“饮料瓶”等多种物体来代替。

最后,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水平。象征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典型游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幼儿进行这种游戏,对其创造力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这已被一些研究(如邓斯克等人的研究)所证明。第一阶段,研究者对4岁幼儿在自由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如果一个幼儿用了约25%的时间进行象征游戏,那么这个幼儿就被认为是喜欢游戏的;如果一个幼儿只用了5%的时间进行象征游戏,那么这个幼儿就被认为是不喜欢游戏的。第二阶段,研究者把幼儿随机分成三组,每组都有爱游戏者和不爱游戏者:一是自由游戏组,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二是模仿组,幼儿模仿实验者的方式来使用材料;三是解决问题组,幼儿用游戏材料拼图。第三阶段,对三组幼儿进行创造性测验,结果发现自由游戏组中喜欢游戏的幼儿的得分最高,不仅高于同组的不爱游戏的幼儿,而且还高于其他两组中的喜欢游戏的幼儿。可见,游戏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在创造性测验中的成绩。

(四)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游戏在幼儿的情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而且还能使幼儿的良好情感得到发扬光大,不良情感得到控制和矫正。

首先,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幼儿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都能在游戏中完全、妥当地表现出来。例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戴上一个“咧嘴大笑”的面具,来表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喜悦心情;戴上一个“横眉冷对”的面具,来表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愤怒心情。

其次,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幼儿喜欢游戏,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欢愉。在对180名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的调查中,发现在回答“使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的问题时,有25.6%的幼儿都答道是“做游戏”,其中小班有11名,占18.3%;中班有22名,占36.7%;大班有13名,占21.7%。

再次,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令幼儿感到恐惧的事情很多,根据调查发现,游戏能起到缓解幼儿的紧张心理、降低幼儿的惧怕情绪的作用,从而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儿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例如,在玩“动物园”的游戏中,幼儿通过给“大灰狼”“老虎”“金钱豹”等野兽搭建“小房子”,对这些野兽进行“驯养”,不但能削弱幼儿对野生动物的恐惧之情,而且还会萌发对它们的爱护之心。

最后,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游戏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表明,游戏是幼儿发泄自己不良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游戏,使幼儿的情绪变得平静、缓和,有利于抑制、降低消极情绪的负面作用。例如,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凭借拳打脚踢“沙袋”、用力拉“响力器”、使劲投掷“沙包”等行为,来释放气愤之情。

(五)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并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往的机会,使幼儿逐步学会了认识自己和同伴,并能正确地处理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加快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首先,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幼儿的一种非社会行为,有效地控制这种行为是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基础,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克制这种行为有明显的效果。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有些幼儿比较孤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与别人交往,喜欢独自一个人进行活动,显得不合群,游戏能为幼儿提供与别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大家一起玩”真开心,用集体的欢乐来温暖其孤独的心,使之变得合群起来,为其将来成功的走向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游戏扩大了幼儿的社交范围,增加了幼儿的社交频率,使幼儿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能和艺术,社交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在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的一员,要受到集体规则的制约,按照集体的意志去行动,否则,他就会被这个游戏集体所淘汰。此外,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把事情做到底,毅力、耐心、坚持性得到了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